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持续正增长,资产质量稳定向好
光大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表现如何?
官方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698.1亿元,净利润246.1亿元;前三季度,光大银行营业收入1023.99亿元,净利润385.92亿元。对比显示,今年三季度,光大银行依然保持向上发展势头,业绩符合预期。
从资产质量来看,光大银行最新表现也令人满意。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68,847.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5%,其中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8,972.35亿元,增长2.91%较上年末;负债总额63,020.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资产负债双增长,表明光大银行存贷款业务较上年末取得了显着进步。贷款增速高于负债增速,也体现了光大银行积极响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发挥“敢贷、愿贷、贷贷”的精神。 “能贷”高效满足企业信贷需求,用实际行动为全社会持续注入金融活力。
此外,今年1-9月,光大银行发生营业费用548.46亿元,同比下降17.83%,其中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82.43亿元,下降3.25%与去年同期相比;信用减值损失245.97元。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69%。这充分体现了光大银行绩效管理的明显进步。
截至9月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与上年末持平。该行高级管理团队在风险管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此外,光大银行最新拨备覆盖率为170.73%,资本充足率为13.8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7%。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战略 稳步推进“五大文章”
去年以来,中央相关部门明确提出金融业要做好“五大文章”,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年内正式发布了指导方案。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于今年6月率先发布“五大条”行动计划,支持新生产力发展、推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区域经济战略方针,服务民生福祉,提质增效,务实作为。要采取措施,扎实完成“五大文章”。从三季报来看,光大银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在科技金融方面,光大银行致力于打造“1+16+100”的科技金融专业化、专业化组织体系。通过强化集团综合金融协同优势,创新和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完善配套金融服务政策,服务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科技型企业,构建“商业银行+投行+私人银行”的新型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优质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光大银行已陆续设立11家科技金融试点分行,科技金融专营分行/直属管理团队数量达到57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81.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0.45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光大银行打造“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绿色金融产品版图”,推动光大绿色能力建设。光大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绿色业务支持政策,探索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先后推出“碳e通场景金融”模式、碳排放权质押等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一系列创新信贷产品。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承销发行14只绿色债券40.48亿元,撬动企业直接融资192.66亿元,投资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发电等领域。截至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4,18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0.30亿元,增长33.47%。
普惠金融方面,光大银行持续线上推广普惠金融,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光大银行通过推进“扩链、做强、优链”行动,为先进制造业上下游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小微制造业贷款余额1393.14亿元,较年初增加185.98亿元。此外,光大银行不断丰富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提供“阳光电子结汇”、“阳光电子购汇”、“阳光电子套保”等多种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普惠贷款余额4,322.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1.30亿元,增长14.01%。
在养老金融方面,光大银行以“打造股份制银行领先的综合养老金融服务”为目标,积极打造“12345”养老金融工程,发挥“光大”协同禀赋,打造“养老金账本”和“养老金规划”两大专业工具加强了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建设,丰富了产品供给,升级了线上线下适龄服务。 “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01.13万人次。
数字金融方面,光大银行正在加快重点业务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进程,聚焦大企业、大零售、大场景等重点领域,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光大银行不断深化数字化业务能力,提升零售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打造特色数字化项目,成效显着。
扎根实体经济,该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经营效率符合预期。截至9月底,资产规模6.88万亿元,净利润385.92亿元。
首正创新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创新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形势,光大银行除了聚焦主业经营外,还在各领域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新蓝海”。目前,光大银行正在从传统的销售存款、贷款和外汇产品的理念向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理念转变,利用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零售和金融市场领域的协同和价值创造。大财富管理系统。企业财务以FPA为指导,从企业的业务逻辑出发。以债券融资、并购融资、中介撮合、股权融资、结构性融资等多种产品为驱动,强化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平安基金均衡发展,累计实现平安基金5.21万户。十亿。零售金融以AUM为驱动,打造以手机银行、云支付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平台,优化理财产品谱,增加客户产品持有量,提升AUM价值贡献和客户粘性,实现AUM总额2.92万亿元。金融市场以GMV为导向,聚焦“数字+生态”战略架构,通过多元化的银行间金融场景赋能客户增值,实现总GMV 2.31万亿元。
此外,9月份以来,中央不断出台各类创新政策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通机制”(SFISF)。 SFISF是央行创建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该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股票、债券等资产为抵押品,向央行兑换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从而增强机构收购能力资金增持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正式成立上海金融国际金融中心。对此,光大银行积极响应,迅速推进相关工作。 10月25日下午,光大银行公告称,已与多家头部券商达成首笔国债、央行票据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融资计划,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对此,光大银行总行立即发布了针对优质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营销地图。各分行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再由总行提供接力服务。还充分发挥光大集团内部协同优势,与光大证券携手。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持续为提振资本市场提供金融助力。
10月23日,上市公司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与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标志着第一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启动光大银行贷款业务。
光大银行表示,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构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长效机制,率先垂范、快速行动、全力做好利用一切现有政策和增量政策,为中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作出巨大贡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