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餐饮产业大会:行业面临复杂环境,竞争或更激烈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降价、审慎、控制规模,都是会上的高频词。

不过,美团核心本地业务CEO王蒲崇认为,中国餐饮业正在经历“30年来最大的变革”。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新供给侧经济学研究院创院院长贾康对观察者网表示,一方面,餐饮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必需品,具有强大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不容置疑的生命力,绝不会与“夕阳产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餐饮行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现在正值2023年以后的积极局面需要奠定基础之时。

“餐饮蛋糕”会越来越大,竞争或将更加激烈,玩家数量不断增多,洗牌重组加剧,这是挑战,更是“竞合共赢”的机遇。与此同时,数字化正成为餐饮企业的首选战略。

“传统餐饮企业赚快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

贾康认为,“同比增速比较可观,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支出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供应链企业的广阔市场空间。”

同时他也表示,“但近段时间听到的一些消息不那么令人鼓舞,甚至让人有些担心,餐饮业似乎正面临人口红利的消失、消费逻辑的降级、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餐饮行业,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平均顾客消费额的下降,二是单店客流量的下降。

美团核心本地业务CEO王蒲崇在上海举办的2024餐饮行业大会上表示,从美团的数据来看,相比2023年,2024年餐饮行业同店数据在下降,高线城市(餐饮业务数据)在下降,餐饮平均客单价在下降。

但整体客流不降反升,核心原因是社交餐饮占比提升,但个别门店客流压力较大,从上市公司来看,不少公司客流持续下滑,七成公司客流低于去年。

王蒲种认为,单店客流压力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开店数量的增幅,高于总外出就餐人数和总就餐人次的增幅,所以单店客流肯定是下降的。”

2024 年餐饮产业大会:行业面临复杂环境,竞争或更激烈插图

对于平均客单价下降,他说,“过去30年,量价齐升,今年店铺开张速度更快,但平均客单价却下降了”,也就是说,“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但价格开始受到控制”。

此外,最近一组数据引发餐饮界热议。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这也引发外界“餐饮消费这么不景气”的说法。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演讲中也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的利润率仅为0.37%。贾国龙说,“我从事餐饮行业36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他进一步表示,“大家都把这归咎于消费不振,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我觉得原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

贾国龙说,西贝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餐饮企业,经营36年来,经历过不少危机,总体来说“基本上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以前“靠开高档餐厅、大众餐厅赚钱”,到今年的“西贝莜面村全国销售额平均下滑近10%”,贾国龙认为,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传统餐饮企业赚快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30年来最大的变化:从乘风破浪到划船

王蒲种说,国内餐饮业正在经历“30年来最大的变革”。

对于餐饮行业的现状,他打了个比喻:“过去30年,我们一直处在一条湍急向前的河流中,我们每个人经营的生意就像河中的一艘小船。今年我们发现,河水的流速慢了下来,我们要从乘势而上转变为靠自己的力量划桨。”

相关企业负责人就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企业经营不再单纯以扩张为首要目标,谨慎开店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关店。

2024 年餐饮产业大会:行业面临复杂环境,竞争或更激烈插图1

贾国龙坦言,西贝过去也曾梦想过“十万家店”,但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的情况促使他开始反思,“在做好、做久、做大之间,是否需要重新排序?”

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推动餐饮企业转向“全场景经营”。

所谓全场景运营,就是指“线上+线下”、“堂食+外卖”,王蒲崇也称全场景运营是餐饮企业进入新周期、进入深耕时代的基础和必备理念之一。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全场景运营在过去可能并不是一项基本能力。比如五年前,很多正规餐饮企业只需要专注于线下业务。但随着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线上窗口越来越重要。王蒲崇说,“现在智能手机在国内基本普及,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在500分钟左右。大家的注意力被移动终端占据之后,很多事情都在手机上解决,这是必然的。”

决策、消费、评价、复购,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这整个过程。

据美团披露的数据,目前约有2.75亿人每周7次通过美团满足就餐需求,行为包括查餐厅、看点评、点外卖、预约订餐、购买团购等;仅今年1月,美团外卖就卖出979万份火锅订单;近年来,“秋季第一杯奶茶”话题在网络上走红,今年入秋之际,美团外卖共计为中国消费者送去了5300万杯奶茶。

贾国龙坦言,新的消费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商家能否适应新市场、学习新技术,否则“时代不打招呼就把我们淘汰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纯“上线”并不代表生意就会好。比如过去一段时间诞生了不少网红品牌,但热度难以维持,部分网红品牌店铺最短生命周期甚至不足一个月。美团数据显示,去年关店的店铺中,网红产品占比达50%。同时,过去这些网红品牌依靠内容运营、单一渠道运营,形成短期分散的营销态势,难以形成复合型业务利润。

乡村基董事长李红也看到了行业类似的趋势,过去行业追求的是快速扩张,而今天追求的是有效营业额、有效门店利润。“我们要学会不仅开店,还要学会关店,我甚至觉得关店比开店更重要。”

这也是乡村集在过去经营中一直遵循的路线,坚持开那些能带来有效利润的门店,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一直在关闭那些达不到经营指标的门店。李宏介绍,乡村集目前有1300家有效门店,28年的经营中,一共关闭了几百家门店。

美团副总裁、美团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韦伟表示,“我们一直关注一句话,‘当周围的环境和经济周期发生变化时,我们要更加关注餐饮中本质的、不变的东西。’”

餐饮的本质和不变,就是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九毛九集团董事长关义宏认为,能在周期中生存下来的品牌,一定是有深厚、稳定的产品基础的品牌。“没有好的产品基础,这个品牌不进入周期,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网红,而不是成为长久的品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