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气候领域的“压轴戏”,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于11月11日开幕,原定于2019年11月11日晚闭幕。 11 月 22 日按原计划进行。但由于气候融资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再次未能如期结束,进入加时赛。
融资纠纷持续
随着应对气候危机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每年的气候会议上达成共识变得越来越困难,超时的情况越来越多。去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COP28,历时一整天的加班,但最终达成的结果仍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与往年相比,今年气候大会的核心问题较为明确,气候金融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集体定量气候金融目标(NCQG)。核心是2025年后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融资数额、气候融资实施机制等,这次会议也被称为“气候金融大会”。
但当涉及到真金白银时,事情往往会更加困难。
钛媒体APP注意到,今年以来,气候融资受到极高关注,但相关争议不断,直至COP29时达到顶峰。
早在5月6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气候金融就成为热门话题。论坛主席、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提醒,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各国必须在气候融资领域取得突破。 。但随后不久的6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初步谈判中,各国继续就气候融资问题展开争论,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此前,发达国家曾承诺从2020年起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该计划直到去年才取得实际进展。许多气候脆弱国家、发展中国家、化石能源转型压力较大的国家认为相关资金太少、实施太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时,印度、埃及、沙特等国提出气候融资总体目标应超过每年1万亿美元。发达国家也在试图“推卸”责任。欧盟和美国尤其希望中国“付出代价”。
不出所料,随后多家外媒爆料称,欧盟计划在气候融资问题上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施压。有政客甚至表示,“只有中国提供资金,欧盟才会增加资金”。
7月中旬,COP29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发表了会议首封主席信,并于7月底组织了一次代表团团长务虚会,明确表示今年谈判的首要重点是商定一项公平且雄心勃勃的新协议。集体量化融资目标,并表示新的融资目标将成为应对全球盘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2025年后人类应对气候危机奠定基础。
但此后相关谈判进展并不顺利。 COP29开幕前,美国和日本同意为首批气候融资提供主权担保,一度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然而,会场内,争吵、游戏却愈演愈烈。
另请参阅“文字游戏”
据悉,在会场讨论NCGQ时,每年的资助金额从基本的1000亿美元到最高的2万亿美元不等,不同阵营和国家持有不同意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核心矛盾上成为对立双方。发达国家希望将投资金额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在谈判中将这一数字定在每年1.3万亿美元。此外,就连投资者的问题也很难有定论。我国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到,在资金方面,主要依据《巴黎协定》等发达国家政策落实规定。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我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也在会议中表示,资金问题不仅关系到本次会议的成败,还将影响《巴黎协定》和未来气候合作进程。关键是发达国家按照《巴黎协定》第九条要求,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承诺。不过,与会的许多发达国家代表团仍然要求中国提供资金。截至预定截止日,各方在气候融资规模、资助国家、受援资格等关键问题上尚未达成明确共识或结论。
11月22日,主席团更新了最终决议草案,最终涉及明确的资助金额,其中显示NCQG目标定为2500亿美元,即2025年至2035年由发达国家“主导”每年都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国政党已经提供了25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这与发展中国家此前的意图相去甚远。印度等国家以及小岛国、气候脆弱国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而且,钛媒体APP从一位参加会议的专家处了解到,这份不尽如人意的草案可能含有文字游戏。事实上,在去年的大会最终协议草案中,“化石燃料退出”的关键问题由“逐步淘汰”改为“淘汰”,其内涵和指称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位专家认为,现行草案中关于资金数额的第八条,从上下文来看,“”可以理解为资金数额由原来的1000亿“扩大”到2500亿,但同时它也可以暗示投资者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张”。那么“带头”就是发达国家带头,先投资,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也会随后投资,而这部分投资也可能会被纳入到本来就不多的2500亿美元中。
就在会议进入加时赛前,这位专家特意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感叹这种“模糊性”的危害,并对之嗤之以鼻。会场内,类似的情绪愈演愈烈,无法达成共识,导致会议未能如期结束。
下次会更难
此次会议的“加班”会持续多久尚不得而知,但舆论已经预料到下一届COP30的难度有多大。
其中,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017年,美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伊始退出《巴黎协定》。在那四年里,美国在气候政策上也“全面退却”。
还有不到两个月,特朗普2.0将正式到来,就在COP29开幕前夕,《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已准备好等待就职的行政命令草案。后来签署退出《巴黎协定》。就连特朗普最新提名的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局长李·泽尔丁(Lee )也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他公开反对《巴黎协定》,并认为气候危机被夸大了;提名的克里斯·赖特是一位石油大亨,他去年也公开否认气候危机的存在。
国际能源战略学者陆汝泉认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问题上反悔。支持清洁能源制造的通胀削减法案(IRA)补贴可能会取消,汽车尾气排放等标准可能会放宽,油气制造商将获得更多利益。同时,如果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气候政策将变得更加碎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不同的减排战略,从而受益。他们自己,而不是试图就行动达成全球共识。 。
当地时间11月13日,阿根廷代表团应米利总统的要求退出会议,米利总统也是与特朗普一样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阿根廷外交部表示,需要重新评估所有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战略。 。事件发生后仅一天,特朗普就与米利会面。这是特朗普当选后会见的首位外国领导人。
明年的 COP30 将在巴西贝伦举行。根据《巴黎协定》相关规定,第三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的提交也将于明年完成,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下一个关键阶段。但目前来看,这个“气候年”只会面临比今年更多的困难。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嘉萌,编辑|刘杨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