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揭红娟 编辑/马媛媛)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上有网友爆料“丝芙兰人被解雇了”,而帖子的关键词也出现在了帖子中,正是今年4月上任的丝芙兰中国区CEO“丁霞”;无独有偶,关于中国区运营部“二把手”马尔斯辞职一事,也有类似的帖子。
观察者网就丁霞是否辞职一事向丝芙兰求证,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丁霞在美国时尚零售公司丝芙兰任职20年,持续推动公司战略规划,管理中国市场业务,助力公司快速发展。2015年,丁霞女士加入全球权威调研机构尼尔森,2017年出任京东时尚生活方式事业群总裁,重点推动服装、鞋类、运动装、箱包、珠宝等多个品类的时尚业务。在加入丝芙兰之前,丁霞女士曾任职于耐克亚太及拉美电商副总裁。
与此同时,丝芙兰在社交媒体平台掀起轩然大波,多名自称是丝芙兰员工的网友纷纷表示,公司在“裁员”,要求辞职员工“自愿”签署违规表格,“解雇服务时间较长的员工,拒绝支付法定赔偿”等言论,立刻引发网上广泛关注和热议。
菁菁互动创始人、品牌策略专家陈菁菁认为,对于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在面临市场挑战时,通过更换管理层、削减或调整某条业务线,可以实现增长预期,或者降低潜在损失。亏损是正常经营。前段时间,IBM关闭了中国研发部门,涉及员工数量较大,但整体舆论相对稳定。
“作为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丝芙兰此次裁员显然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危机公关应对的失误,给公司声誉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也使数十年来树立的高端美妆形象遭到破坏,与其多元包容的文化背道而驰。”陈菁菁表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丝芙兰此次裁员或许与业绩压力有关。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丝芙兰中国营收分别为92.64亿元、108.77亿元、85.47亿元、87.6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4.31亿元、-1.91亿元、-2.3亿元、-1.41亿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丝芙兰中国营收在2020年至2023年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而净利润则连续两年由盈转亏。”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姜寒表示,这一变化直接体现了公司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不足,在营收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暴露出公司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
蒋涵表示,虽然丝芙兰在品牌合作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能够引入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但在当前美妆零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喜好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这并非无用武之地。“随着众多国内外化妆品品牌涌现,市场细分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丝芙兰拥有众多品牌资源,但无法满足这些新需求,整体艰难的市场环境给我们的业绩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尤其是直播电商、社交营销的蓬勃发展,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江寒坦言,这一趋势对传统实体店产生了巨大冲击。虽然丝芙兰也尝试通过线上渠道拓展业务,但面对天猫、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和新兴社交电商平台,其线上竞争力还不够突出。
陈菁菁补充道,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面临业绩压力,为了生存不得不断臂求生可以理解,但企业裁员一定要做好计划,在合法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合理”“理性”的需求,毕竟企业比个人更能抵御风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