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人民日报》的“疯牛”、“慢牛”论冲击市场。 11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署名“任平”的评论员文章称,中国股市不要“疯牛”,而是“慢牛”。在中国,人民日报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市场眼中,报纸是党的喉舌,传达国家意志,代表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因此,不是“疯牛”而是“慢牛”,被认为代表了政策层面对当前中国股市复苏的担忧,代表了高层的最新指导。毫无疑问,这是近期影响股市的最大因素!
二是“机构起诉散户”言论的影响。有传言称,自央行启动“9月24日”行情以来,机构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并未出现明显上涨。游资、散户、增量资金大量涌入中小盘股,被指“炒作”。看到“牛市”却吃不到肉,一些组织向当局投诉,希望纠正这种倾向。
这一说法虽然遭到机构反驳,但真实反映了中国股市投资者之间的深刻分歧。在A股市场,散户和游资这些市场活跃度较高的资金,不愿意投资机构大量持有的大蓝筹股,也不愿意为机构抬轿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以央企、国企为主的蓝筹股规模过大,难以“炒作”,缺乏波动性,散户和游资对其缺乏兴趣;其次,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一旦散户推高大盘股,重仓机构会立即选择出货,砸盘的后果将落在散户和游资身上。投资者层面的结构性差异,使得A股市场难以形成能够持续推动“牛市”的合力。当遇到特定的利益问题时,机构和散户不可避免地会相互拉扯和冲突,形成“对冲”效应。
第三,目前A股的做空机制存在缺陷。中央从9月24日起推出股市的决心很大,希望通过搞活股市来刺激市场,撬动目前极度低迷的市场信心,然后趁热打铁,推动股市好转。实体经济。这就需要A股能够持续上涨,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市场热情。说白了,在市场投资者中,要建立“多头”市场,压缩“空头”市场。但在中国股市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机构可以通过更多的做空工具赚钱,而散户则主要通过做多头寸赚钱。正如国务院参事尹仲立所说,打压股市的主要力量是机构,而不是散户。
四是监管层出台的市值管理政策产生了“资金拉动”效应。 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市值管理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利用并购、股权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促进上市公司市值恢复。推行市值管理并无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值管理新规定》对主要指数成分公司和长期净值公司的市值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由于主要指数成分股中净值破发的公司主要是中资和大型国有银行前缀的央企,因此推行市值管理就是为了提振这些大型央企和国有银行的股价。这意味着相关政策必须“带动”资金流向央企。和国有银行。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股市持续下跌。监管部门和影响舆论的官方媒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轮股市下跌及其反映的问题将对市场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股市的持续下跌将明显打击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国庆后无数响应政府号召投资股市的投资者。持续的下滑将直接打击他们。据了解,其中不少投资者仍加杠杆入市。如果这些投资者以高价接管市场,他们将被牢牢锁定在山顶!对于一些新散户来说,这一打击是致命的。
其次,官方媒体直接宣传对股市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一轮股市下跌中,人民日报评论员的“疯牛”和“慢牛”文章占据了最大的功劳!如果党的喉舌认定目前上证指数低于3400点的A股是“疯牛”,需要打压,市场肯定会预期这将代表国家未来的政策。说实话,目前A股股价还不到3400点,怎么能算“疯牛”呢?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突破43000点,日本股市已突破38000点。这些都是“疯牛”吗?相比之下,上证指数还不到3400点,连小牛都不算。你怎么敢称它为“疯牛”?按照3400分的标准来定义“疯牛”,那么什么是“慢牛”呢?它会带回过去漫长的熊市吗?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官方媒体直接干预股市可能误解了决策者推出牛市的政策意图。笔者认为,官媒“狂牛”“慢牛”论希望股市复苏企稳的主观意图是好的,但客观效果却很糟糕。市场就是市场,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A股的业绩是在现行市场法律法规、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市场监管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是任何人规定的,更不是基于某种主观意愿。随意塑造和调节。
官媒对市场的具体“引导”不仅是粗心大意,更体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监管思维——相信市场发展是可以被精准设计和监管的。在今后的市场开拓和监管中,应尽可能避免类似行为。中国需要谨慎地保护市场复苏,培育股市和实体经济的持续反弹,而不是粗暴地在政策上“打架”。非政策部门的媒体不应随意对市场的具体表现指手画脚。
中国经济的复苏不容易,中国市场信心的恢复也不容易。正如笔者此前分析的那样,做好股市是扭转中国市场信心的“捷径”,因为单纯出台支持政策就能有效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重要的是,做好股市只是中国系统性提振经济的第一步。实体经济发展后续的艰巨挑战,都将取决于本轮股市复苏的首次“探底”。如果股市刚刚回暖,就因为担心“狂牛”而受到遏制,连表面都很难触及,更不用说出现“慢牛”了!
从现在到明年初,将有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两会、中央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中央会议。其他重大会议将逐步召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政府到市场,各类主体都需要聚焦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发展的核心任务——恢复经济,扭转市场信心,最终让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恢复活力。市场平稳发展、优势互补。 。我们要尊重市场、顺应市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市场强,随意“攻击政策”或随意指出市场的运行情况。只有精心呵护,才有可能让中国经济重回正轨,为未来几年可能面临的严峻国际挑战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