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2024年峰会在北京举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贸易额由2000年的10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由2000年的不到5亿美元增至目前的400多亿美元。
引领潮流
浙江一直走在对非贸易和投资前列,享有“中非合作看浙江”特殊地位,是中国地方政府开展对非合作的重要窗口。
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7月,浙江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达2332.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对非贸易的19.6%,是全国对非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其中,民营企业对非洲进出口额达2041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对非进出口总额的近90%。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恒教授介绍,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浙江对非贸易中机电产品、劳务产品出口、大宗商品、农产品进口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以今年1-7月为例,浙江省对非洲出口中间产品917.6亿元,占全省对非出口总额的近一半,塑料及其初级产品、汽车零部件分别增长24%和21.8%。
在政策支持方面,浙江也先行先试,连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对非合作的政策。2019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加快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19-2022年)》支持企业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合作发展示范项目。这也是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部对非经贸合作指导性文件。
伸展枝叶
扎根“七山一水两地”,走遍万水千山,浙商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把红薯的藤蔓延伸到生机勃勃的草原、辽阔无垠的沙漠、神秘多姿的雨林。
截至2023年4月底,浙江对非洲投资注册(核准)企业575家,注册投资额44.56亿美元。
王恒教授介绍,浙江商人通过海外并购、建设工业园区、工程承包等方式在非洲开展产业合作,在复合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纺织服装、化工、装备制造、医药等传统领域不断加大对非洲投资。
新经济给非洲带来新机遇,浙江与非洲的产业合作正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延伸到中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浙江桐乡巨石集团在埃及建设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十年来累计投资10亿美元,建成总产能35万吨的玻璃纤维生产线,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
巨石埃及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专门设立“数字贸易非洲日”,开展“千名非洲客商及年轻人分享数字贸易线下考察、非洲产品线上推介活动+数字中非产业对接会+智慧非洲展、非洲电商展”等特色活动。
由宁波天石沃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贝宁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心以“常年展+海外仓”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双方贸易往来。宁波市商务局在贝宁设立了“贝宁中国品牌展销中心”,并授予该中心“宁波市中小企业促进服务平台”称号。
该中心每年举办贝宁(西非)中国产品展览会。据中国驻贝宁大使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该展会已举办13届,共有130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2019年至2022年,举办多场线上洽谈会,共有530家中国企业与200多家西非采购商完成700多轮洽谈。
向着太阳生长
从“走出去”到“留下来”,越来越多的浙商选择让黄金红薯在非洲结出硕果。
18岁从温州来到马达加斯加的丁瑞彦,如今是马达加斯加浙江商会会长。丁瑞彦介绍,目前活跃在马达加斯加的浙江商人有300多人,主要在首都塔那那利佛从事贸易和生产。他和父亲创办的马达加斯加山羊贸易有限公司就落户于此。经过15年的发展,业务已涵盖家纺、箱包生产贸易和五金机电贸易。2023年,公司从中国进口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产品。
山羊商贸公司箱包生产工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实就是从陌生到熟悉,从无知到摸索,再到熟悉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越来越远。”丁瑞彦告诉《浙江商报》记者,目前,山羊贸易正在马达加斯加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各省设立加盟商,拓展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创办了一家出口海产品的工厂企业,旨在将马达加斯加优质的天然海产品出口到中国。
丁瑞燕还透露,今年以来,已有100多位浙江商人到马达加斯加考察,一些项目已成功落地。在马达加斯加这个魅力岛国上,浙江商人正在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非洲国家很多工业园区都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这些园区体现了中非工业基础设施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坦桑尼亚,金华企业家黄再胜的中坦巴哈工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公顷的中坦工业园。园区规划包括农产品加工、鞋服制造、建材加工、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出口加工等板块,可容纳350多家企业入驻,预计为当地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黄再胜怀揣12万美元去了非洲。2023年上半年,他投资的中坦工业园已实现投资约20亿美元,产值约10亿美元。
坦桑尼亚华商会名誉会长、中坦工业园董事长黄再胜
来自温岭的万邦德正以“两国双园”模式推动中非协同发展。在成功收购南非TEMAC、艾利特两家医疗器械公司后,万邦德在南非打造工贸智慧小镇,产业化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聚轻工商品流通批发,完善商业、娱乐等社区功能。位于温岭的中非产业园,引进南非高端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业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文丨浙商全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张懿晨
审计|姚恩宇
制作人|冯永明、于光柱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