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成光伏行业第一性原理,异质结技术发展备受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N型技术(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技术)、异质结技术、钙钛矿技术被称为将掀起新一轮光伏产业革命的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相较于已经量产并“占领市场”的N型技术,异质结技术的成本降低路线和规模化发展进程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预计今年年底光伏异质结产品实际出货量有望达到30GW,2025年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仍有不低于0.5%的提升空间,预计量产组件平均出货功率将冲击740W+。”光伏行业机构光储亿嘉副总裁马逸炜表示。

“目前异质结电池先进产能的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6%,同等规模下,异质结电池与目前主流技术路线的成本差距已经缩小到0.04元/瓦至0.05元/瓦。”马一伟认为,随着0BB技术(无主栅技术,可提高光伏板发电效率)的量产引入、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商品价格的上涨,每瓦生产成本将超越目前主流电池技术路线,而按生产成本计算的异质结产品的LCOE(度电成本,即每单位能源的平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硅片成本在异质结电池成本中占比最大。

华盛新能源副总裁、硅片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表示:“异质结电池对硅片的深层次要求不外乎更低的单位瓦特成本、更稳定的效率输出、更精细的尺寸。降低成本要从硅材料、拉晶、切片、杂质吸杂等全方位进行。”

降本增效成光伏行业第一性原理,异质结技术发展备受关注插图

异质结技术代表企业东方日升(.SZ)全球光伏研究院院长杨博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通过薄硅片、低银浆等降本手段降低成本,目前公司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在0.21元/瓦左右,金属化成本已降至0.048元/瓦,量产异质结电池纯银消耗低于6mg/瓦。”

据通威股份(.SH)光伏技术部光伏研究院院长蒋芳丹介绍,公司1GW异质结中试线主要围绕铜互连、OBB、双面微晶三大核心技术展开。他认为,未来异质结的产业化路径必然分为两种,一种以效率为导向,一种以成本为导向,形成相对于同类功率细分领域其他技术的成本优势。

设备端的成本降低也是异质结产业实现全面盈利过程中极其重要且关键的环节。

异质结设备公司铭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董事长周建表示:“公司最新的异质结4.0产线,完工量达1.2GW,新产线较老产线可降低非硅成本0.025元/瓦至0.03元/瓦。”

谈及公司今年的下一步目标,周建表示,今年不到4个月的时间,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有望超过26%,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全尺寸效率将超过30%。

降本增效成光伏行业第一性原理,异质结技术发展备受关注插图1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异质结产能与800GW电池产能相差甚远。据行业组织新能源智库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国内在运异质结电池产线约67条,有效异质结电池产能42.3GW,在建产能55.5GW。其中,华盛新能源规模最大,产能超过20GW。

不过,越来越多的央企大型招标项目开始单独设立异质结招标段。

截至9月初,今年异质结产品累计招标10.33GW。自去年底以来,国家电投900MW、华能500MW、绿色能源3.5GW、大唐1GW、中广核540MW+780MW、中核汇能2GW、中国电建1.5GW等招标陆续公布并实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近日公开表示,异质结电池凭借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高双面性等特点,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异质结电池若要实现量产,行业还面临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稳定性等方面的瓶颈。”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2.6%增长至2030年的34.3%。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