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迎满期兑付高峰,银保渠道分红险等产品成退保主流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寿险行业迎来到期给付高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76家寿险公司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报销报告中,当季退保金额超亿元的产品有77款。其中,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年金保险等产品是主流。退保金额最高的产品是银保销售的年金保险。一季度退保金额高达75亿元,退保率为45.12%。

“去年年初以来赎回量就比较高,今年确实是到期赎回的高峰期。”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8年和2019年的“开门红”期间,各公司实际销售的期限均为五年、六年年金保险、终身寿险、分红/万能养老保险等相继到期,是产品退保的主要原因。

综合退保率

视觉中国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到期赔付高峰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例如,某寿险公司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持续加强现金流监测和应急管理……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以满足退保、到期给付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到期兑付高峰给理财市场带来了大量资金。 “除了流动性风险之外,寿险行业的到期赎回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一些寿险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更好的理财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保险作为延续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随着原本资金成本较高的保险到期,新流入保险业务的资金成本降低,有利于寿险行业资产负债平衡。

十大产品累计交割300亿元

“这是一款固定收益年金保险,3年缴费,12年到期,6年后退保最划算,6年后不退保,4%从第七年开始,每年都按现金价值支付,如果你不急着用钱,可以多存一些钱。” 2018年初,小张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向他推荐了一款颇受欢迎的年金保险,现在这个保单已经到了6年,退保时就可以提取本金和收益。

近日,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披露了退保金额排名前三的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本季度退保金额超亿元的人身保险产品有77款。这些产品分属于36家保险公司,主要是年金保险、终身寿险、分红/万能保险等理财产品。从销售渠道来看,银行保险占保险总量的比例高达60%。此外,还有通过个人保险等其他渠道销售的产品。

退保金额最高的产品是人保寿险幸福年金保险B型,是通过银行保险渠道销售的年金保险。退保金额74.56亿元,退保率45.12%。该产品2023年一季度退保金额也高达71.59亿元,当期退保率为24.82%。该产品二季度退保48.54亿元,全年总退保127.85亿元,退保率为4.432%。 %。

此外,退保金额最大的产品还包括:百年人寿旗下百年人寿年金保险,退保金额51.13亿元;平安人寿旗下平安智盈终身寿险(万能型),退保金额31.27亿元;平安智慧人寿退保金额31.27亿元,盛盛人寿终身寿险(万能型)28.02亿元,中国人寿国寿稳健团体年金保险(万能型)24.89亿元,农银人寿农银文德福B级养老年金保险21.32亿元。其中,中信保诚的智尚人寿年金保险C款(投资连结型保险)18.77亿元,人保养老的人文心岁岁3号固定收益商业养老金17.84亿元,平安人寿的平安智慧星终身寿险(万能型) )15.17亿元,泰康养老泰康集团年金保险(万能型)14.21亿元。

统计显示,排名前十的产品退保金额合计约300亿元,其中银保销售的产品有7个,主要涉及年金保险、万能终身寿险等产品类型。

保险公司面临现金流压力

“去年以来,五年分红险和万能险的赎回赔付比例更高。”某寿险公司产品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应该是到期给付高峰期。集中退保对保险公司来说意味着利润压力,因为到期赔付意味着提前确认利润。同时,负债规模和可用资金的减少将对当期净利润造成压力。保险公司也可能受到短期资金的影响。压力面临流动性风险。

保险拍拍网整理的净利润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76家寿险公司中,35家公司实现盈利,41家公司面临亏损。记者注意到,多家保险公司损失超过10亿元。人保寿险净亏损13.12亿元,跌至榜单末位。英达人寿亏损12.91亿元,建信人寿亏损12.53亿元,泰康养老亏损12.91亿元。 11.84亿元,百年人寿亏损10.5亿元。

不过,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集中兑付的问题,保险公司已经提前做出了回应。有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压力可以接受,流动性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记者注意到,不少企业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到了流动性风险。例如,一家集中退保万能年金保险的保险公司在报告中表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压力情景LCR3下未来3个月和12个月的流动性覆盖率处于前期警戒区。首先,LCR3场景下不能考虑资产变现;二是新保保费同比下降,退保费用大幅增加;三是由于万能险保费计划调整,保费流入减少;四是公司业务计划调整,部分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下调,保险退保和部分支取增加,导致业务费用增加。

对于万能险产品大额到期给付及账户现金净流出的情况,公司表示已提前做好相应安排,确保各项费用有效支付。 “提前进行全能账户资产负债的匹配调整,提高账户流动性比率,在效益与成本匹配的同时关注现金流风险的影响。通过资产端的协调,可以补充部分现金流需求,确保各项支出有效履行,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报告表示,公司将继续从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管理三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防范流动性风险,完善风险化解措施。 1、改进产品设计、产品术语和产品结构; 2、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风险管理,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3、加强资产流动管理,做好短期临时流动准备。性不充分计划。

另一家面临大规模保单退保的保险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公司持续加强现金流预测、监测、分析和应急管理,根据预测提前做好现金流安排,确保充足的流动性满足日常经营、退保、到期给付等需求,确保流动性充足”。不会发生。风险的底线。”

保付网采集的退保率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76家寿险公司中有67家综合退保率低于2%。退保率最高的是嘉嘉养老,达到5.48%,主要是原来的安邦养老存续产品。此外,百年人寿为3.24%,海保人寿为3.16%,德华保险公司为3.12%,农银人寿为2.17%。其中,人保寿险为2.02%,泰康养老为2.01%,长城人寿为2.01%。

谁将成为主要的后续产品?

从行业角度来看,集中退保除了带来流动性风险外,还给寿险行业带来利好。上述寿险公司产品经理认为,当前时期是减债周期,当客户的产品到期时,他们会选择一些负债较低的产品。他认为,与银行存款、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相比,保险产品在中长期投资的确定性上仍然具有优势。

随着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大量退保,后续产品会是什么?

蚂蚁人寿保险事业部总经理梁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储蓄型寿险具有长期储蓄、保证收益的特点,可以长期锁定利率。它因其两大特点:安全、稳定,深受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的欢迎。净值用户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关键部分,以缓解资产保值增值的焦虑。近期业内流行的寿险新产品,如分红保险(终身寿险增量型)等,也具有稳定增值的功能。他们在享受保障收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保险公司应加大分红保险的开发力度,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综合需求。此外,还可以针对老年人开发收益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寿险产品。”梁勇还表示,看好互联网平台寿险保单的增长。趋势来看,以平台数据为例,去年7月以来,蚂蚁保险平台上主动搜索并购买储蓄寿险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

在谈及后续产品时,上述寿险公司产品经理表示,主要产品将是分红险、终身寿险等产品。此外,去年养老保险、银保产品等固定收益产品销售情况也较好。在他看来,在“报银合一”的压力下,今年银行保险产能也恢复到了往年同期的70%。随着近期银保“1+3”限制的放宽,预计银保渠道全年保费预计与去年持平。

2023年8月以来,金监局在银保渠道推动“银银统一”。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并细化“报银合一”要求。 5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商业银行各分行同一财年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的限制。年。业内认为,这有利于银保业务规范发展下保费的提升。

银保向好的同时,降息周期下,个险、经纪机构等主要渠道寿险产品销售情况乐观。从保费数据来看,近期寿险行业的保费有所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4月,五家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94亿元,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翻译

搜索

复制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