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安
(智局微信公众号)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到基层值班?大师答道:恐怕这座楼被盗了。
显然,别说是大楼了,在一个布满监控的机构里,就算不锁门,你的笔记本也不可能丢失。
首先要明确,责任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基层。试想一下,如果节假日期间发生紧急情况,如果没有单位介入处理,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网友们其实是在调侃超负荷的问题。
基层,执勤乱象愈演愈烈。
首先,人海战术盛行。执勤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人手过多意义不大。有的地方,为了体现责任,大量人员值班,避免落叶砸到头上。于是,所有的家伙面面相觑,躺在值班室里,手机几乎都闪着火花。
二是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值班的人这么多,一直躺着也不是问题。一些地方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整治活动,让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主动性,两全其美。殊不知,日常管理落实得很好,但短期效果很容易引起反弹,甚至产生新问题。
第三,畸形的职责制度必然导致“上策下反”。许多干部在值班期间无事可做,就采取灵活的方式私下轮班。这无疑是公然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知道,规则感就是因为这些小事而被破坏的。
没有必要安排这么多干部值班。可以采取执勤+待命的模式,组成两个小组进行执勤。
每班分配少量干部坚守岗位,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将建立更多数量的值班队伍,规定如发生甲、乙、丙、丁等级别突发事件,安排相应数量的干部值班以便紧急处理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值班频率大大减少,紧急事件得到处理,让干部有更多的休息时间,避免人员闲置。
再者,执勤的核心工作就是应对突发事件,这个时候确实没有必要搞各种创新活动。
值班就是值班。在完成值班的基础上,必须让值班干部适当休息。只要不耽误工作,睡懒觉、玩手机、看电影都不需要上网。
过多的值班工作必然导致干部身心疲惫,影响正常工作的精力和效率。最终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