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原资本蒋红权博士:汽车与电子行业专家,探讨中国市场主导地位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蒋洪泉博士,博源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事长

他自1996年起就职于博世集团,在汽车和电子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8年,他作为创始成员加入Bosch 。 2021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发起成立博源资本。

参与并主导的投资项目包括(被道依茨收购)、(被收购)、(被英特尔收购)、(被Snap收购)等。

专注于人工智能、汽车技术、物联网、AR/VR、半导体及区块链相关技术领域。

他拥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和物理学硕士学位。

1、汽车领域或将长期由中国市场主导。

第一财经高远

感谢蒋博士接受第一财经专访。因为博源资本拥有博世的产业背景,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是否仍然是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最有前景的市场?

博源资本 蒋洪泉

从体量来看,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与美国和欧洲市场相比,中国市场要大得多。汽车行业的企业如果不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全球玩家。

还有一点是,中国近年来确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先发能力,包括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技术等垂直领域。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领域可能会由中国市场主导。

就投资机会而言,每年都有变化。我们不断考虑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每六个月就会做出一些调整。

2、中国汽车产业从产业链到研发全流程投资机会凸显

第一财经高远

我们看到,近十年来,博世集团在中国的投资超过500亿元,产业布局还是非常密集的。在这些产业链的布局中,在您看来,哪些赛道对您来说是最重要的?

博源资本 蒋洪泉

近年来,博世的投资质量越来越高。在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自动驾驶方面,我们已经把一些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我们不仅投资生产线,还投资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发团队和技术转移到中国。

作为博世集团的市场化投资平台,博源资本也围绕博世的这些举措及其产品和生态链进行投资布局。

过去几年我们进行了非常广泛的投资。从新能源商用车等整车到滑板底盘,热管理系统、第三代半导体、汽车级半导体等重要软件系统,我们都进行了布局。可以说是一次全产业链的投资。

第一财经高远

这其中有什么侧重点吗?

博源资本 蒋洪泉

近期我们一直在关注碳化硅,尤其是汽车级碳化硅市场。这个领域在未来几年将会有一定的稀缺性。我们认为产能方面会有很多机会,尤其是后端封装模组;另一个产业是新能源,比如氢能。当制氢成本下降的时候,氢能源也会有爆发的机会,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全产业链的布局。

未来,从技术领先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各个垂直领域可能有更大的爆发机会。

3、我国智能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发展仍不平衡。

第一财经高远

从您多年来掌握的数据来看,您认为中国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否已经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如果不是,您认为其薄弱环节在哪里?

博源资本 蒋洪泉

就智能制造这个话题而言,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中国智能制造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机器人产业既量又密集。毫无疑问。这里有“灯塔工厂”的标志,是全球智能制造的顶级标杆。据最新统计,中国约有72家被评为“灯塔工厂”的企业,占全球的42%。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所以说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领先的,从数量上来说我们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

但同时,整体情况也是喜忧参半: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国际企业普遍走在前列,而很多中小企业实际上相对落后;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与内陆地区也存在较大差距。 。所以实际上国内智能制造的天花板还是很高的,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4、出海并不等于出口

第一财经高远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努力走出去。我相信这些公司很多都是你投资的公司,他们走出去面临很多机会和风险。从您的角度来看,您给他们什么建议?

博源资本 蒋洪泉

出海和出口是两件事。出国留学是一项长期、根深蒂固的海外行为;出口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如果我们把中国产品直接销往海外,短期内或许能赚到一些利润,但长期来看是不会成功的。出国一定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深入了解你要去的国家,整合它的资源,无论是法律法规、海关、消费者喜好、各种销售网络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5.中国企业出海要避免“卷入”

第一财经高远

其实大家都在说海外,但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其实大家都认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来自海外,而是来自一些同样是国内同胞的企业。您认为他们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如何?实现双赢而不互相拖累?

博源资本 蒋洪泉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海外的业务逻辑和国内的业务逻辑会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目前非常搞“内卷化”,但有必要把“内卷化”方式转移到海外吗?事实上,当你直接把好的产品、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带到海外时,这种做法可能会很快损害当地市场,而且可能得不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他们甚至可能觉得你的产品价值不高。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概念的角度做一些新的思考、新的定位。

6、投资并购的关键是建立朋友圈,尊重被投资企业的利益。

第一财经高远

当你选择一个投资标的时,比如某个行业垂直的、非常好的标的,它可能有竞品。当你投资的时候,你会两者都投资吗?

博源资本 蒋洪泉

这是产业投资永恒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会给所投资的企业赋能,另一方面,当有竞争的时候,如何处理好关系?我们通常采取更具包容性和透明度的方法。与被投资企业洽谈。有时博世集团内可能存在类似的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当你仔细研究这些目标时,你会发现很大程度上存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产品也会有一些互补性,比如它们会在不同的时间推出,或者可以放在不同的市场进行一些互补的合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合作的可能性。其实我们做的就是比较小的投资,比如公司10%-20%的股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行为不是为了未来的并购或者其他目的,而是为了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其实,这更像是交朋友。主要目的是看看能不能有合作的机会,产生一些共鸣。 ,我们相对开放,仍然会关注被投资企业的利益。

7、汽车市场多元化格局或将形成

第一财经高远

事实上,很多产业投资者,包括一些学者,一直在研究中国新生力量的崛起。您认为目前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主要汽车制造国能否复制这一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中国汽车制造新势力的水平?到什么程度呢?

博源资本蒋洪泉

我想他们一定有机会。毕竟他们有数百年的积累。但考虑到目前行业的发展速度,他们很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

所以你可以看到海外一些主要的厂商也在和中国的企业进行合作,组建一些合资企业,或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我认为机会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不完全的时代。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在欧美市场也有一定的机会。

8. 混合化仍然是一种趋势

第一财经高远

我们最近还看到宁德时代推出了首款混合动力电池。据说首次续航可以达到400公里,据说充电10分钟就可以达到280公里。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投资角度来看,您认为混合动力仍然是您重要的投资方向吗?

博源资本 蒋洪泉

首先,混合化是目前的趋势。无论是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几年都将拥有大量销量。混合化肯定会是中短期内一个比较大的主流方向。

作为一项投资,混合动力是一个好的投资方向吗?我有我的疑问。因为混合实际上是一个产品定义和资源匹配的问题,是根据场景来设定的。现在看来,混合动力在国内的一些场景下是非常合理的,因此电池可以做得更小,并且可以使用电动机和增程。添加发电机并不是技术革命,而是产品定义的问题。我认为投资一个主机厂和一个乘用车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因为混合而创建一个新品牌。

9、中国资本市场或将迎来并购时代

第一财经高远

在你们过去投资的很多成功案例中,有一些实际上是通过并购实现退出的。现在大家都认为一级市场的并购机会终于到来了。您如何看待并购市场的机遇?

博源资本 蒋洪泉

资本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分化、竞争焦灼,但同时又相对低迷。大家估值不高,融资困难。这种情况正好让行业重组整合。只有整合才能产生数量效应。这个逻辑的实现需要几个因素:一是买方,尤其是国内制造巨头,收购理念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在国外一级市场投资一家公司后,有90%的机会被并购,10%的机会IPO。中国完全颠倒了,因为它缺乏这种文化。你可以买你的资产、你的收入,但亏损的企业却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以更合理或相对较高的价格收购在中国市场是不可行的。这需要一些概念上的改变。改变。

第二,从卖家也就是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梦想成为马斯克或者马云。如果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就意味着成功。如果公司以更合理的价格卖给大公司,可能会被认为是失败的。我觉得企业界需要这样一种“接力赛”的思维:比如我可能很擅长从0到1打造一个公司,产品完成后交给下一个更好的经理,我也可以卖掉公司。以后我会再开一家公司,也许我一生会做10家这样的公司,一家一家,各做自己擅长的事。中国的企业家也需要培养这种情操。

第三,资本市场实际上需要相应的金融产品来支持并购。不同阶段的并购需要有类似的金融产品支持。如果满足这些条件,时机就非常好。

但并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认为并购有点像婚姻。你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而且你的意志必须坚强。进行并购的CEO应该能够非常清晰、有吸引力地讲述你的故事。只有有实力,对方才愿意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