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9月19日凌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4.75%-5.00%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由紧缩周期转向宽松周期。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全球多个经济体也开始加入降息队伍。与此同时,由于担忧通胀,多个经济体的央行仍维持加息趋势。
降息的原因是
通胀放缓和就业疲软
美联储表示,此次降息是基于对通胀能够持续向2%目标迈进的“更大信心”,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大目标的风险大致平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此次降息50个基点是“有力的举措”,并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不认为此次降息缓慢,而是及时之举。
数据显示,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PI)已从7%左右的高位回落至8月份的2.2%,通胀“明显缓解”。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的预测中值已降至2.3%,低于6月份的2.6%。另一项通胀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连续5个月下降,这也支持了美联储放松通胀的成果。
对于美联储未来降息步伐,美银全球研究报告预计,美联储将在第四季再度降息75个基点,美联储在2025年可能再度降息125个基点,将最终利率从当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4.75%-5.00%下调至2.75%-3.00%区间。
高盛也预计美联储将加快降息步伐。尽管该机构维持今年11月和12月会议上两次降息25个基点的预测,但改变了对明年的预期。高盛认为,美联储将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的几次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这意味着到2025年中期,最终利率将达到3.25%-3.50%。
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本次货币政策会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但美联储的意外降息令不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降息消息公布当天,美国三大股指仅象征性反弹,随后走弱并最终收跌。
事实上,随着通胀回落,美国就业市场显示出一些疲软迹象。鲍威尔表示,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就业岗位增幅为11.6万个,明显低于今年早些时候的水平。与此同时,失业率升至4.2%。根据最新的经济展望,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4.4%,高于6月份的4.0%,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情况不如此前预期。
美国宏观经济未来同样不容乐观,美联储最新经济预测显示,相较于6月会议预测,货币政策委员会将今年GDP增速下调至2%,将2024年和2025年的失业率上调至4.4%,将2026年的失业率上调至4.3%。
被誉为“新债王”的 创始人杰弗里·冈拉克表示,他对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并不感到意外,但进一步降息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经济可能已经开始萎缩。“消费者债务水平非常高,未来报告中的经济数据预计会更弱。我仍然认为9月可能是经济衰退的开始。”冈拉克说。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美国经济仍有“软着陆”的可能。富达国际全球宏观及战略资产配置主管萨尔曼·艾哈迈德表示,“今年软着陆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萨尔曼认为,降息50个基点略显鹰派,但鸽派仍是美联储的主旋律。如果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走弱,将导致降息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市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全球货币政策
差异化模式
美联储降息后,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香港金管局周四宣布跟随美联储降息,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5.25%。
此外,科威特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巴林央行下调隔夜存款利率50个基点至5.50%;阿联酋央行下调隔夜存款利率50个基点至4.90%;卡塔尔央行举措更为激进,下调存款利率55个基点至5.2%,下调回购利率55个基点至5.45%,下调贷款利率55个基点至5.70%。
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已有多家央行选择降息:9月18日,印尼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同时下调存款利率至5.25%,贷款利率至6.75%。9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下调存款便利利率25个基点,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贷款利率60个基点。9月4日,加拿大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为年内第三次连续降息。
不过,在北京时间19日结束的利率会议上,英国央行和挪威央行均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其中,英国央行强调未来将逐步降息,但这一路径将取决于物价压力的持续缓解。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通胀保持在低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谨慎,不要过快或过多降息。”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日本、俄罗斯今年均已采取加息举措。
事实上,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已引起经济学家关注。中国银行业研究所副所长鄂志寰曾发表文章指出,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出现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前景与通胀趋势的分化,同时,疫情、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等非典型经济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物价稳定产生深远而长期的影响。鄂志寰强调,在不确定性极高、后劲巨大的冲击下,央行货币政策考量增多,决策更加复杂艰难,通胀前景、风险平衡、中性利率的预测面临挑战,央行决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数据,货币政策调整可能滞后,也可能超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