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场消息称,高通正在与英特尔洽谈收购事宜,尽管交易“还远未确定”,但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反应。
当地时间9月20日,英特尔股价在美股市场一度上涨9.5%,至23.14美元,随后跌幅收窄至3%。高通收盘时下跌约3%。
自9月份以来,有关高通收购英特尔芯片设计业务的传闻在半导体行业流传。此次收购若最终敲定,将成为史上最大科技并购案之一。目前,英特尔市值超过933亿美元,而高通市值为1882亿美元。
英特尔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但多年来一直处于下滑趋势,2024年跌势进一步加速。今年该公司股价已下跌58%。高通在多个市场与英特尔竞争,包括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
一位芯片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购是目前芯片行业的趋势,投资者也能实现利润最大化。集微网创始人老姚对记者表示,“英特尔的代工应该独立出来,IDM模式不适合数字系统,适合模拟系统,否则很难和台积电竞争。”
通信行业资深人士戴辉对记者表示,“英特尔的移动产品失败了,AI也处于投入阶段。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原本占比90%以上,但云计算(背后大量需求来自移动端)拉动了竞争对手ARM系列芯片。随着本本的广泛应用,笔记本市场受到蚕食。因此,如果芯片设计领域能和高通合并,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戴辉表示,将芯片设计与高通合并,并剥离晶圆厂,或许是英特尔目前最好的选择。
(英特尔中国官网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高管近日对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发出了警告。
北京时间9月17日凌晨,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向员工发送内部信,透露通过自愿提前退休、辞职等方式,英特尔在今年年底前已完成裁员目标的一半以上,约为15000人。
同时,帕特阐述了英特尔下一阶段转型的计划,其中包括:将晶圆代工业务独立为子公司、暂停在德国和波兰兴建新厂、继续推进在美国建厂、出售房地产、推动子公司IPO、改善财务业绩等。
“这是英特尔四十多年来最重要的转型。自从我们从内存转向微处理器以来,我们还没有尝试过任何如此重大的事情。我们当时成功了——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在未来几十年打造一个更强大的英特尔,”帕特说。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英特尔过去几年频繁进行业务调整,但这家传统芯片巨头仍未抓住AI带来的机遇。
目前大模型主要部署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集群中,但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与AI业务落后于竞争对手。第一季度,英特尔数据中心与AI业务营收为30亿美元,同比下滑8%。第二季度与上一季度持平,但营业收入从5亿美元下滑至3亿美元,表明该部门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英特尔的竞争对手正在奋起直追,并经历着AI带来的爆发式营收增长。英伟达5月发布第一季度报告,数据中心营收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7%,环比增长23%。AMD第二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2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21%。
换句话说,大多数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例如 ,都是在图形处理器而不是英特尔 CPU 上运行的。分析师表示, 占据了快速增长市场的 80% 以上。高通的营收低于英特尔。2023 财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 358 亿美元,而英特尔同期的销售额为 542 亿美元。
CEO 黄仁勋和 AMD 董事长兼 CEO 苏姿丰今年均表示,将打破“两年迭代”惯例,保持“一年”的芯片迭代速度。某种程度上, 和 AMD 只需要专注于芯片产品本身,而不必在晶圆代工厂攻克制程技术,这样就能保持更快的新品发布速度。
此外,与英特尔不同,高通并不生产自己的芯片,而是依靠台积电、三星等公司来负责芯片生产。戴辉认为,虽然英特尔在全球数据中心的地位非常强势,但作为IDM的鼻祖,其惯性太大,高端芯片还是不要走IDM路线为好。
戴辉认为,英特尔代工业务负担过重,持续亏损。
对于第二季度晶圆代工业务28亿美元的亏损,英特尔CFO David 曾总结原因:一方面,超过85%的晶圆仍采用EUV光刻机引入前的节点,导致缺乏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另一方面,英特尔正加速将英特尔4、英特尔3工艺晶圆从俄勒冈工厂转移到爱尔兰工厂,这将导致短期内晶圆制造成本上升。此外,爱尔兰工厂的扩张也将影响晶圆代工业务的盈利能力。
除了亏损,英特尔还面临新兴公司研发自有芯片的压力,据悉其正与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合作研发新芯片,希望打造一家价值超过AMD、和英特尔的新巨头。
但帕特依然认为,英特尔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仍然是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力量源泉。
帕特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向极紫外(EUV)光刻技术的过渡,是时候从加速投资阶段转向更正常的节点开发速度和更灵活、更高效的资本计划了。”
但芯片市场的机遇稍纵即逝,英特尔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反复试验了。
但此次收购仍远未完成。业内人士表示,潜在的收购将因反垄断和国家安全问题而变得复杂。英特尔和高通的交易均遭到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拒绝,英特尔未能成功收购Tower ,高通也未能成功收购恩智浦。
截至发稿时,英特尔和高通尚未对上述收购发表任何声明。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