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泽平团队
A股经常展开“保卫战”,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为什么?如何做好A股?
我们长期的研究发现,做好A股最重要的就是把股票市场从融资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融资市场的主要表现是:过去,股市长期被视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提款机,投资者被视为韭菜,从而导致了许多奇怪的现象的诞生。运营。比如上市前财务洗白、上市后业绩变化、融资金额长期大于分红金额、财务造假和违法犯罪成本低、退市难度大、上市公司权益受损等。投资者很难得到保护。
未来,融资市场必须在观念和制度上彻底改变,投资市场的制度设计必须建立让投资者长期赚钱:上市公司在没有减持之前不得减持。低股息、股票破损或净利润破损,直到公司运营良好。严厉惩治财务造假,实施集体诉讼,降低小股东维权成本,建立平准基金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使资本市场形成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良性循环邪恶的。
这样,只要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投资者能够赚钱,股市的繁荣发展就完全可以期待。
A股创立30多年来,上证指数长期徘徊在3000点左右。这有不同的原因。第一个解释是审批制度排除了BAT等新经济企业,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二是扩张速度过快,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指数成分扭曲;第三种解释是A股以散户为主,缺乏赚钱效应,资金难以长期流入。
我们认为以上大部分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如果频繁采取暂停IPO等措施,也只能缓解一时的困难。
根本原因在于A股仍处于“融资市场”。登记制度是一项触及灵魂的改革。如果“融资市场”的土壤问题不解决,很多在成熟资本市场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具就会成为割韭菜的工具。只有把“融资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融资市场与投资市场有六大区别:
首先,A股最初被定位为具有“融资市场”基因,但各方仍有上市冲动。中国的股票市场最初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摆脱融资困难而建立的。在这种基调下,能否上市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时至今日,追求IPO数量仍是不少地方政府的KPI之一。而一个以“投资市场”为基因的市场,应该为投资者提供便利。
二是发行阶段。融资市场上市资源稀缺,巨额超额收益吸引企业排队上市。 2022年至2023年,A股融资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即使进行了注册制改革,在融资市场的土壤下,市场仍然无法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价,迫使监管机构仍然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控制上市节奏。在投资市场上,企业价值由市场决定,低质量的企业上市后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三是公司监管环节。融资市场上市后业绩变化、违规减持、公司治理不完善。投资市场上,上市公司不断创造价值,大举派发回购股息。近五年美股平均回购金额约为9672亿美元,远超同期A股的973亿美元。
第四个是退出链接。融资市场退市阻力大、退市率低;投资市场退市机制完善,退市率较高。过去十年,中美两国平均每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在300家左右,但从美股退市的公司平均每年高达526家,平均每年退市公司数量高达526家。每年A股公司仅有17家。
五是交易环节。融资市场上市后,追逐超额收益,做空快钱,很容易造成追涨杀跌,导致股市大涨大跌。只有在投资市场上才能真正践行价值投资,吸引中长期机构投资,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六是在处罚和投资者保护方面,融资市场违法成本低、投资者保护机制薄弱,而投资市场处罚和投资者保护严厉。新《证券法》将财务欺诈处罚上限从60万大幅提高到1000万,但仍不足以震慑动辄上亿元的证券欺诈案件。 “中国版集体诉讼”已破冰,但迄今为止只有ST康美、飞跃音响等少数案件获得了赔偿。部分案件审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者保护仍任重而道远。
A股要想做好,就不要在T+0、暂停IPO等技术层面反复折腾。相反,应该解决深层次问题,从理念和制度上把融资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长期投资。可以赚钱。
短期可以考虑推出3-5万亿元的平准基金,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经济复苏。目前,A股最需要的就是“涨”字。已连续三个月上涨,指数涨幅超过20%。所有人的信心顿时增强了。财富效应带动消费,资本市场可以为居民提供财富效应、消费复苏、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贡献。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8日)
文本
1 A股为何长期徘徊在3000点?
A股往往要打一场“保卫战”。重回3000点确实令人鼓舞,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A股长期徘徊在3000点?
A股长期徘徊在3000点,与中国经济增长不匹配,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主要股指是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窗口之一。 2007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复合增长率达到10.49%;我国GDP达到126万亿元,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回顾我们的股市,自2007年2月上交所首次触及3000点以来,截至2024年3月1日,上交所已57次收复3000点。其中,2008年、2011-2014年、2018年3个3000点以下的调整期持续了一年多。
A股长期徘徊在3000点,也背离了全球主要股市的走势。 2007年至2023年,上海股市持续在3000点横盘震荡时,道琼斯指数上涨3倍,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倍,日经225指数上涨2倍,印度指数上涨5倍。 。不考虑估值水平等其他因素,就股指点位增长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对应强度而言,美国股市和印度股市真实反映了国家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则相对较低。断奇迹彻底失败了。映射到上证综合指数。
对于A股为何长期徘徊在3000点,说法不一。第一种解释是,长期审批制度将BAT等新经济企业排除在外,导致指数扭曲,无法反映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第二种解释是扩张速度过快,但退市速度过慢,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指数成分股扭曲。第三种解释是A股以散户为主,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用脚投票,资金长期流入困难。
我们认为,上述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寻找原因,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A股长期3000点之谜或许需要从概念、制度等更深层次来处理。 2018年,我们提出登记制度是一场牵动灵魂的改革,涉及一系列制度变革和一系列法律修改。归根结底,必须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2 关键是“融资市场”,观念和制度根深蒂固
融资市场的主要表现是:过去,股市被视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提款机,投资者被视为韭菜,从而催生了许多奇怪的操作。例如,上市前财务洗白、上市后业绩变化、长期融资金额大于分红金额、财务造假和违法犯罪成本低、退市困难、投资者权益难以保障等。
未来,融资市场在观念和制度上必须彻底改变,投资市场的制度设计必须让投资者赚钱:低分红、断股、净亏损的上市公司一定不能减持直至公司经营良好,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财务造假,实施集体诉讼降低小股东维权成本,建立平准基金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使资本市场形成优胜劣汰、奖善惩恶的良性循环。
2.1 初始定位:A股在诞生之初就带有“融资市场”的基因。它们被定位为国企改革融资,各方都有上市的冲动。
中国股票市场最初是为了筹集资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而建立的,“融资市场”基因显而易见。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新阶段。邓小平南巡为资本市场定调。 “证券、股市,不管这些东西好不好……我们都要坚决去尝试。” 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初步定位为国有企业改革补充资金。在这种基调下,能否上市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而不是公司本身的质量。因此,初期上市以国有企业为主。
到目前为止,追求IPO数量仍然是许多地方政府的关键绩效指标之一。为了给地方经济招商引资、征税、打造地方名片,我们统计了各省市近年来的发展规划,不少经济发达的省份都制定了新的IPO目标。虽然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但如果忽视质量、追求数量,就很难真正培育出好企业。
而一个以“投资市场”为基因的市场,应该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回顾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百年变迁,24家券商最初签署《梧桐协议》规范交易,自发建立股票市场制度。经过长期的自发发展,形成了成熟、完整的投资市场,开启了美国股市的长期增长之路。
2.2发行环节:融资市场抢着排队上市,上市门槛不得不提高;投资市场准入广泛,企业价值由市场决定。
在融资市场上,上市资源稀缺,企业上市后可以快速套现,巨大的超额收益吸引企业排队上市。因此,长期以来我们不得不实行“审批制”,设定净利润等高门槛。
尽管近年来进行了注册制改革,但在融资市场的土壤下,市场仍无法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价,迫使监管机构仍需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控制上市节奏。报名制度仍不能完全放开招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排队上市的A股公司已有600多家。
在投资市场上,企业价值由市场决定,投资者用脚投票。质量较差的公司上市后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加理性。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责任是严格公开信心,不需要人为设置。上市门槛。
A股股票发行量和筹资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至2023年,A股融资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A股IPO数量为313家,美股IPO数量为245家。A股IPO募集资金规模约为美股的两倍。 A股IPO数量较多,再融资较多,整体节奏较快,市场供需存在一定失衡。
2.3 公司监管:融资市场表现变化,减持冲动减弱,投资市场重磅,分红回购,投资者回馈
在融资市场上,获得上市资格意味着巨大的套利空间。重点是减持和发行新股,而不是股息回购,这导致了各种计划。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一是为了上市而拉升业绩、粉饰财务报表,但这不可持续,上市后业绩会发生变化。为了成功上市,一些公司会采取措施粉饰业绩。这些手段可能包括虚增收入、夸大利润、隐瞒负债等,这些都会导致IPO后的问题一一暴露,从而产生“业绩变动”。
二是非法减持现象尚未杜绝。上市公司往往在股价高位时选择减持套现,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视为“韭菜”。虽然2016年、2023年的减持新规对减持问题进行了规范,但在高回报面前,减持仍存在不少乱象,比如质押减持、担保减持、融券减持,甚至是通过质押减持等方式减持。技术性离婚。 “融资市场”的土壤不铲除,制度漏洞依然会被钻空子。
三是公司治理不够健全,分红和回购有待进一步完善。投资市场下,上市公司不断创造价值,高额股息回购,治理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在监管层的鼓励下,上市公司逐渐养成了派息的习惯。近五年来,A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超过8万亿元。但与投资市场仍有一定差距。美股近五年累计分红已超过4万元。亿元,近五年平均回购金额为9672亿美元,远高于同期A股的973亿元。此外,A股市场上也有少数公司进行分红、募集资金,大部分现金分红都进了大股东的腰包。
2.4退出环节:融资市场退市阻力较大,退市率较低;投资市场有完善的退市机制,退市率较高。
融资市场以企业融资需求为导向,一些本应逐步被淘汰的企业想方设法保留上市资格。同时,上市公司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和载体。管理不善的上市公司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支持,非市场因素压低退市率。
投资市场退市量化指标和配套体系完善,退市渠道多样,退市标准有明确的量级规定,退市率较高。
过去十年,中美两国平均每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在300家左右。然而,美国股市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高达526家。平均每年A股公司数量只有17家。 A股平均退市率不足1%。平均退市率超过5%。
2.5交易环节:融资市场投机行为较多,追涨杀跌,投资市值投资,长线主义,慢牛长牛。
融资市场下,上市后追逐超额收益,做空快钱,很容易导致追涨杀跌。羊群效应明显,投机气氛浓厚,很容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
只有在投资市场上才能真正践行价值投资,吸引中长期机构投资,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美国养老基金长期稳定投资股市,显着提高了美国机构投资者在股市的持股比例。目前美股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为59.3%,远高于中国A股的21.7%。
融资市场灵活的交易制度易于适应气候变化,而投资市场更有利于市场化交易。融资市场下的再融资、T+0、做空机制等会加剧投机行为,进一步扭曲市场,因此采取一定的限制;投资市场以市场为主导,交易规则往往更为大胆、灵活,实行T+0交易制度。允许更大的波动性和更高的交易频率有利于价值发现。热议的再融资、T+0等交易制度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的市场土壤最终效果会有显着差异。归根结底,首先要培育良好的市场土壤。
2.6 处罚和投资者保护:融资市场违法成本低,投资者保护机制薄弱,投资市场处罚和投资者保护严厉
从处罚来看,融资市场对证券欺诈处罚较轻,而投资市场则处罚较重。新《证券法》将财务欺诈处罚上限从60万大幅提高到1000万,但仍不足以震慑动辄上亿元的证券欺诈案件。刑法中泄露内幕信息的最高刑期为10年,但实际量刑一般为3-5年,这说明相关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过轻,难以追究刑事责任。有效保护投资者。投资市场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例如,美国股市对证券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金融欺诈可被处以 500 万美元罚款和 25 年监禁。这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持械抢劫等恶性犯罪,对违法犯罪活动具有震慑作用。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投资市场的集体诉讼非常有力,而融资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则处于弱势。集体诉讼是成熟海外资本市场的标配。美国证券集体诉讼采取“明示放弃、默示参与”的机制。只要一人提起诉讼,最终胜诉或和解协议将默认覆盖所有股东,诉讼费用由律师承担。通过预付款,即使是无力承担高昂诉讼费用的中小股东也能获得救济。安然 (Enron) 和世通 () 等造假公司因集体诉讼而蒙受 6-70 亿美元的民事索赔损失。新《证券法》首创了“中国版集体诉讼”,但迄今为止只有ST康美、飞跃音响等少数案件获得了赔偿。部分案件审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者保护仍任重而道远。
3建议:融资市场转向投资市场,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
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居民和企业信心至关重要。是稳市场、稳预期的关键。股市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提振股市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专业化、特色化、硬科技等重大战略。当股市好转、居民钱包鼓鼓、有信心时,经济就能走向复苏的正循环。 A股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涨”字。
一是引入平准基金,补充股市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提振股市可以激活财富效应,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议参考2015年的经验。证券金融公司入市,金融、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央行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持。鉴于目前A股总市值在70万亿元左右,平准基金规模可设定在2.5-5万亿元左右。
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振经济基本面。降准降息将引导实体经济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提振信心,改善企业盈利预期。经济基本面就是股市的基本面。只有推动经济整体复苏,股市才能长期提振。
三是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信息公开是登记制度的核心。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指导和规范,倒逼中介机构强化责任、企业规范运作。此外,还要不断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坚持“该退就退”、市场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四是坚持投资者导向,引导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引导上市公司更加积极地开展回购和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同时,我们将出台和完善投资者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诉讼,用好集体诉讼保护投资者权益。
五是严厉处罚资本市场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证券欺诈行为实行刑事、行政、民事责任追究,严格刑罚威慑和处罚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这样一来,只要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投资者能够赚钱,我们就完全可以期待股市的繁荣发展!如果股市不能腾飞,长期低迷,投资者没有信心,就会一潭死水,起不了任何作用,信心就会严重受损。只要股市繁荣、投融资活跃、投资者有信心,支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专业化、专业化、硬科技等重大战略就能实现。只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和因果关系,下定决心,解决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博士。任泽平于2024年8月16日发表重磅文章《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是时候了》,9月18日发表文章《关于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提振市场信心的思考》 ,提出建议并准确预测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2014年,他预言“5000分不是梦”。 2015年,他在股灾前警告称,“海拔已经很高,风很大,所以慢慢来”和“我是理性的,但市场是疯狂的”。他获得了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分析师的称号,创造了历史。时隔十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再次准确预言,“信心牛”来了。
任泽平博士认为,这是一轮“信心牛”。由于政策大大超出预期,带来了对中国资产和经济前景信心的急剧逆转。对于看好中国的人来说是奖励,对于看空中国的人来说是打击。 】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