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基金业绩翻红,平均收益率达 3.83%,九成产品获正收益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简介】连续两年亏损,“固收+”基金盈利超9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随着股市回暖,连续两年亏损的“固收+”基金业绩转正。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3.83%,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正回报。

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债券市场牛市,权益类资产自9月下旬以来全面复苏,带动“固收+”基金整体盈利,部分产品净值再创新高。未来,他们将继续看好权益类资产的价值,并将其作为重点配置方向。他们还将进行长期投资和反向投资,不断提升持有者的投资体验。

平均回报率达3.83%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今年市场上1312只“固收+”基金(不同份额合计)平均收益率为3.83%。正收益基金数量达到1210只,占比超过90%。

其中,安信民文成长年内回报率达到17.37%,表现最好;西立德信弘增强、工银瑞盈等产品同期收益率均超过15%;国寿安宝稳泰、景顺长城安瑞等产品同期回报均超过12%。

2022年和2023年,“固定收益+”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3.83%和-0.19%。

谈及“固收+”基金业绩快速复苏,西部创业基金股权投资总监何琪表示,“9·24”行情以来,股市反弹幅度较大,不少“固定收益+”产品已配置股票和可转债。权益类资产及其他权益类资产净值大幅回升。

国寿保障基金基金经理吴文也认为,在9月下旬一系列重大政策影响下,投资者悲观预期发生逆转,A股进入结构性行情。 “假设偏债混合型基金将15%的仓位配置为沪深300指数,85%的仓位配置为债券指数,那么今年的平均回报将达到4.72%。”吴文说道。

上海一位优秀的“固收+”基金经理也表示,“固收+”及股债混合型产品整体盈利主要得益于9月下旬以来权益类资产的整体回升,包括可转债的修复。同期,债券市场虽然出现阶段性回调,但幅度并不大,权益类资产增幅较为显着,足以带动此类产品实现盈利。

根据上述基金经理的观察,股票仓位较高的产品今年表现较好,部分转债产品也能从当前转债跟随标的股票上涨中获利。

多位优质基金经理认为,在股市、债市复苏的背景下,“固收+”基金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上述上海优质“固收+”基金经理表示,与股票型基金或债券型基金相比,“固收+”基金及股债混合型产品通过股票与债券资产的有效结合。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吴文认为,偏债混合型基金预计2025年将继续表现。“A股大概率会延续结构性走势,如果经济数据恢复良好,也可能会出现牛市,股票也将延续结构性走势。”市场的预期回报将不低于债券;同时,债券有望获得票面收益,并会随着央行降息而获得收益。

未来重点配置权益类资产

展望后市,不少优质基金管理人均表示将把权益类资产作为未来重点配置方向。

何琪表示,中期来看权益市场是乐观的,将重点配置权益资产,并根据时机系统积极控制产品回撤。权益资产中,他重点关注科技、贵金属、房地产、家具、建材等内需。

吴文认为,A股市场政策底部已经显现,财政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未来股市有两种可能:一是经济复苏是渐进的、曲折的。政策底部明朗后,A股将呈现结构性行情,预期收益大概率优于债券资产;其次,在需求政策和供给改革的双重影响下,经济将逐步走出通缩,A股市场将迎来“实际GDP复苏——企业利润改善”和“制度再平衡”的正向绩效反馈。股债配置”——外资流入——公募回收——居民存款迁移”等估值正反馈。

从半年来看,吴文认为债券市场利率大概率会下跌。目前实际利率仍偏高,未来央行可能会逐季降息。虽然债市短期波动加剧,但中期趋势机会依然存在。

在何琪看来,风格策略特定的“固定收益+”产品无法很好地适应不同年份的市场情况。因此,从长期来看,自上而下的择时、风格轮换和行业选股是“固收+”产品权益部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团队运作和个人禀赋,基金公司可以进行投研一体化,弥补基金管理人的“视觉盲点”,力争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制作人:小沫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