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投资重点赛道与潜力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思考与政策导向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经济观察网欧阳晓红/文2025年重点投资赛道和潜力布局有哪些?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经济形势、部署工作任务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会议提出,到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推进。

这一目标是在传统四大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基础上的拓展,凸显了中央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高度关注。

广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这一新的提法体现了政策导向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质量和收入分配;政策基调强调“更加主动”,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次会议确定的九大任务,结合增量政策信号,为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政策基调:延续与创新并重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负面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压力较大增加就业和收入,仍存在不少风险隐患。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定、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会议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与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配合,健全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评估,协调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提高政策的整体有效性。

巴克莱银行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更多政策支持信号,维持原来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预测,并预测未来几周中国人民银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政策利率。

巴克莱银行认为,中国更有可能以渐进的方式推出后续政策,而不是预设“大规模刺激”。在权衡下一轮措施的节奏、规模和构成时,应密切关注关税、房地产和股市的动态。

罗志恒表示,本次会议总体政策基调更加积极、有希望。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政策导向从“重点扩大内需”升级为“全面扩大内需” ”。宏观调控更加有力、针对性更强、前瞻性更强、更注重实效。这既是对历次宏观调控成功经验的继承,也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科学决策部署。

2025年投资重点赛道与潜力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思考与政策导向插图

围绕资本市场可交易的“增量信息”,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宇指出,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打出最高层的“定调”角色,重点是设定目标和设定方向。 ,进行部署。从方法和要求的明确性和稀有性来看,本草案中有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一是会议首次对物价“合理复苏”提出明确要求。这在过去十年中是前所未有的。新闻稿中提到“聚焦目标指引,努力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意味着政策着力点更加全面。

其次,会议罕见地对政策的“前进节奏”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实现“开门红”。草案强调,“把握政策导向……各项工作都能早、快、扎实地开展,保证足够的力度”,为政策加快落地开了“绿灯”。

第三,草案首次将“稳定楼市、股市”写入开篇,股市、楼市的目标非常明确。如果股市维稳挑战较大,不排除“维稳资金”入市的可能性。从草案中提到的“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就可以看出端倪。房地产市场方面,政策思路延续了中央政治局确定的方向: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推动存量商品房处置,稳定房地产市场。以“控量保价”的思路把握楼市基本面。

最后,会议罕见地明确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可预期的操作空间。降准降息成为必然之举,是短期内债券市场最确定的“护身符”。节奏上,预计美国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后,中国货币政策将进入预期发酵期。

这次会议强调的“物价合理回升”目标的实质是稳增长。这次会议明确,实现物价合理回升,要积极应对通货紧缩风险,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强居民消费意愿,通过引导市场预期提振经济信心。在此背景下,政策节奏前移、抢抓机遇早部署成为突出特点。政策可能集中在2025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和基建项目审批将加快。

任务和信号

会议明确,明年将重点实施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促进消费、提高投资效率、全面扩大内需”被放在重中之重。

从两轮驱动的核心逻辑来看,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将共同发挥作用。在消费层面,除了直接收入补贴(如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外,我们还将积极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结束。预计未来“两新”政策将延伸至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以多元化供给激发内需潜力。

在投资深化方面,城市更新和“双”工程(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保障能力建设)将成为重点。预计地下管网升级改造、绿色建筑推广、城市燃气等相关领域将出现增量资金投入,通过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挥投资效益。

在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布局方面,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突破性技术将为新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产业链融合、场景创新成为需求侧新引擎。政策强调通过“场景创新”促进内需释放,如利用政府采购、试点补贴等方式,加快拓展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相关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链的增长空间。

2025年投资重点赛道与潜力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思考与政策导向插图1

在房地产领域,政策重点是实现增量与存量的动态平衡。控制增量方面,继续收紧房地产用地供应,缓解供大于求,重新平衡市场供需。在盘活存量方面,重点对现有房地产和商业地产进行淘汰改造,如通过改造现有商业、办公楼、推进城中村改造,释放更多居住和消费潜力。

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政策将进一步优化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和机制。随着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逐步进入市场,政策有望降低资金进入门槛,增加资产配置灵活性,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

投资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政策持续更有力度,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支持“双”工程和“两新”政策(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这次财政政策调整不仅是为了稳增长,也是为了推动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特别是为优化支出结构提供支持。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将进一步扩大,重点关注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通过定向工具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在体制改革方面,会议强调发挥财税体制改革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协同作用,增强地方政府财力,打破市场壁垒,释放经济活力。

从投资角度看,消费升级有望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意愿的增强,食品饮料(如乳制品、酒类)和服务消费(如旅游、医疗保健)前景广阔。在细分行业中,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公司可能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和估值溢价。

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这意味着高科技和未来产业也是政策驱动持续机遇的领域。

绿色经济已被确立为长期发展主线。在政策支持和全球能源转型需求的推动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前景广阔。同时,城市更新和绿色建筑的推进将带动绿色建材需求上升,相关产业或将迎来增长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彰显了政府通过“精准施策组合”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战略定力和决心。对于投资者来说,消费升级、新兴科技、绿色经济是中长期布局的重点赛道,而房地产市场的有序转型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将为捕捉结构性机遇创造更多可能。

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周期环境。投资者不妨密切关注政策逻辑和行业趋势,寻找价值增长路径。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