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这或许是数百万“钓鱼人”的梦想——参加钓鱼比赛,获得冠军,带走高达109万的奖金。

2024年10月23日深夜11点,一场梦幻般的钓鱼比赛在湖南省临湘市落下帷幕。由四川钓鱼选手罗军领衔的如意江湖苍龙队在加时赛中率先上鱼,在“鱼圈”中迎来了高光时刻。镜头和欢呼声立即涌向队伍,队友们激动不已,纷纷将罗军扔进河里庆祝。晚上只有12℃,但他说:“我的心很温暖,但我的身体却很冷。”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钓鱼大赛现场。

当晚,赛事抖音直播间数万人同时观看比赛。渔民们实时发表评论。比赛结束后,他们甚至聚集在评论区讨论战术。 “一两两的鲫鱼价值一百万。”光是看着就让人兴奋不已。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钓鱼大赛由临湘市政府和抖音电商联合举办,为期五天。今年是第二次。

千余名渔民参赛,高手云集,其中包括5位超竞技钓鱼高手、5位“钓鱼王”、12位百万粉丝的抖音网红、52位三级以上钓鱼高手。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钓鱼大赛,千余渔民参加。

师傅们来自外地,并不是因为河水丰富,而是因为当地生态发达,渔具发达。临湘市现有注册浮式捕捞企业3130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6万人。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渔业逐渐传入大陆。与传统钓法不同,台钓主要采用立式浮漂,浮标立在水中,通过铅坠平衡浮力,轻微的动静都能及时反映出来。传统的钓鱼方法使用七星浮漂。钩饵必须沉到水底,几个蚕豆形状的彩色浮标串成串,浮在水面上。两种钓法各有特点。

新的钓鱼方法被引入,与之配套的设备浮标也逐渐被钓鱼界所接受。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2

在“临翔浮标杯”大赛的抖音直播间,网友纷纷表达了对临翔浮标的认可。 (图/抖音截图)

临湘与浮标的故事始于1991年左右,一位台商来到当地捕鱼,后来决定在这里建浮标工厂。

当时,一线工人的工资只有几百元,但一个几块钱的浮标手工制作后可以卖到上百元,利润惊人。一些头脑敏锐、技术精湛的工人决定自主创业。

机会就在你面前,能否抓住就看你的能力了。当地销量最高的奇海浮标公司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1995年,在台湾工厂当了一年技术员的李建明和新婚妻子带着500元的全部家产准备创业。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3

赤海浮标“金眼”的由来,二层建筑右侧的两个房间。 (摄影/何刘 摄)

当时台钓在临湘还不太盛行,人们习惯于传统的捕鱼方式。拿一根竹竿,剪去鹅毛茎做成浮漂,在上面放上蚯蚓就可以钓鱼了。 “浮标那么贵,谁会买呢?”周围的人并不看好李建明的创业之路。当时流行一句话:“钓到鱼虾,就错过了庄稼”。他还修补浮标,他也被归类为没有做好他的工作。

当时,他的弟弟李黎明也不明白。当时流行南下打工。他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和同学一起去广州、深圳。

李建明依然坚持。靠着工厂里以前同事提供的渠道,我熬过了前两年。后来听厂里的销售人员说,凡是展会我都会抢着去参加。 1997年毕业后,李黎明正在找工作,被哥哥拉去参加一个展览。眼前看到的画面就像一个新世界,让他“真正改变了对哥哥创业的看法”。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4

李黎明的工作台。 (摄影/何刘 摄)

那时,他的大学学费一年只有千多块钱,但一去展销会,他就卖了好几万,净利润了一半。早期的贸易展览会远不如今天盛大。主办方租了一家酒店作为场地,采购渔具的老板们进进出出,讨价还价,现场数浮标拿货,摆出成堆的现金。浮标采用纸箱包装,无任何包装。

在外工作一年后,李黎明放弃了在世界500强公司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空间,选择回家帮助弟弟创业。 “打一辈子工实在不是长久之计”,他想了又想,老板留住了他,还答应给他升职,但他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回家。

我家的生意蒸蒸日上。随着气候变化,渔具行业也出现淡季和旺季。上半年生意不错,能够发财。下半年,我把所有的利润都用来备货,如此循环往复。

创业前几年,冬天资金链紧张,李建明需要借钱维持周转。直到2003年,攒够了钱后,李建明立即自建工厂,一口气在村里盖起了一座5000平方米的四层厂房。

在李黎明眼里,弟弟是一个“不懂得享受、不懂得花钱”的奇怪人。一件衬衫、一双鞋可以穿两三年,而且我通常吃公司食堂的剩菜。但他在研发上并不吝啬。一台设备就要好几万。他愿意不断尝试,至少花费了数十万,才研制出自己满意的设备。

有了半自动设备,浮标生产的精度进一步提高,瞬间引来了业内人士的羡慕。有人愿意提供桑塔纳开关装置,但李建明拒绝了。他找到了一家偏远的加工厂,给师傅交了封口费,全身心投入研发。忙到深夜很正常,家里的私人关系他也懒得参与。这些努力导致了数十项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

“你不钓鱼,怎么卖浮标?”

2000年初,市场快速更新换代,传统的渠道方式逐渐失效。入市的人越来越多,池子里的浮标也越来越拥挤,市场越来越以买家为主,经销商挑挑拣拣,不断压价。

有一次,经销商问李黎明:“你会钓鱼吗?”他被这个问题惊呆了,不得不回答“不”。然后,对方说了几句话,把他的心都拉到了水底——“你不会钓鱼,怎么卖给我?”

他不服输,很快成为高手,学会了钓鱼。 2005年,他报了钓鱼学校,花了500元在北戴河苦练了一周。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5

练习钓鱼的人。 (图/土冲创意)

在学习钓鱼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让李黎明下定决心要生产出更高品质的浮标。当时,教他们钓鱼的师傅在一群同行面前公开评价临翔浮标的质量不够好。 “当时别人能做高端品牌,我感到很羞愧,但我觉得我们也能做。”

回国后,李黎明立即与弟弟商量注册品牌,脍炙人口的商标“金眼”由此诞生。这个名字取自《007》系列电影。拥有品牌名称还不够。李黎明召集全厂工人,召开动员大会——“减产量,涨工资,我们要做大事。”

这些话已经应验了。李黎明给每位工人发了一份薪资意向表,让他们填写薪资意向。大多数工人的500元工资只增加了一两百元。李黎明直接把工资提高到了1500元。同时,他还要求每人每天只能制作十个浮标,质量达标则工作完成。

调整期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工人们的积极性很高,新的质量水平成功地取代了旧的模式。当年的贸易展上,《》一炮而红,销量超过 150 万份。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6

赤海浮标“金眼”。 (摄影/何刘 摄)

此后,李建明负责研发技术,李黎明负责内部管理。自2005年以来,公司经历了快速发展。

整个行业已经经历了一些辉煌的日子。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大。

选地点、打窝、抛竿、等待鱼儿上钩……在外行人看来,钓鱼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态的等待;但对于渔民来说,水中的浮标时刻警惕着一切信号。装备成了“钓鱼佬”的比拼。如果有人购买高端渔具,“那天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小圈子。”李黎明笑着说。

他有一个钓鱼朋友的聚集地,临湘长安江边的一家渔具店。晚饭时间过后,一群钓友准时聚集在这里。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六七十多岁。 “在这个交流的地方几乎没有年龄限制。”

钓鱼最让人上瘾的就是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根鱼竿会是什么样子”。李黎明也爱上了钓鱼。 “钓鱼就像喝酒一样让人上瘾。”

甚至公司的主播也可以每周有一天钓鱼获得报酬。李黎明继续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只有懂得钓鱼,知道哪些产品好用、亮点在哪里,才能更准确地介绍产品。”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7

赤海浮标“金眼官方旗舰店”直播间。 (照片/受访者提供)

临湘当地的渔具从业者很多都是钓鱼爱好者。

比如抖音优质内容博主“老麻雀钓鱼(勤可以补弱)”。他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 20岁出头的时候,他偶然和朋友去钓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账户资料上写着:“我喜欢在全国各地钓鱼。”每当他听说哪里有大鱼,他就收拾起鱼竿去钓鱼,远到黑龙江漠河。

守护渔业逐渐发展成为他的职业。他在广州经营鱼塘多年。因为他喜欢钓大鱼,所以他经常寻找大鱼引入自家的鱼塘。这些过程被视频捕捉到。

有一次,他花了近6万元买了一条100多公斤的大鱼。然而,他花了钱,又把鱼称重,只有70至80公斤重。视频中,“老麻雀”表情活泼,表情踏实,一炮而红,从此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8

抖音达人“老麻雀钓鱼(勤劳可以弥补笨拙)”正在钓大鱼。 (照片/受访者提供)

2022年,《老麻雀》从快手转战抖音,不到一年就积累了300万粉丝。现在,抖音账号“老马角钓鱼(勤能补拙)”的粉丝数已突破800万。

很多粉丝给他私信,建立了几个粉丝群。从钓鱼到生活,一群朋友无所不谈。他也很乐意在直播间与粉丝分享好钓具。带货让他很有成就感。他曾经给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带货。经过更多钓友尝试后,该品牌跃居榜首。

“我是在浮标上长大的。”

起初,李黎明兄弟带着村里的亲戚去当浮标。当资金周转不足时,他们不得不先支付工资才能借钱。

如今,公司拥有员工120余人,其中一线生产员工9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老乡。赚了浮标的钱后,李建明为村里立了村牌,花了几十万修桥,修村里的绿化,雇了清洁工来打扫村里的街道。

像“金眼”这样创品牌、助群众致富的家族企业在临湘还有很多。

涂晓峰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 23岁时,她从父母手中接手了家里的小生意,创立了“小凤仙”浮标品牌。她来自临湘山区。在她童年的记忆中,父母总是在制作浮标。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9

“小凤仙”浮标品牌。 (照片/受访者提供)

整个小学时期,她和弟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忙于谋生,经常不在身边。她说她是“被浮标举起的”。当她成年后,全身心投入到浮标事业中,难免疏忽了陪伴孩子。 “创业这些年,我最亏欠的就是孩子们。”她的小女儿今年才6岁,她还没有和孩子睡一整晚。

她能体会到与父母分离的痛苦和作为母亲的困境。

在她的公司里,90%是女性,总共有数千名母亲。他们不需要打卡,可以在公司车间或者家里制作,而且是按件计酬。 “小凤仙”还在临翔周边乡镇设立了站。专家会将装订线的原材料送到宝妈家里。手工制作完成后,将交由各工位验收。

工人们有空闲时间,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赚钱养家。没有经验也没关系,她靠“帮助和指导”来培养新人。

曾有一位年轻女孩来到“小凤仙”,但培训结束后就回家生孩子,丈夫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月子后,女孩想继续养家糊口,却遭到多家公司拒绝,只好再次寻找“小凤仙”。屠小凤明白女人的不易,并不在意她的不辞而别。随后,女孩特意留言表达感谢。这句话很有分量,涂小凤至今还记得,“她说过,只要‘小凤仙’需要,她这辈子都不会离开‘小凤仙’。”

涂晓峰的队伍里还有很多山里的老乡。家乡的人们原本都是靠竹子为生的。日复一日地砍竹子、编竹椅,直到几次泥石流冲毁了竹林,大多数村民只能搬走。

借助互联网,抖音钓鱼达人与粉丝建立了友谊。就像老板不忘家乡一样,他也与粉丝保持着联系。前年,“老麻雀”得知有粉丝患上白血病,立即带头组织捐款。目前,他经常资助三个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一位经济拮据的粉丝向他寻求帮助。

临湘当地的浮标企业依靠互帮互助,深深扎根于渔具上下游,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到年销售额数千万。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0

“小凤仙”浮标。 (照片/受访者提供)

早期没有互联网,浮标必须走出当地。除了寻求大公司业务员的帮助外,自己经营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参加各种展会;二是参加各种展会。二是亲自到各个城市寻找当地企业。渔具店上门推销。

20世纪90年代,没有电话,也没有导航。出了火车站,买了地图,包了一辆三轮车。这就像一场寻宝活动。每次我找到一家渔具店,我都会在地图上标记一个符号。

最初的客源陆续出现。 “全国各大城市我们都去过了,除了最西边,甚至还有东北。”

那时候物流还不流行,一般都是款到发货。出门时,我会随身携带三个大箱子,总重量有一百多公斤,里面装满了浮标。绿色列车上经常没有座位。登上火车之前,您必须爬几级台阶。一个人无法举起它。你必须聪明一点,观察并寻求强大路人的帮助。

火车上一顿饭五元钱。为了省点钱,又怕吃太多被人嘲笑,李黎明等到了吃饭时间,跑到火车车厢的衔接处,买了一份特价盒饭,一口气吃掉。

走在街上,李黎明有时会想象弟弟当时的处境,想象他会吃什么,如何向商人传达信息。 “我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地的布布人靠着传统的方式一点点创业。现在,为了增加销量,保护家人和家乡产业,他们都选择了直播带货。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1

《小凤仙》直播间。 (照片/受访者提供)

直播钓鱼带货,开拓思路

在李黎明看来,直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和弟弟商量,决定收回一栋原本出租的办公楼,作为直播楼,由他负责直播部分。

对于直播来说,流量为王,积累粉丝才是重中之重。李黎明在公司成立了直播团队。上半年,团队保持着每周两到三场直播、两到三个视频的节奏,全部都是他亲自表演。

“那时候真是太难了。”有时我必须凌晨4点起床拍摄钓鱼视频。一段10分钟的视频,包含了十多个小时的拍摄。早出晚归的工作状况曾导致两名摄影师离家出走。为了打造更加生动的视频效果,李黎明甚至学会了使用专业剪辑软件,经常将视频剪辑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段热门视频引来超千万流量,直接增加粉丝5万。目前,《黄金眼》拥有三个直播间,粉丝总数约60万。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2

金眼官方旗舰店直播间。 (图/抖音截图)

本土知名浮标品牌在探索直播带货方式上都经历了探索阶段。

屠晓峰很快发现抖音与传统电商不同。 “抖音是一家业余爱好电商,有粉丝通过我发的短视频找到我购买浮标。”

在她看来,抖音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热爱钓鱼的人们通过直播、短视频看到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浮标,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涂晓峰每晚都进行直播。他坚持了半年多,从个人账号变成了抖音官方认证的品牌账号。她还专程来杭州报名上课。但经过挣扎,她发现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和服务。

看到直播间流量激烈,她果断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直播带货上,并亲自负责抖音项目。经过探索,她结合抖音平台的多种模式,包括直播间、短视频、专家带货、商城等,提升品牌效应。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3

《小凤仙》直播间正在带货。 (照片/受访者提供)

这种“四合一”的做法效果明显。今年年初,发光浮标的销量达到了70万至80万个,比以前增加了两三倍。 “所有传统电商公司的销量加起来都不如这家抖音店。”

当地的变革比比皆是。 2020年,本土领军品牌传泽转型为直播服务商。此前,他们主要从事传统电商,年销售额在千万级。

创始人张军感叹,“公司当时在抖音直播上投入了大量优势资源,从结果来看,判断是准确的。”现在,川泽直播间每天在线人数超过500人,大型直播在线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98%为男性用户,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

到2023年,的抖音直播销售额将突破1亿,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60%。在近一年的抖音渔具排行榜中,其订单量排名第一。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4

钓鱼达人李志刚在川泽官方旗舰店抖音直播间带货。 (图/抖音截图)

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张军表示:“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尤其是新品的速度一定要快,才能适应直播的强大爆发力和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抖音也提供了支持。店内有专属服务员全程跟进、指导和参与各项平台活动,同时也会提供相应的流量支持。平台还将定期走访工业园区,对商户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最新市场动态和平台政策,解决商户实际问题,助力商户业务发展。

据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平台运动户外行业所有二级品类中,钓鱼装备订单量排名第一,GMV排名第二。是内容领域与交易领域完美融合的优势品类。一。其中,浮标产品订单的63%来自临湘。一年来,该行业已有1000多家商家在平台上实现了动态销售。

在成为“浮标之城”之前,临湘更被称为“东道主之乡”。何炅和李湘的名字家喻户晓,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乡。如今,直播间已成为放大器,帮助临翔获得了浮标之城的新名片。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5

“临湘浮标”。

在浮标产业带之外,其他产业也愿意高举这张名片。据“十三庄”酱料老板李国武介绍,如果临湘浮标名气全国,像他们这样的当地企业将会从中受益。

他做酱料已经有十多年了,他说:“我的酱料在当地稍微高档一点的超市就有售。”今年,“十三村”还被有关部门评选为老字号。

他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酱汁采用古法发酵7个月,并与多种香料和新鲜牛肉一起慢慢熬制。但他一直有一个神话——一个品牌很难超越临湘,推广到其他地方。

早在2022年,岳阳市就组织了当地直播带货。李国武记得很清楚。短短三四分钟,商品的销售额就超过了三十万元,相当于他们三四天通过各个渠道销售的商品。影响。

临湘另一本地茶叶品牌永居红茶也尝到了直播带来的好处。去年,岳阳市政府再次组织直播带货。 “川椒青砖茶的库存3秒就被抢购一空,而且一单都没有退货。”该公司总经理潘建勋至今仍印象深刻,他很快在抖音上建立了一个名为“大口轻转”的官方商店账户。今年年初,他进行了三场直播卖年货,每场收入达10万元。直播三四个小时后,销量相当于线下门店三天的销量。

临湘市政府也在以实际行动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几年来,政府投资1.76亿元,建设了7万平方米的浮标电商物流园区,可容纳500多家商户入驻,打造了集电商、物流、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园区。生产;还建设了渔具电商创新园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了5000平方米的渔具展示中心、营销培训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累计孵化渔具电商企业13家,培训渔具电商员工3600人。

目前,当地渔具(浮标)企业线上销售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渔具电商年发货订单量位居湖南省特色行业前三名,日发货量超过20万单。

2024 年临湘浮标杯双 11 金秋垂钓大赛:四川钓手罗军夺冠,赢百万奖金插图16

10月18日晚,“临翔浮标杯”开幕式上进行了无人机表演。

临湘浮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星表示,临湘直播生态圈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龙头商家川泽、小凤仙、民间艺人、福一、金眼等渔具企业,以及直播带货专家悦 来的人越来越多,直播效果越来越好。抖音电商钓鱼品类排行榜前五名品牌中,林翔占据了三个。

数以千万计的浮标从临翔走向全国,这也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近两年来,虽然浮标商户、直播间数量持续增加,但从业者依然感受到气氛祥和。川泽老板张军表示,“不存在诽谤竞争对手品牌、推销自有品牌、销售假冒产品等行为。”

在渔具(浮标)产业园内,入驻企业五年内可享受优惠政策。李黎明畅想公司的未来——整栋楼都用于电商,直播间、仓库、物流全部互联,每层楼都有电梯。

明年是公司成立30周年,也是他和弟弟投入青春的30年。李黎明感慨万千,“三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兄弟俩从未放弃,坚持把浮标做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何柳,36氪经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