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购四年多后,李宁家族控制的飞飞凌跃计划将这个老牌港资品牌私有化。
公告显示,飞飞领跃拟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对进行私有化,代价为每5股换1股飞飞领跃。该计划生效后,飞飞灵月拥有全部已发行股本。同时,将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其股票上市地位。
飞飞凌月入股四年后,亏损仍然是宝狮龙无法回避的问题。 “联船网”查询发现,2021年至2023年,宝龙分别亏损3.4亿港元、1.32亿港元、2.23亿港元。港元来看,今年上半年,宝狮龙亏损约5200万港元。
堡狮龙并不是今年第一家退市的服装公司。今年3月,被称为“一号”的贵人鸟。 A股运动品牌第一名”宣布退市。此前,休闲品牌拉夏贝尔、苏于特已退出。城市。
为潮流品牌“捂紧钱包”的消费者,纷纷把预算花在了“运动装”上。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361度等品牌收入均出现增长,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理性消费”顾客,今年上半年服装企业表现如何?龙头企业如何持续增长,“低迷”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长路线,《联商网》精选66家服装上市企业上半年业绩来一探究竟。
01. 30%企业亏损
2024年上半年,66家服装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584.4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550.36亿元增加34.05亿元;净利润202.0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77.85亿元增加24.19亿元。
其中,上榜前十名企业实现营收1056.5亿元,约占总营收的67%,而前十名企业净利润则达到172.09亿元,约占利润总额的85% 。
这十家公司分别是安踏(337.35亿元)、李宁(143.45亿元)、鄂尔多斯(134.11亿元)、海澜之家(113.7亿元)、特步国际(72.03亿元)、森马服饰(59.55亿元) )、雅戈尔(57.11亿元)、九星控股(54.73亿元)、361度(51.41亿元)和汇纳时尚(33.06亿元)。
其中,安踏、李宁、鄂尔多斯、海澜之家上半年营收超百亿,安踏突破300亿。
评论:
1.图表为不完全统计。该榜单按照企业营收排名。数据来源为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2、图表货币单位为人民币,标记*为港币、美元折算为人民币后的近似值。转换时间为10月15日
3、江南布依族数据由会计年度转为历年。
纵观整个榜单,66家服装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半年出现亏损,约占总数的30%;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含亏损收窄)的公司有18家,约占总数的30%。 27%;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含亏损扩大)的公司有28家,约占总数的42%。这也意味着超过40%的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
李宁、海澜之家、远网科技、报喜鸟、九牧王、汇杰股份、爱丽丝、慕尚集团、哈森股份、万里马股份等10家企业增收不增利上半年;
思捷环球、天创时尚、宝龙国际、起点控股、米格国际控股、步森控股跌幅收窄;
远望科技、Anair、Hudu、Melya、 亏损扩大;奥康国际、安正时尚、安莉芳控股、汇胜控股、雪松发展、日博时尚、万里马、中银时尚、金拉比由盈转亏;
如意集团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
上半年,46家服装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其中安踏盈利最多。 2024年上半年,安踏实现净利润77.21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李宁(19.52亿元)和雅戈尔(18.65亿元)。元)、海澜之家(16.36亿元)、鄂尔多斯(10.0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也突破10亿元。
亏损最严重的公司是远望科技。 2024年上半年,远望科技亏损2.19亿元。远望科技在公告中指出,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上半年进一步收缩鞋业业务规模,导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虽然毛利率已基本恢复,但基本运营费用仍然较高,导致经营亏损。此外,存货跌价、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对公司利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杭州远望X27 PARK等新消费项目初始成本持续摊销,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项目,预计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前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与产能释放逐步平衡。
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是美邦服饰。公告显示,美邦服饰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67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026万元增长648.0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邦服饰净利润大幅增长是由于重大资产出售所致。据美邦服饰公告,2023年12月21日,美邦服饰以1.7亿元将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胜利路时代广场店出售给雅戈尔。这为美邦贡献净利润5853.25万元,约占美邦上半年的17%。利润总额的76.23%。
02、净减少1,034家门店
从开店和关店来看,一个明显的举动是品牌开店更加谨慎,关店更加果断。更多品牌通过关闭亏损门店来维持净利润。
以为例,在今年的公告中指出,亏损收窄的原因之一是关闭效率低下的门店。 “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销售渠道”也成为近年来服装企业财报中频频提及的话题。单词组合。
《联商网》发现,66家上市服装企业中,有56家披露了门店布局。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市公司门店总数为56家,2023年底门店数量为7000家。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56家服装上市公司门店数量减少了1034家。
从门店数量来看,安踏体育是唯一一家门店总数超过1万家的服装上市公司。 《联商网》发现,截至今年6月30日,安踏体育门店总数为12242家,比2023年底增加12242家,净增88户至12154家。此外,特步国际、361度(中国大陆)、森马门店数量也突破8000家。其中,特步国际门店总数为8,631家,361度门店总数为8,290家,森马门店总数为8,140家。
56家上市公司中有39家公布了转店详情。具体来说:
2024年上半年,39家企业合计新开门店3,175家,合计关闭门店3,995家。上半年,森马服饰开店最为积极。旗下品牌共开设770家门店。森马服饰也是上半年关闭门店最多的。共有527家商店被关闭。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更好地展示全品类的“大店模式”正在成为品牌布局的重点。
以森马为例。 2024年上半年,森马将在全国推广“新森马”模式,并在杭州市总工会大厦开设首家旗舰店。店内产品除涵盖成人装、儿童、鞋履、内衣配饰外,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开展丰富的社区体验活动。森马在公告中指出,森马门店新形象受到业内各方好评,并受邀入驻更多优质项目和优选地段。截至2024年上半年,森马新开门店超过200家。
另一休闲服饰巨头太平鸟也在强化“大店布局”。今年5月,首家太平鸟品牌旗舰店在宁波核心地标天一广场开业。太平鸟表示,公司正着力提升门店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持续关闭低端门店。为了提高门店效率,经营重点转向提升终端品牌形象和门店效率。同时,将更加明确渠道的价值定位和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围绕“降低楼层、扩大面积、拓展空间”的渠道发展原则,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增长调整渠道结构。提高楼层效率。”
03.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尽管56家服装上市公司交出的“答卷”高于去年同期,但寻找新的增长路径、保持稳定增长、甚至扭亏为盈仍然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难题。
转型、出海、拓宽业务线、强化会员服务……寻找新增长点的服装企业上半年异常活跃,用“转轨”强化竞争力。
首先,以美邦、红蜻蜓为代表的服装企业瞄准“户外赛道”。
美邦服饰在公告中指出,上半年品牌转型潮流户外风格。创始人周成建重回一线,提出5.0新零售模式。在转型战略中,美邦将品牌定位从“潮流休闲”转变为“潮流户外”。我们还升级了标志,顺应国家潮流,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转变不仅涉及产品定位的调整,还包括新零售模式的构建,即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全球化O2O商业模式,实现消费者便捷的购买和体验。
同样瞄准户外的还有红蜻蜓,表示将集中资源拓展“轻户外”品类,适时推出轻户外相关品牌。 计划以“自行车运动”为核心进行品牌重塑。
业绩承压的潮流鞋履品牌正筹划转型户外“掘金”,领先运动品牌则开始在海外寻找“新增长点”。
《联商网》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安踏体育、361度、海澜之家、远望科技、中国利郎等品牌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其中,安踏体育旗下滑雪品牌已进入马来西亚,海澜之家已进入马尔代夫和肯尼亚,361度和远望科技正在谋划“线上海外市场”。其中,361度海外电商独立运营网站今年正式上线。远望科技组建海外抖音直播运营团队;此外,中国利郎还表示,正在马来西亚组建公司,目前正在筹备第一家海外店。
事实上,成功进入新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表现,品牌也希望借此提升影响力。海澜之家公布,海外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44%。下半年,公司计划在中亚、中东等其他新市场展开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服装企业还通过收购、代理、投资等方式拓展业务,进入新领域。
海澜之家旗下盈氏正式成为西班牙母婴时尚护理品牌苏维尼中国大陆总代理;中国利郎与迪桑特、上海迪桑特成立合资公司,经营并进军高尔夫服装;江南布衣旗下股权投资品牌进军儿童职业体育;远望科技甚至部署了X27 MINI前端仓项目,进军实时零售和社区配送服务……服装品牌通过进入新赛道,不断扩大版图、提升影响力。
除了“向外”发展,会员也成为一些企业成长的保障。
以江南布依族为例。根据江南布依最新财报,2024财年江南布依会员贡献的销售额约占零售总额的80%以上。集团活跃会员数量突破55万,较2023财年的51万大幅增长。江南布衣会员实力雄厚,2024财年收入同比增长17.3%,净利润猛增36.5%。
联商网顾问李凌此前表示,与餐饮相比,服装被视为非刚性消费,用户在削减开支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服装。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开设新店,还要维护老会员,提高顾客忠诚度。 “在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利用会员服务增加顾客到店和购买。”
写在最后
联商网特约专栏作家孙玉龙认为,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行业整体消费规模仍处于小幅增长。
然而,中国的商务、男装和休闲服装品牌不仅仅面临经济低迷时期的需求挑战。核心挑战源于自己的品牌基因尚未建立。 25年来的市场红利、人口红利、渠道红利,经济跨越式增长红利下形成的“泡沫品牌效应”。
孙玉龙认为,几乎所有品牌都没有建立起基本的品牌力,缺乏基本的品牌信任。从品牌本身的原创设计到产业链的深度价值整合,这些品牌中,除了休闲品牌美特斯邦格威和森马外,并没有高品牌溢价率的炫耀。无一例外,都主打高端、高端、高仿产品。过去这些品牌投入最多、最擅长的是什么?
男装寻求代言和广告,而女装则寻求形象和强大的营销。品牌背后的所谓情感价值满足大多围绕着虚荣和地位优势,并没有真正形成对顾客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的深入研究和洞察。产品开发和设计高度同质化,而且大多数都是高度同质化的。大多数服装品牌公司只把品牌当成赚钱的生意,并没有真正经营和培育品牌。品牌价值本身的缺失,已经成为这些品牌面临的最大瓶颈。没有品牌力的品牌被取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
不过,孙玉龙也指出,这也意味着中国服装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能够成为品牌的服装企业一定是极少数有品牌信念和深度追求的企业。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绝大多数消费将回归以基本功能性为主的性价比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零售”,作者:李瑟,36氪经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