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GT7 Pro发布会的结束,这批主流厂商的旗舰系列已经基本完成了迭代。回顾这些新品发布会,我们可以注意到它们与往年不同,比如 AI 渗透到每个系统的每个部分,顺利跳入主题。
(来源: OPPO).
几年前,用户对流利度的理解还停留在“手机不卡住”的层面,但现在“流利度”已经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指标。
但是“流利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头两年的电话系统不是很顺利吗?这里的门口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当我们谈论“流利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大多数用户往往会觉得它不如 iOS 流畅,但这其实与历史问题有关。
作为一个开源系统,它往往需要兼容更多不同配置的硬件设备,无论是搭载当代骁龙 8 旗舰芯片的机型,还是入门级的千元机,都必须能够运行更新的版本作为资质标准,这与 iOS 不同。谷歌没有严格限制硬件,在定制硬件方面也没有足够的发言权,这使得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慢,以便兼容更多设备。
但是,这种标准化的抽象设计效率不如苹果的系统调用效率,导致资源调度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
(来源:)
在多任务管理机制方面, 基于 Linux 内核的抢占式多任务处理可以支持后台任务的并行运行,但这种机制对资源分配的精细度要求极高,当设备的硬件资源不足或一些资源占用较高的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时,会影响前台应用的流畅性。
例如,当系统内存不足时, 的 OOM 机制会自动关闭后台的低优先级进程,从而释放资源以确保前台任务的平稳运行。当部分应用在后台频繁重启时,频繁触发 OOM 机制不仅解决不了内存不足的问题,还会给系统资源管理带来额外的负担,导致卡顿更加严重。
说到内存管理,就不得不说最有争议的垃圾回收机制。这种机制释放了内存,同时也增加了 CPU 的负担。在运行大规模应用时,频繁的垃圾回收会带来明显的卡顿,尤其是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这种垃圾回收机制不仅减轻了系统的负担,也带来了一定的性能损失,成为提升流畅度的一大瓶颈。
此外, 系统的内存管理也呈现出面对大内存应用时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分配的内存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实际可用内存空间减少,进一步影响系统的流畅性。对于用户来说, 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流畅度的下降,往往与这种内存碎片现象直接相关。
(来源:)
虽然总体上存在许多不好的问题,但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很多厂商可以充分利用SoC、内存、内存芯片的高性能优势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近两年手机基本从 12GB 内存开始,存储规格也早早进入了 UFS 4.0 时代,这带来了优化,提高了系统的多任务管理和碎片化的性能损失。
单靠硬件堆叠,手机确实可以保证“无卡顿”,但无卡顿和流畅度之间还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例如,OPPO 和 vivo 4 被许多用户认为足够“自然”,或者小米澎湃的操作系统,它只为强大的机型配备了支持实时动画和磨砂玻璃效果的“高级材料”功能。这些都是解决不卡顿问题的聪明方法,但并不是让它“流畅”的根源。
如何让 更流畅?国产手机的新一战
前面我们提到过,太过开放和高度兼容所带来的问题,但正是因为它足够开放,才有空间让很多自定义系统重写底层代码。
首先是解决性能调度问题。目前,小米风起云涌的 OS、vivo、OPPO 和荣耀都拥有自研的性能优化架构,以优化底层系统的性能调度。The Paper OS 2 全新自研的微调度架构,可将 CPU 空闲时间降低 19%,高负载场景下的 IPC 提升 16%,关键线程最大调度延迟降低 46%。5. 升级到 3.0,专注于识别 CPU 和 GPU 在各种场景下的性能需求,通过偏斜资源来提高瞬时对应速度和跟进率。OPPO 15 和荣耀 9.0 也分别拥有 Tidal 架构和 Turbo X,用于性能资源的合理分配。
(来源: vivo).
在 vivo 推出这种架构之前,大多数厂商都在思考如何提升瞬时性能,以解决多任务切换、小窗口、打开应用等高负载场景。不公平调度本质上是性能资源的倾斜,不仅可以提高 CPU 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因调用过多而导致的高功耗和空功耗。
重构系统的底层其实只是这个大动作的一部分,如何让这些闲置的资源在合理的比例后,做更多有利于用户体验的工作,是定制系统的重点。这不得不提到:动画。
动画是 UI 交互的灵魂之一,而 iOS 受到追捧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流畅的动画。在今年的这些发布会上,各个厂商基本上都把动画作为升级亮点拿出来了。例如,OPPO 在 15 上首次推出了 ,可用于实现多个中断动画、并行动画和模糊效果。
5 和 9.0 还分别带来了 5.0 和新的动画引擎,以及与动画连接的动画管道。除了动画的流畅性,荣耀在 9.0 中首次亮相的引擎还负责平滑加载。加载速度一直是系统上的难题,比如系统相册、文件等等,这种零散复杂的内容,往往是瞬间无法完成的,而引擎的加入提高了整体加载速度,使得系列能够快速完成上万张图片的快速预览, 这在以前,只有 iOS 可以做到。
(来源:雷科技现场拍摄)。
虽然定制系统可以通过底层架构进行重组和优化,但系统的高开放性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举个简单的例子, 的开放性让用户可以自由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但也带来了应用程序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大量应用在开发过程中未达到系统优化标准,未针对资源使用进行优化,继续在后台运行时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资源争用增加。为了提高应用程序保留率,一些开发人员设计了持续运行的进程或后台服务,这增加了应用程序的活动,但会对系统的流畅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开始阻止一些有风险的、未知的第三方应用被用户安装,而且在安装前也会有明确的风险通知。小米这部分澎湃的 OS 比较严格,它需要用户经过多次验证,只有反复确认风险后才能安装风险,这给系统的安全性和优化资源占用带来了优势。
目前,虽然各手机厂商的定制化系统调优方向不同,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第一,在底层增加更多性能部署的细节,拓宽性能调度适配的场景;二是添加更多动画,使用户在视觉和触觉上感觉流畅。
AI 和深度定制,移动操作系统“更流畅”的唯一法宝。
iOS 之所以能成为流畅度的标杆,离不开苹果对生态、硬件、软件的全面部署,比如根据苹果的需求定制 SoC,比如缓存、带宽等。因此,Apple 几乎能够掌握 iOS 流畅运行的各个方面。
前面说过,手机厂商已经对定制进行了深入的“修改”,那么有没有办法让 SoC 也自己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vivo 在 X200 系列发布会上强调了与联发科的深度合作,在最新的天玑 9400 移动平台上,vivo 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了这款芯片,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性能 5,但功耗比上一代更小。不仅如此,vivo 甚至在天玑 9400 的定制中加入了 V2 芯片的影像能力,让 X200 和 X200 Pro mini 这两款新机在没有配备独立影像芯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发挥与 V2 芯片相同的算力。
(来源:雷科技现场拍摄)。
除了与联发科的合作,vivo 还宣布将与 Arm 共同构建实验室,深入硬件对 SoC 进行调优和优化。当然,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布双方合作的一些商业级成果,X300系列上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与芯片厂商合作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考虑到阵营中大量不同定位、不同方向的车型,如果只定制其中一款芯片,整个模型的优化效果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另一方面,Honor 的解决方案要简单得多:AI。
9.0 是首个 AI 系统调度引擎,通过意图识别和主动人机交互,将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转化为关键优化场景,能够在不同的需求、地点、时间给予不同的性能调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来源:雷科技现场拍摄)。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成本更低,受益机型从旗舰机到千元机都可以覆盖,手机也可以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性能调度,在保证流畅性的同时不影响功耗。不得不说,在 AI 全面加持移动系统的时代,利用 AI 来预测用户行为已成为必然趋势,甚至苹果还在 iOS 18 中悄悄增加了自动游戏模式,可见人工智能在底层系统优化中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最大的优势是流畅性,这不仅仅是关于极致的性能,而是关于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保持如丝般流畅的体验。如今,制造商在性能、图像和电池寿命方面都取得了胜利,唯一需要优化的是系统流畅性。而今年各个厂商的新版本,确实实现了从底层到视觉的层层优化,体验也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预见,随着苹果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撕下,手机市场的格局也将迎来更多变数。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