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可能激发出引领未来的火花。

8月28日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任泽平博士、何利平教授就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美元等热议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带领大家从全球视野寻找新经济机会。

对话记录如下

名人客厅

全球视角下的新经济机遇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

任泽平:听说您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全球跨境支付史》,副标题是“从马尔代夫贝壳到数字货币”,这些都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您为什么选择跨境支付作为您的研究方向?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1

何利平:大概五年前,我和赵耀博士就开始思考这个话题。当时跨境支付遇到了几个挑战,第一个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现有的电子支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技术上的一个新机会。第二,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私人的加密货币,或者说加密资产,政府也在讨论如何应对。第三,跨境支付涉及到很多国际因素,需要梳理。总之,我觉得跨境支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从古至今的经验并不多,比较零散,我们觉得可以从学术的角度去探索、去梳理。我也有兴趣从历史中发现对今天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任泽平:一切工具都是为了进一步服务人类社会,那么跨境支付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何利平:首先贸易是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交易,以前贸易都是贸易公司在做,跟普通百姓联系不大,但是到了21世纪,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跨境的旅行、迁移大大增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跨境的支付,其次跨境的个人贸易商也很多,也就是跨境电商,所以某种程度上跨境支付问题成为了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

任泽平:对,你从货币的起源就可以看到,人类最初是用贝壳,然后是金银,然后是信用货币、主权货币,现在还有超国家货币,比如比特币。在货币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货币会成为跨境支付的工具和手段?

何利平:货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实哪里有商业活动,哪里有市场交换,哪里就会出现货币。但是一旦到了具体的地方或者国家,你就会发现货币是有国家特征的。马克思讲得很清楚,货币特别是包括纸币在内的硬币,是国家统一的价值尺度的交换媒介。历史上有一些硬币流到国外,成为跨国支付的工具,比如墨西哥鹰元。硬币有稳定的成色和价值,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接受它,成为跨国支付的工具。这跟你刚才说的“超主权”的概念很接近,这些硬币在本国有主权,但是一旦流到国外,发行方就对它没有任何控制权,也就是说它在国外就成为超主权货币。这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今天的美元,美元在美国国内是受美国控制的,美国政府对纸币有管辖权。它们在境外流通后,美国政府很难对其进行监管,虽然每张钞票都有可追踪的数字代码,但是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普通企业或机构很难在美国境外追踪到它们。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2

你提到的加密资产更是具有超主权的,是去中心化的发行机制,不受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控制,更不受某个政府控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大国承认这些加密资产是货币。

任泽平:像加密货币这样的超主权货币,其实就是对主权货币的替代,这种替代会导致这些主权国家无法收取铸币税。

何利平:对大国来说,影响是有一点的,但是我觉得不是主要原因,铸币税现在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非常小。

任泽平:那就是说把货币政策交给别人?

何利平:对,这个很重要,主要国家要牢牢把握货币政策的运行。其次,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必须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去维护。对于操作含义不明确、难以理解、价值不稳定的加密资产,各国政府都会有很大的顾虑。

任泽平:这个我再多说几句。很多加密资产的铁杆粉丝认为,在这个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超发,很多国家滥用货币政策,比如直升机撒钱、无限量QE。人们希望通过一种算法来实现货币纪律。弗里德曼也讲了一个货币规则,他说我们不要有超神的视角,要通过一种规则来供给货币。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利平:是的,我觉得这个(“货币政策约束”)是自然客观存在的,在加密资产出现之前,社会上总有一些物品扮演这个角色,比如黄金,虽然之前黄金被废除了货币的功能,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黄金是避险资产,是避险工具,是价值储存手段。比特币出现之后,可以说是黄金的另一种形态,相比黄金,比特币有自己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双方都可以用它来进行支付。而黄金用来进行支付就不是很方便,所以加密资产比黄金的功能多一点,但是也有限制。

一个大国,或者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都会小心翼翼地维护自身货币体系的稳定,为货币政策的运行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也会十分关注自身货币的价值,不会允许货币贬值。

任泽平:说到这个,国际金融领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悖论,比如美元现在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信用货币,但是它越来越被用作国际储备货币和跨境支付手段,我们面临一个“特里芬难题”。何教授,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什么是“特里芬难题”?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吗?

何利平:这是国际金融领域的老生常谈话题。这位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就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价值稳定和美国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存在着冲突。这意味着,美元要保持稳定价值,国际收支就必须平衡,至少不能有大的逆差。但是如果没有逆差,国际社会需要美元却拿不到,这是矛盾的。简单来说,国际社会要求美元作为国际支付工具、跨境支付工具,作为国际储备,又要求美元必须流出美国,而流出的唯一渠道就是美国国际收支逆差。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矛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人说没有办法,因为国际社会持有的美元数量是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挂钩的,这是一定的。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说国际收支其实有两种。一种叫经常账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贸易账户。贸易账户下的美元是逆差,所以美元流出美国了。就成了别人的钱。按照特里芬难题,美元可能会贬值。但是为什么没有贬值呢?因为国际收支的另一类叫金融账户。也有人说是资本回流。把这两项加在一起,就平衡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特里芬难题”的迂回回答。“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但是只要美国金融体系保持开放和吸引力,那在某种意义上就解决了问题。

任泽平:美元在贸易和资本项目上的双反转,给美元带来了贬值的压力。美元贬值是因为供给的美元不能对应相应的黄金。所以当时戴高乐命令法国把美联储的黄金兑现出来运走,其他国家也这么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冲击。这也意味着主权信用货币时代的到来,彻底摆脱了美元金本位的束缚,给货币政策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那么何总您认为黄金有可能重回主流支付地位吗?

何利平:黄金重新成为主流支付工具或者国际货币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的国际贸易量太大了,黄金承受不住,凯恩斯在20世纪20年代就说过,黄金是野蛮社会的遗物。但另一方面,黄金大幅上涨,很多央行也在做黄金,一个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一个原因是为了规避美元,这两个因素推动了金价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黄金会成为国际支付工具之一。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3

任泽平:是的,金本位制带来了大萧条,因为它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现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增长,黄金已经捉襟见肘,无法应对这种情况。

何总,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美元是怎样成为全球货币的?成为全球货币需要什么条件?

何利平: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重要时刻。第一,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大概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超过英国、德国等所有国家。第二,在1930年代初,国际上盛行金本位制的时候,英德相继退出金本位制,而美国则坚持金本位制,虽然也有一些贬值;第三,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也是最强势的与黄金挂钩的货币。美国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是最大的黄金储备国,那时美元的霸主地位就确立了;第四,从1970年代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本来应该是美元危机,但随后的发展却截然相反,成为了美元的“新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进一步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随着美国黄金储备的减少,美国推动新的国际决议,废除黄金的货币职能,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战国时代”,那个“时代”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日元、德国马克、英镑、法国法郎等货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美元抗衡,反而凸显了美元的地位,直到现在,美元依然是唯一独占鳌头的货币。

任泽平:何教授,美元的“不可能三角”: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三个条件不可能同时实现,为什么呢?

何利平:任教授,您刚才提到了这三个,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香港特区选择了这三个中的两个——跨境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港元已经盯住美元近四十年了。但是它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要和美联储的加息、降息挂钩。阿根廷在1991年至2001年也实行过,但是后来没能实行。阿根廷货币浮动之后,它的经济状况很糟糕,通货膨胀飙升。

近十余年来,又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美元的不可能三角”,主要是指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即世界主流价值储存和支付工具的地位,与美元作为国际制裁手段的作用之间的矛盾。美元的国际货币功能,使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但另一方面,美国又利用美元的主导地位,发动多次制裁,破坏了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的信心,给美元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长远来看,这将促使国际社会,也就是美国以外的国家减少使用和持有美元资产。这就产生了矛盾。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美元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元作为武器的作用,这三者是冲突和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

任泽平:是的,但客观地说,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确实享有很多特权。艾肯格林在《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一书中谈到“傲慢特权”,特别谈到了美国货币体系的历史。美国货币体系里有一个系统叫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它是全球交易结算系统,是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很多国家担心,一旦美国控制了它,可能面临被踢出SWIFT系统,被排除在整个全球贸易体系之外。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4

何利平:我先从技术角度解释一下。第一,SWIFT是一个会员制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该组织受当地法律管辖。同时,比利时是欧盟成员国,欧盟对其成员国的金融机构有管辖权。美国对欧盟有管辖权,但美国政府没有,但美国政府对欧盟的影响力很大。SWIFT如果做出任何决定,一定是美欧达成的共识。

第二,跨境支付涉及多种货币、多种语言、多个国家、多种文化、多种法律等,因此信息传递效率低,容易出错,SWIFT 的优势就在于将信息传递和转换的成本和错误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在这个系统之外进行跨境支付,问题就在于成本会大大增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但贸易还是可以进行的。

第三,SWIFT本身不涉及货币结算问题。如果美国和欧盟采取措施,冻结一个国家参与美元、欧元结算体系,将产生严重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为什么俄罗斯在海外的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被冻结?就是因为存放在欧美金融机构的、用于结算用途的美元、欧元资金被冻结。这跟SWIFT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结算体系的问题。货币结算现在也是他们金融制裁的一部分。对结算体系的封锁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觉得比SWIFT更重要。

任泽平:何教授一解释,我们就明白了,一旦美欧谈判,可以直接冻结别国在国外的欧元或者美元资产,整个贸易结算就无法正常进行。然后他说,那我们也要人民币,国际化要有话语权。何教授您给我们讲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和前景。

何利平:过去十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直在不断成长,稳步前进,但是并没有出现一个很大的提升,或者出现一个新的东西取代一个东西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从美元的历史经验来看,人民币要国际化,可能首先需要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体系,有广泛的贸易,这些都是相互补充的事情。

虽然这几年我们从高速增长转为比较中速的增长,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在进行中,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在对外货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在提高,它占到全球外汇交易的5%,这个比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8%的比重还高,这个还是非常好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也维持在1万亿人民币以上的规模,这些都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在进行中。另一方面,我们在前面的路上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任泽平: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讲一个货币如果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实它的进步远远落后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但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却花了很长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的崛起,成为主要国际支付货币,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现在我们来谈谈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很多优秀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都开始走出国门,当然出海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熟悉当地的法律、当地的市场,还有当地的政治,另外还涉及到很多跨境支付的问题,您对企业出海在跨境支付方面有什么见解?

任泽平与贺力平深度解读跨境支付等热议问题,寻找经济新机遇插图5

何利平:现在跨境支付非常多元化,技术含量很高,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

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需要依靠现在最主流的方式,就是代理银行,我们需要有几家大型的商业银行,可以帮你提供支付服务。其次,我们需要借助电商平台,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eBay,这些电商平台都需要提供跨境支付服务,如果没有跨境支付服务,平台是做不好的。它肯定会给商家提供一个可能类似阿里巴巴的模式,一方面有电商平台,一方面有独立的跨境支付商。第三就是借助“卡组织”,其实这些“卡组织”已经是高度全球化、网络化的,它跟全球的商家、银行都有联系,跟其他科技公司都有联系,所以也是一个很好的跨境支付工具。

任泽平:现在国际上主流的跨境支付方式有哪些?您觉得它未来的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何利平:主流的方式还是所谓的代理关系,就是银行之间有固定的代理服务。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信用卡。还有就是现在的加密资产的方式,专业上叫点对点模式。对于欧洲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使用同一种货币,虽然两国之间的支付是跨境的,但是两国的支付系统的基础设施已经打通了,这个对于中国来说还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专门做贸易的,还有一些比较落后的方式比如易货贸易。这几年在一定范围内又重新出现,但是不能说是主流的方式,只是存在而已。

未来有两个趋势会非常明显:一是要走数字化道路,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无论是科技公司开发的,还是央行、协会开发的。二是受地缘政治因素干扰,跨境支付会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碎片化、多元化的趋势。比如被制裁的国家在被赶出美元、欧元结算体系后,为了生存,会想出一些自己的特殊方式,寻找贸易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多次警告,国际贸易、国际支付的碎片化是可能的。多元化是永无止境的,跨境支付的国际合作还会不断向纵深发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