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贷款利率的下降越来越淡然,但银行每次下调存款利率,总会刺激人们的中枢神经,引发一波讨论。
这不,前几天各大银行都下调了存款利率0.25%。
此时,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下降一半,从去年初的3%降至1.5%。
然而,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存款利率会持续下降,甚至跌至0(或负值),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利率下降背后的两件事。
首先是银行为什么要下调存款利率。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即银行响应国家号召,降低存款利率,迫使人们把钱拿出来投资和消费,从而让钱转移来激活经济。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经济学教科书上也这么说。
但此时此刻,你却捂着胸口问自己,这次存款利率下调后,你会不会因为损失了每年0.25%的利息而想赶紧把钱花掉?
我相信不会。相反,很可能因为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很多人会感到恐慌,把钱握得更紧,存更多的钱。
今年9月,尽管央行宣布降息,但存款仍然增加了2.2万亿,直接使存款总额达到150万亿——占M2的一半!
因此,此时说银行降息刺激消费纯属无稽之谈。
课本有错吗?
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低收入预期+低利率组合”的背景下。
想想以前有收入预期的那些年,每次降息都会是大街上的好消息,很多人一降息就会涌入股市找乐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是否增加更加敏感。如果收入不增加,别说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即使这次下调0.5个百分点,人们仍然不会花钱,甚至会比以前更加“谨慎”消费。
还有人说,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净息差。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并不能说明全部故事。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过度投资,而银行只是被动的跟随者。
要知道,存款利率对银行来说是一种负债,他要给你付利息。这笔贷款是他的资产,他要靠它来盈利。贷款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具体的投资(消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
早年,随着地方政府(国企)规模的扩大,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短期内加息。但时不时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利润率迅速下降,需求上不去,只能加息。一滴刺激刺激。
几经坎坷,不少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得以生存。积累的越来越多,导致整个经济的生产率上不去,投资回报率也上不去。
传统产业的卷入是投资过剩的最好例证。
如果投资收益不高,贷款就会成为银行的水源,存款就会成为负担。
正因为如此,从2019年开始,央行彻底放弃了早些年对储户的保护,大力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也被下调,以“保护银行利润”。
所以,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背后,其实是我们过度投资的副产品。
第二个是利率何时上调。
我刚才讲了,利率本质上反映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是用整个社会的投资收益率来衡量的。
所以想要利率扭亏为盈,就只能想办法增加投资收益。
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利率不可能扭转趋势,但短期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一是不计成本继续借钱投资。
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由于借入的资金量较大,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利率。但后遗症是,没有利润支撑,就会出现债务风险,这是不可持续的,是一个糟糕的政策。
二是切断金融支持,让市场决定投资什么
我们在投资方面存在一个大问题,认为生产力意味着生产更多。
众所周知,如果你今年能生产100个面包,明年能生产200个面包,并不意味着你的生产力提高了。只有生产200个面包,你的利润率才能保持不下降太多,才能持续做下去。否则,拼命争取产出的后果只会是“低价高量”,直到最后无法再带动、拖累利率越来越低。
我们的财政资源基本上是“基于配额”的。如果金融继续落到一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支撑上,市场就会主导金融资源的配置。那么效率低下的企业就无法被淘汰。反而会不断人为地往里面扔钱,占用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拖累整个经济的生产力,埋下更多的债务风险。
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年所犯的错误,认为规划是有效的。众所周知,判断效率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是否买账。
清理低效率势在必行,必须依靠“看不见的手”。
1998年虽然是悲惨的一年,但我们消除了低效,迎来了发展。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第三种是花钱(消费券)搞消费。
投资的购买者是消费。如果出现一波大的资金倾销,大宗商品(和资产)的价格可以很快稳定下来,从而迅速阻止投资收益在短时间内进一步下降。
然而这种方法最怕“定向”。
一旦资金被用于支持消费,本质上是相同的策略,人们决定哪种策略更好,并且仍然会“青睐”效率低下的公司。所以,我们必须把投票权交给消费者,让他们筛选。这也算是变相利用了“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快速廉价地完成了通关。
简而言之,利率下降表面上似乎意味着借贷和储蓄变得更加便宜,但其核心是生产率没有提高的迹象。
近年来利率快速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金融资源过度投资和定向配置,滋生了低效率。
经济要好转,利率要扭亏为盈,就必须迅速重组低效率背后的债务,把更多的精力转向消费,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我们将很快进入真正的低利率环境。
结局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