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农林水产省援引的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超市销售的5公斤大米平均价格为2266日元(约合114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839日元(约合93元人民币)上涨约23%。这也是日本农林水产省自2006年开始跟踪上述价格数据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
这一大幅上涨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大米未来价格走势和供给量的担忧。不过好在2024年产出的新米已陆续摆上日本各大超市的货架,8月份的“米荒”局面已有缓解迹象。
全球来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粮食供需简报》显示,预计2024/25年度全球稻米产量为5.351亿吨,贸易量为5310万吨,期末库存为2.049亿吨,库存消费比为38.2%。此外,美国农业部8月14日发布的最新稻米展望报告预计,2024/25年度全球稻米产量将达5.277亿吨,仍创历史新高,全球期末库存将达1.774亿吨。
多重因素导致供应紧张
回顾8月份日本市场大米短缺的局面,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2023年酷暑导致日本许多稻米产区出现高温,供需紧张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其次,在产量下降的同时,日本大米消费量今年以来却意外增加,这也被视为近期市场大米短缺的原因之一。由于长期老龄化和低出生率,日本大米需求量近年来每年减少10万吨左右。不过,今年截至6月份的12个月内,大米需求量却增加了11万吨,达到702万吨,为10年来首次增加。日本米谷商人协会常务理事荣川荣一认为,由于面包等食品价格上涨,大米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平均涨幅只有10%左右,因此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大米。
此外,去年以来创纪录的海外游客数量也推动了大米消费量增长。农林水产省估计,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假设每位游客每餐消费大米78克,一天两餐,游客对大米的需求量将达到5.1万吨,比上一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增加3.1万吨。
在这些因素背后,前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一人(音)认为,“大米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打假政策”,也就是对大米产量的管制。“大米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人的主食,日本的大米自给率几乎达到100%。但随着人口的减少,消费习惯逐渐转向面包等主食,日本对大米的需求减少了。”山下说,“为确保大米价格稳定,日本政府50多年来一直实行控制耕地面积的政策,对改种小麦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农提供补贴。受此政策影响,日本大米产量连年减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水稻品种育种计划也陷入停滞。因此,在政府的严格调控下,一旦需求端稍有增加,比如目前大量海外游客涌入,就会出现短缺。”
新稻供应将达到峰值
8月底9月初,大阪府知事吉村博文多次呼吁日本中央政府尽快释放储备大米,缓解供应紧张局面,但并未得到日本中央政府的回应。储备大米是指日本政府每年收购并储存的大米,日本政府储存的大米总量约为100万吨。日本过去也曾动用过储备大米,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发生时,日本都释放了储备大米。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夫8月3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新米即将上市,农林水产省不会释放储备米,以免影响大米流通。坂本哲夫解释道,储备粮的释放需要经过招标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后,大米短缺问题或许已经得到缓解。日本农林水产省认为,千叶县和茨城县产的新米已经上市,新潟县和东北地区的大米也即将收割,因此,新米的供应量很快会达到高峰。
不过,新米上市虽然会缓解日本市场的“米荒”,但价格似乎很难回到之前的水平。目前,已经上市的茨城县大米因分品种不同,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0%至90%。同样是日本大米主产区的新潟县,新米价格也上涨了60%左右。北海道、秋田两县的日本农协(JA)也决定高价收购农户大米。
坂本哲司在9月17日的最新表态中表示,一旦新米大量进入市场,流通渠道畅通,供给就会恢复平衡,价格也会趋于稳定。
同时,为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日本农业合作协会网站信息显示,日本政府正积极推动耐热水稻品种的种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