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的“钱袋子”怎么花?
例如,江苏省安排全省科技支出1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8.9个百分点。主要用于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攻关、前沿技术研发...
不难看出,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促进发展、稳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确保财政政策继续更加有力。加大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力度,继续支持“双”工程和“两新”实施。加大地方政策的利用。扩大政府专项债券投资领域和项目资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保底线。基层‘三保’。”
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每年都有所不同。 “积极财政政策”前面加一个“多”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政策安排上,其含义是什么?
业内专家认为,强调“多”积极性主要体现在赤字率上升、特别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增加,这将显着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和提高财政支出增速。总体赤字率可能会高于 2024 年。
一般来说,财政赤字率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所造成的差额,是衡量财政政策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增加财政收入压力更大。为了支持一定的财政支出,政府举债是必不可少的。
“赤字率与其他财政工具不同,公众对赤字率及其变化非常关注。赤字率能够更好地传达政策意图,具有较强的政策信号意义。提高赤字率释放了中央政府的坚定决心。”坚定稳增长的决心,有利于稳定预期。”广东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院长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狭义赤字率很可能超过3%,赤字规模大概率仍以中央国债为主。转移支付可以更好地保证基层财源稳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财力可支配程度有利于地方政府做好“三保”工作。
近日,12万亿元地方债“组合包”公布。具体来说,这是一个“6+4+2”的计划: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债务限额6万亿元,替代地方政府现有隐性债务;
“4”是指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000亿元,补充政府资金财力,专项用于化解债务,共计4万亿元可替代隐性债务;
“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份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无需提前偿还。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拳”如何以“一滴”推动“全面振兴”?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相关措施,可以加大政府投资,从而带动社会投资,进一步拉动需求。增加供给,从而带动整体经济。改进。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仅有利于促进投资,同时由于利率较低,对化解地方债务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实现诚信创新、先立后破的根本保证。
“因为收入和支出是相互作用的,当收入增长进入新常态时,有效控制支出增长速度是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科学举措。而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进一步促进政策的有效性,准确聚焦在关系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的重点领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李旭红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李旭红认为,展望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在不断强化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财税政策还需要与相关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相协调,促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效率很高。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