财联新闻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已有30多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电子后视镜相关产品业务。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Cyrus(.SH)旗下多家公司正在申请CMS相关专利。宇通光学(.SZ)近日也表示,公司已在CMS领域布局,并已具备产品供应。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的趋势仍不明朗。目前电子后视镜的普及率可能还不到1%。目前,电子后视镜的处境还比较尴尬。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子后视镜“不习惯”;另一方面,电子后视镜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同时,电子后视镜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否代表了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业界对此看法分歧较大。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电子后视镜只是距离疫情爆发期流行的车型之一”。不过,也有受访者认为,从智能驾驶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后视镜只是一种过渡技术,并不是终极技术,无法成为智能驾驶的“灵魂”安全组件。
千亿市场空间,国内厂商积极布局
后视镜被称为驾驶员的“第三只眼”。据悉,CMS是一种基于摄像头和显示器的产品组合,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清晰、更宽广的车外后视视野,增强驾驶员对车辆周围和侧面的视觉感知。
市场研究机构预计,2022年国内汽车后视镜市场规模为204亿元,电子后视镜价值约为传统后视镜的15倍。按照预计30%的渗透率计算,国内电子后视镜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3年7月1日,新国标GB 15084-2022《机动车间接视觉装置性能及安装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增了摄像头监控技术系统(CMS)要求,这标志着电子后视镜量产元年。
IHS调查报告预测,电子后视镜产量将从2024年开始快速上升,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将达到100万套,2031年全球市场将达到500万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国内汽车供应链厂商纷纷扩大布局。公开信息显示,浩昂汽车(.SZ)、华阳集团(.SZ)、欧菲光(.SZ)、君普智能(.SH)、威视电子(.SH)、辰展光电(.SZ)、奥联电子(.SZ) )等多家企业已在CMS领域提前布局。
其中,华阳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该公司为享捷S9配套的电子后视镜产品已经开始量产。同时,公司也在与其他车企接触,合作客户包括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车企。 ST数码源(.SZ)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该公司的电子后视镜产品已投入小批量应用。
君普智能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电子后视镜是公司自动驾驶的主要发展领域之一。该公司已与全球商用车后视镜巨头达成外后视镜摄像头组装协议。及测试生产线合作。
不过,不少厂家也向财联社记者坦言,公司电子后视镜产品进展顺利,但业务规模不大,利润贡献较小。通达电气(.SH)此前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电子后视镜目前在售后市场没有产生任何收入。
价格居高不下,销量“劝退”购车者
近日,彩联新闻记者参加了2024中国展(国家多元化国际车展矩阵)杭州车展、杭州车展、ASC杭州车展嘉年华等多项活动。遗憾的是,现场云集了众多汽车品牌,却没有看到一辆配备CMS的展车。记者还走访了杭州各大汽车4S店发现,配备CMS的车型少之又少,不少汽车销售甚至“懒得”介绍。
“没有技术含量”、“不符合驾驶习惯”、“引人注目的噱头”……这是美联社记者在杭州车展上从现场车上听到的关于电子后视镜的评论公司销售人员。比亚迪、小米等鹏、蔚来、文杰、小米等品牌销售人员对以购车身份询问电子后视镜的记者进行了“劝阻”。
事实上,电子后视镜自推出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与新势力宣扬的“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尖端技术”相比,很多人认为电子后视镜是一个无用的功能,完全违背了驾校所教授的常识。也有受访者担心,如果电子后视镜系统出现故障,汽车就会“失明”,这比传统后视镜的故障更可怕。
车展上,小鹏汽车销售人员向记者直言,“这是二三线车企做的噱头,主流车型并没有采用。如果以后自己更换电子后视镜,另外如果考虑适应,保修可能会受到影响。”祥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只有不到20%的用户选择电子后视镜,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杭州奥体印象城蔚来中心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主要是中价位(30万元左右)车型采用电子后视镜,40万元以上车型很少配备。
从各方反馈来看,目前CMS比较突出的痛点之一就是成本高。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品牌汽车CMS选装价格在5000元至16000元不等。
“传统后视镜的成本只有几百元,两者的价差比较大。目前各方成本都比较高,尤其是现在车企造价很高,车价不断下跌“华阳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电子后视镜主机、外置摄像头、车内显示屏三大部件的性能要求都比较高,这就导致了。其自行车的价值相对较高。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该公司电子后视镜产品的出厂价约为每套3000多元,但目前电子后视镜属于选装产品,整车厂要向制造商额外支付设计费。 “我们希望电子后视镜的结构件能够进一步集成化,进而降低其价值。”
渗透率不足1%。是前途光明还是昙花一现?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搭载CMS的车型并不多。据中国财经联合会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搭载CMS的量产车型包括路特斯、北汽新立方(燃油)、艾维塔12、07、翔捷S9、灵犀L、腾势Z9GT DM、上汽大通7 EV。
“目前电子后视镜的市场渗透率预计不到1%。”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电子后视镜的市场渗透率高于国内。 ,主要原因还是法规驱动。在目前国内经营环境下,新国标并非强制性规定,成本较高,导致需求较低。 “乐观估计,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大规模增长。”
华阳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电子后视镜普及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消费者的驾驶习惯有关。另一方面,电子后视镜自行车的价值较高,使得整车厂面临更大的挑战。巨大的成本压力。在他看来,CMS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急需一个热点模式来引导。
一位行业研究员认为,由于摄像头像素、屏幕分辨率等因素,电子后视镜白天的清晰度不如光学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可能需要多次产品迭代才能迎来未来。爆发期。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2022年在推特上表示,“后视镜使续航里程减少约5%”。去年,马斯克在X平台上声称他将移除后视镜。 “下车吧”、“以后就没有后视镜了”。事实上,特斯拉在2019年的发布会上表示,这款车型将采用电子后视镜。但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车型仍然配备了传统的后视镜。
“虽然目前CMS的普及率比较低,但它可以解决驾驶过程中的一些痛点,是智能化的体现,我们觉得它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时的HOD(Hands Off,即公司目前热门的主打产品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上述华阳集团人士表示。
在张翔看来,由于驾驶难度大,商用车对电子后视镜的需求较强,但商用车可能更倾向于采用360°全景环视系统。从长远来看,电子后视镜只是一个临时产品,当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时,可能会被其他传感器取代。
北汽蓝谷(.SH)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电子后视镜是一个过渡性产品,因为它仍然依赖于人,而自动驾驶则是解放人。 “对于未来的智能驾驶来说,CMS只是一个小配件,而不是灵魂,因此不能作为一个长期概念来炒作。”
(财联社记者 王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