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标杆”,赋能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专属孵化,抢占6G战略高地,上海正在开辟哪些新的想象空间?东方卫视《今夜》专题栏目《读懂上海》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移动通信与低空经济创新研究负责人高庆浩博士团队与上海电信总工程师室网络室主任、上海电信一级专家张鲁华共同探讨。
突破技术瓶颈打造6G中国“标准”
全球6G发展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这是第二次在上海举办。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放眼6G标准前沿”。期间,综合通信传感测试装置、超大规模天线实验系统等多项6G技术概念原型机和场景演示亮相。
其中,上海松江创源信息技术展示的无人机配备了“空地一体化测试系统”,吸引了众多参会者。
据悉,创元电信是无线通信测试领域的领先公司。他们所做的就是为信息高速公路创建一个“标准”。
在通信领域,“尺子”是一种测试仪器。从顶层标准制定到下游产业配套,检测仪器贯穿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要检测、需要使用仪器。测试指标可以影响标准的制定,为信息网络建设赋能。
目前,创元电信已参与国家5G/6G毫米波测试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以及车联网测试业务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但对于像创源新科这样的公司来说,还有更多的技术挑战有待克服。
6G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是集空中、太空、地面于一体的全方位通信网络。带宽比5G至少宽100倍。该频段还将涉及太赫兹的高频范围。基站不仅要部署在地面,还要部署在空中。 ,在卫星上。从应用场景来看,6G将在5G“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升级为“万物智能”。
所谓“空天一体”,是指将卫星通信网络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通过天地深度融合,构建全球性、泛在性、高速智能、安全可靠的网络。基于、天基和地面的网络资源。通讯网络。上海电信总工室网络室主任、上海电信一级专家张鲁华表示,“空天地一体化”并非遥不可及。目前我们已经将5G与WiFi、卫星结合起来。随着6G时代的到来,“空天地一体化”将为用户提供免访问的一致性服务,实现网络的鲁棒性(当网络系统遇到随机故障或蓄意攻击时,系统底层网络结构将发挥其承受能力)和资源绿色集约化的作用。这些应用场景对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如果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比作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无线通信测试就是这条高速公路的‘统治者’。”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移动通信与低空经济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高庆浩博士表示,中国正在目前无线测试仪器也面临着一些“卡壳”的困难。由于国内技术有限,存在需要测试的高频测试仪器难以进口等问题。这种限制影响了芯片的测试进度和准确性,甚至阻碍了项目的推进。因此,高庆浩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在该领域建立自主的检测仪器研发能力,避免受制于人。
AI赋能6G发展,实现“智联万物”
从4G单一的“快”发展目标到5G追求“万物互联”,即将到来的6G将实现更多“不可能”。其中,新兴的人工智能将成为6G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创新的关键“增量”。
此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将6G与AI结合产生的“未来场景”带到了本次全球6G发展大会上。他们演示了无人机接收命令、飞出寻找物品并将物品返回给发送命令的人的过程。
早在2007年,贝尔实验室就首次提出了AI取代通信收发设备传统物理层功能的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成为解决网络多样性和适应性问题的有力工具。与普通设备相比,AI通信设备的信息吞吐量提高了10%至40%,速率达到每秒200GB。
这也意味着AI平台上生成的6G网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网络结构,使其更加智能、“按需生成”。
但6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并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转变,构建未来发展的创新引擎,将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他方面。
“智能化程度对于能效、网速、用户感知都非常好,这是AI对6G的赋能。反过来,6G也为通用AI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张鲁华表示,如何将6G与AI更好地融合,上海优势明显。首先,上海拥有大量的科研基础设施、实力雄厚的大学和龙头企业,可以为6G和人工智能做好技术储备。此外,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向外辐射,将有助于通信产业链进一步实现自主可控和6G加速发展。
全球多国加紧发展6G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6G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焦点,世界多国都在加紧部署,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
美国于2023年4月开始制定6G通信技术的目标和战略,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利用其在GPU、操作系统等核心芯片方面的产业优势,建立其全球电信领域的领导地位。
欧盟从早期识别6G频谱需求入手,评估欧洲5G发展时期三个频段的应用情况,为6G发展提供参考。目前,欧盟6G项目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
日本也紧随其后,设立了4.5亿美元的研究基金,全面开展6G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共享的6G研究基础设施,并通过日本企业主导的产业联盟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
韩国此前也发布了“K-”等多项战略,并将原计划于2026年启动的6G商用项目提前至今年实施。
我国去年12月首次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等技术方案,还提出2025年6月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预计2030年左右进入6G商用阶段。一时间,中国6G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2月,两颗搭载全球首套5G、6G天地一体化网络设备的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7月,建成全球首个通信与智能化融合的6G外场测试网,实现6G主要场景通信性能全面提升。
“5G方兴未艾,6G卷土重来,迫切需要我们共同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碰撞智慧、开拓思路,共同为技术和产业变革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庆浩认为,要积极支持6G领域的国际合作。围绕6G研究重点拓展合作空间,搭建协同创新桥梁,共同推动全球6G生态系统建立,为未来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奠定良好基础。
锚定引领6G发展目标 上海积极部署加大力度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抢抓6G发展战略机遇,上海也在积极探索道路。在本次全球6G发展大会上,议程中有一项备受关注,那就是“上海6G ICT智谷”揭牌,它已成为上海冲刺6G新赛道的重要载体之一。
位于松江区泗泾镇的“上海6G ICT智慧谷”包括未来通信产业园、孵化器等载体。还设立专业孵化基金,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流程融资支持。
其中,未来通信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将覆盖6G产业总部空间、6G技术研发中心、6G产业开放实验室等。
孵化器面积约15000平方米,涵盖6G创新实验室、双创服务中心、6G项目孵化空间等多个功能区,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孵化服务。试运行一年来,孵化器已孵化企业15家。
以6G未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6G+AI”融合创新应用为两大发展方向,“上海6G信通智谷”正在打造“6G+”未来产业创新集群。
不仅如此,早在2022年,上海市科委就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部署要求,专门启动6G战略前沿任务,加快6G技术研发创新,积极参与测试验证和国际标准化研究。在培育未来产业方面,上海也在不断努力。目前拥有较为完整的移动通信和卫星创新产业链,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逐步丰富。锚定引领6G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未来上海将在“芯片器件、模块系统”、“卫星互联、仪器仪表”、“新终端、新接入”等方向不断突破、做强,打造全国一流的6G未来产业创新体系。
“6G通信和卫星互联网不仅是未来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对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庆浩表示,上海正在用“探索新路径”的方式,将技术与战略结合起来。 、金融合二为一,打造集“总部+研发+平台+孵化+验证”为一体的“6G+”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凭借原有优势和不断增强的趋势,上海未来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未来产业创新中心。
看新闻记者:宋轶、李耀、舒克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