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招标期间的单向输出相比,双方在合作期间将互利共赢:立志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将受益于青岛的海洋科技创新;正在苦苦新旧产业转型的青岛,将借力深圳。
-1-青岛先“赶上大连”再“赶上深圳”
青岛是一座善于学习的城市。近年来,不断与先进对标,寻找差距。早在1995年,青岛就提出“向上海学习,赶超大连”。上海就更不用说了,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当时,大连也势头强劲,GDP排名全国第12位,青岛紧随其后,排名第13位。三年后,青岛超越大连,并逐渐拉大差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青岛“五朵金花”制造业闪耀全球。新世纪头十年,青岛经济长期位居全国前十名。 2010年以后,得益于区域政策优势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都、武汉强势崛起,将青岛挤出前十名。 2018年,青岛排名下降至全国第15位。
青岛经济“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转型不力。当时其工业增加值占比不足40%。 2018年7月,中央巡视组向山东反馈巡视意见,明确指出青岛存在“鹅效应不强、精神状态薄弱、奋发创业氛围不强”等问题。尚未成立”。还有一些怕困难和“摆摊”的思想。
困境之下,青岛重拾“对标”法宝。 2018年底,《青岛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青岛……正处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进思想解放必须对标深圳、广州、杭州、苏州。”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青岛明确了对标重点。
2019年2月,青岛正式提出“向深圳学习、赶超深圳”。青岛要求各区市、各部门充分对标深圳,学习借鉴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等,明确“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的,青岛一定要做”。对标深圳后,青岛经济虽未能重回巅峰,但止住颓势,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13位。
营商环境是青岛对标深圳的重要“课题”。几年来,青岛分批派出千余名干部南下深圳进行实训。然而,从私营部门到政府的舆论仍然很多。仅近两年,就不断出现“啤酒三厂小便事件、导游斥责游客穷、崂山司机逆行行驶”等负面新闻。并打人。”
如果说上述案例只是个人素质较差,那么“德国姑娘啤酒节喝假德国啤酒”和“城阳区共有产权房危机”分别直接指的是当地旗舰文旅项目和城市投资机构。尤其是后一种情况,共有产权房交付困难,暴露了地方城市投资资金压力的“冰山一角”,也折射出地方财力的尴尬。
近年来,包括青岛城投原总经理在内的多位高管陆续受到调查。青岛城投还对会计差错进行了重大更正。仅独联体煤矿就造成无形资产减少13.85亿元。分配利润减少18.4亿元,商誉减值15.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城投仍亏损近4.5亿元。
-2- 从“对标学习”到“跨区域合作”
青岛选择深圳作为学习目标是有无可辩驳的理由的。毕竟两地的发展轨迹相似。青岛曾有“北方深圳”、“南深圳、北青岛”之称。它们都是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他们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他们也是非省级城市的经济龙头,在所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青岛和深圳的功能定位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地都具备“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特征;两者都肩负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任。功能。两座城市的功能定位显着升级,也为两地关系重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过去青岛通过对标深圳学会了放松服务、稳定经济,那么下次青岛要更多。今年7月,中央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的基调,为青海、深圳携手发展营造了氛围。深圳领导人五年前在青岛履职的经历,为两地合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根据11月底签署的战略协议,青岛与深圳将加强政府间协调和政策引导,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开放等领域合作——不同于以往对标青岛实现了切实培养“学习者”的作用,本次合作强调双方共同探索前沿发展机制,注重要素资源双向流动。
例如,在科技和产业方面,双方将鼓励高校和机构互动,推动“政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产业梯队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
事实上,持续发力高等教育已成为青岛与深圳之间的默契。近10年来,深圳新建高校8所,现有高校数量已达17所。随着康复大学的成立,布局高等教育近十年的青岛“花开”,非省级城市中拥有各类高等学校29所。排名第二。高等教育扩容成为两地科技创新共同推进的基础。
比较务实、容易实现的合作包括支持企业和居民购买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家电、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优质产品;两地还将共同参与重大文化和旅游品牌节庆活动。会议策划推动“青岛啤酒节”活动落地深圳,联合在青岛举办深圳地方特色品牌活动……
-3-青神经济合作海洋产业
不同于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城镇化,不同于东西部协同的帮扶机制,不同于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青岛与青岛的这场“握手”深圳是跨区域合作。一次全新的尝试,其核心主张是“共同前沿探索、双向优化配置”。两地将从这种关系中获得什么?
双方将共同探索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机制,毫无疑问青岛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海洋科技创新高地,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高端海洋人才、40%的高端海洋相关机构、50%的海洋领域领先技术,位居全国第一。国家。去年,青岛海洋产品总产值5181亿元,比深圳(3200亿元)高出60%以上。
深圳的海洋经济结构相对传统。海洋运输、海洋油气、滨海旅游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较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海洋信息服务等。主要新兴海洋产业仅占30%左右。
两年前,深圳领导人首次亮相时,就将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带到了鹏城。建设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举办国际渔业博览会,建造水产养殖工作船,建设蓝色种业基地。直接问问题就可以了。根据该协议,两国将在海洋电子信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深度合作,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将惠及深圳。
过去几年,青岛在新兴产业上大力发力,但最终表现并不理想。相反,有些投资却白费了。例如,投资一家生鲜O2O电商平台,导致巨额亏损并被退市。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的同时,青岛却一直遭遇着北汽的困境以及高合的停产。产业基础的欠缺、产品定位不准确,让青岛新能源汽车无处容身。
相比之下,深圳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突破280万辆,继续领跑全国;腾讯、华为、大疆等企业均为国内领先企业。高端、新兴、未来产业成为重要支撑的深圳,能给处于新旧产业转型阵痛的青岛带来不少启发。
坦白说,青岛和深圳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经济总量、政府财力、私营经济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不过,与六年前青岛单向“变现培训”、向深圳学习相比,现在双方跨地区联手,“放大各自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对两地都会更有帮助。 - 火花越多,动能就越强。
参考:
青岛、深圳携手打造国家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青岛日报
青深跨区域合作:先行先试16个重点领域。青岛日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