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18 日人民银行开展 5682 亿元逆回购操作,应对资金面收敛压力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应对融资条件收紧压力,逆回购操作大幅增加。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公开市场逆回购等因素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合理流动性水平,2024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固定利率加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5682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操作利率为1.70%,与上次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公开市场累计到期量超过1万亿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秋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公开市场出现巨额净回笼,资金价格上涨。跨季期间资金需求往往较大,资金面通常收敛。加之受中秋假期影响,税费缴纳期推迟至18日,税费缴纳期缴入国库,流动性收紧,很可能加剧月底前后的资金紧张局面。展望9月下旬,央行或将小幅加息,央行也可能加大监管力度,限制资金波动幅度,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财政加息尚未落地,降息、降准预期有所增强。

短期利率全线上涨

9月18日到期的MLF将于9月25日续做。由于18日有4875亿元逆回购和5910亿元MLF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103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新表示,由于大量公开市场工具到期,为应对国债发行加速等对短期资金面扰动,央行适度增加公开市场操作,满足机构短期资金需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预期。

节前首个交易日,短期利率全线上涨,资金面趋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上涨13.30个基点至1.7440%,7天期上涨11.4个基点至1.86%。从回购利率来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涨22.95个基点至1.8837%,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上涨16.86个基点至1.7737%。

市场分析,换季期间资金需求往往较大,资金端通常收敛,DR007上行。加之9月受中秋假期影响,税期推迟至18日,税款缴入国库,流动性收紧,容易加剧下半月前后资金紧张局面。此外,9月下半月地方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容易对资金端造成扰动。

上周债市明显走强,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9月18日,国债期货集体收高,主力30年期合约上涨0.89%,主力10年期合约上涨0.15%,均创下新高。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跌超过1BP,其中10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下跌1BP至2.03%,30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下跌2.55BP至2.1575%,继续创下新低。

市场预期降准将实施

从基本面看,8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出炉,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近期,高层多次强调要“力争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针对8月份金融数据,央行再次提到“支持性货币政策”、“开始出台一些增量政策措施”。

2024 年 9 月 18 日人民银行开展 5682 亿元逆回购操作,应对资金面收敛压力插图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7%左右,仍有下行空间。他还表示,总量上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目前MLF续做时间已例行推迟,华福证券预计9月中下旬央行将照常提供14天期OMO支持流动性,结合此前央行表态,预计9月降准概率较大,本周或为操作窗口。

长期资金方面,国有及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交易利率最新报1.93%左右,当期MLF利率为2.3%。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目前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利差,引导MLF利率适度下行可以缩小两者利差,有利于MLF工具充分发挥中期基础货币供给功能,起到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的作用。

“降准、MLF利率下调等政策红利通过银行体系传导后,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刺激更多融资需求,为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张旭表示。

东方证券研究发展总监冯林认为,8月份通胀、进口、金融、宏观数据均表现疲软,表明当前内需不足、物价低迷、实体融资需求不振的局面尚未扭转,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周茂华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考虑到季末临近,国债供给将有所增加,准备金缴纳、税收等对短期货币市场构成扰动。但市场有预期,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加大,央行仍有可能推出降准等工具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加上央行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