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企业面临寒冬期挑战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12月1日起,部分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的政策正式实施。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达227.6亿美元。据业内人士预计,按照调整后的9%出口退税率计算,我国光伏企业将减少出口退税总额约10.54亿美元。

对于使用离岸价 (FOB) 条款的交易,一旦货物装运,风险和成本就会转移给买方。进口商有责任缴纳关税,而出口商则有权获得退税。

如果退税率降低,减少的退税金额通常只能由出口企业自行承担。

除了涨价之外,零部件厂商也很难将退税的“损失”直接转嫁给海外客户。

光伏已进入寒冬期,部分企业已经出现现金流流失。如今光伏退税再下调4%,海外订单较多的龙头组件厂商日子将更加艰难。

晶科能源(.SH)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以73GW位居榜首。中报显示,晶科海外组件出货量占比65%,也是行业占比最高。

光伏行业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晶科能源与海外电站签订了长期合同,约定单价在0.6元/瓦左右。这些合同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将在未来几个月甚至一年内分阶段交付。

固定合同价格意味着,如果未来原材料成本上涨,将对晶科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硅料价格仍在下跌,但有券商预测硅料价格至少有望回到6万元左右,回到今年一季度的水平。龙头硅料厂商认为,多晶硅价格已见底,价格下行空间有限,预计短期将维持平稳运行。

以上这些都还是长远的考虑。从近期来看,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SH)分别代表BC阵营,在技术路线上展开竞争。

光伏市场的任何风波都可能成为光伏行业变革的关键转折点。

02 艰难的防守

早在8月份,晶科能源就给出了明确的增效路径。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现阶段的重点是突破双面钝化结构。

“到2024年底,晶科能源电池量产效率将达到26.4%-26.5%。2025年将接近或超过27%,预计最终将达到接近28%。”他提到。

10月24日,晶科能源宣布推出第三代N型Tiger Neo 3.0光伏组件产品,该产品转换效率达24.8%,预计2025年量产。

晶科能源于2022年基于技术开发出第一代Tiger Neo组件后,后续各代组件将持续更新,年均效率提升1%,功率提升30瓦。

2024年11月22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太阳能级硅片与光伏发电研讨会上,国内另一巨头天合光能(.SH)发布i-Ultra技术电池,首次将电池效率推至26.5%以上时间。新纪录。

相比之下,BC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曾经偏向“小众”的BC路线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随着“双面BC”技术的发展。

在央企集中采购招标中,BC科技被划分为单独的招标标段,成功进入集中式光伏电站市场。

目前,以TCL中环(.SZ)、爱旭(.SH)、隆基股份等为代表的各大厂商正在积极组建BC技术联盟,吸引了君达股份(.SZ)、高晶太阳能等多家企业的参与。 。在产业链的协同努力下,他们力争将BC技术的蛋糕做大,产业链能够更快地降本增效。

他们坚信BC技术是最接近晶硅转换效率极限的终极解决方案。爱旭的ABC模组今年主流量产效率超过24.2%,与BC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BC阵营的蓬勃发展,正如晶科能源举旗之举。

作为N型技术的先行者,晶科通过对合作伙伴的广泛支持,有效降低了相关设备和材料的成本,推动该技术成为行业的主流选择。

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企业面临寒冬期挑战插图

如今,带头大哥面临着双重挑战。

一方面,要保证它不仅仅是主流,而是绝对主流。以三年或五年为一个周期,时间越长越好。这需要技术效率不断进步。

另一方面,应尽可能抑制隆基的发展势头。

如果隆基凭借资金实力和BC技术重新夺回组件销量第一的位置,晶科能源未来将很难再次超越隆基。

一个民族领袖的衰落,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

03 你做BC只是为了反击吗?

最先开始量产的晶科投入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无奈红利期太短,严重制约了晶科的盈利能力。

根据2024年三季报,晶科能源手头现金为267亿元。但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带息负债总额超过312亿元。

如今,BC 和 HJT 技术正在不断迎头赶上。如果晶科不能赚取足够的自由现金流,即使是巨头也将面临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落后的风险。

在极度内卷的环境下,高处极其寒冷。领跑者需要时刻保持领先,压力巨大。只要你能领导,手段并不是那么重要。

在10月8日的机构调查中,晶科能源透露了其对BC单面技术的战略考虑,指出该技术在市场上有10%-20%的需求。公司对其在BC相关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比较有信心,目前正在评估未来产能投资规模。

多方消息称,晶科正在山西一体化工厂一期建设BC研发生产线,规模约3GW。

晶科能源涉足BC技术并不奇怪。包括 TRW 在内的多家零部件制造商已经储备了 BC 的技术和测试线。

晶科投资BC是真的看好BC技术的未来吗?

据媒体报道,接近晶科能源的人士表示,公司在规划BC产能的同时,还将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即BC产品将实行同价。

如果晶科真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即将推出的BC产品,将会快速消耗BC科技的初期优势,在短期内有效遏制隆基,甚至大幅缩短BC科技的盈利窗口。

而且,晶科的出货量也是其“家本”。即使BC产品线遭受战略损失,晶科能源也不会“返贫”,将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这样一来,晶科只需在产能上投入一点点,就能大幅降低All in BC竞争对手阵营的毛利润。

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企业面临寒冬期挑战插图1

抢购导致的利润下滑可能会在BC阵营再次上演。

幸运的是,晶科始终注重现实,这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12月4日,在2024光伏行业年会上,钱静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晶科没有偶像包袱,永远倾听客户的声音;客户想要什么,晶科就生产什么。”

目前,HJT是理想的双面电池技术,BC是完美的单面电池技术,正在开发双面电池。它是最成熟、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

这三者哪个更好,最终还是由客户来选择。

客户关心的是性价比和利润。这也是近两年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原因。

晶科能否继续领先,取决于效率提升的进展情况。 (来源:阿尔法工厂绿色)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