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由于《今日头条》在线创作平台改版,您在阅读时可能会看到带有“免费解锁”或“正在查看”字样的广告,该广告仅有5秒的等待时间,如果您不想看到此广告,请点击右上角的“X”消除并继续阅读。若出现“正在查看”,请点击即可显示全文,谢谢阅读!)
众所周知,为保证改革前后养老金待遇平稳过渡,国家设置了“十年过渡期”,从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在此期间,按新旧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差额按一定比例返还,具体返还比例根据退休时间确定,十年内,退休第一年返还10%,以后每年增加10%,直至2024年返还100%。
这种补还方式带来一个大问题,即:按照这种10%→100%的补还,2015年至2023年每年所欠的90%→10%也必须补还,留下“未竟之业”必然要再次补足才能在2024年达到100%,麻烦不断。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补充缴费?根据社保部门高层领导的解释,这样的政策设计是为了逐步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平稳过渡,避免制度改革对退休人员的待遇造成过大冲击。
除上述10%→100%的返还方式外,不少地区还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种可行的方式来返还(处理)新旧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差额:
1、一次性全额发放。这种方式将2015年(含2014年10月至12月)至2023年的差额直接全额发放给退休人员。其优点是简单直接,让退休人员尽快拿到应得的养老金;缺点是可能对财政造成较大的短期压力。
2.分期定额报销。将差额分成几个固定金额,分期报销,例如每两年报销一笔固定金额。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财务负担和退休人员的利益。
3.还款与物价指数挂钩。还款额度根据物价水平变化动态调整,物价上涨较快时适当增加还款额度,物价平稳时按正常节奏还款,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
4.结合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情况进行补偿支付。综合考虑退休人员工龄、缴费基数、职业特点等因素,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补偿支付方案,使补偿支付更加公平合理。
需要看到,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具体采取何种方式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社会公平、制度可持续性等诸多因素。
事实上,部分地区已采取上述处理方式,如2022年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等9个地区公布养老金调整方案,部分地区采取联动调整方式,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缴费年限等因素进行调整,补足差额。
其他地区未来是否采取这些补发(处理)方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人口结构等。每个地区的情况都各有不同,所以在决定是否采用这些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采取的措施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注:以上关于新旧计算方法导致中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差异的问题,是笔者与该县社保局工作人员深入沟通时表达的意见(也有从网上获取的材料)。至于补缴的具体政策,国家尚未出台统一政策,估计要等到9月份(本月)中年退休人员“十年过渡期”结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