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应对。除了不断提升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外,不少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实现提质增效。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也不断出台“两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变数变”(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智能物联网(AIoT)等相关政策予以推动,其中不少还配备专项资金和奖补措施。
政府部门的激励和企业自身的努力相互叠加,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也再次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合力。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设备、软件和服务商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近十余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使得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与数智赋能密切相关的大数据、大模型、云计算等诸多方面拥有了雄厚的实力和突出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数智出海并非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上述努力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是我国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数智融合溢出效应的结果。
数智出海最早伴随中国企业出海而出现,一开始主要是赋能中国制造企业出海。为了规避关税壁垒、贴近市场,以及在后发市场中寻找到更好的资本、技术、人力组合以达到最佳产出比,“中国制造”近几年出海,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创业精神。出海并不是新建一个工厂、搬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延伸,上下游距离的进一步增加,需要企业自身具备强大的远程管理能力和上下游供应链管理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数智护航能力。
除了为中国制造出海保驾护航,一些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及服务提供商也率先赋能海外企业,在全球寻求更丰富的落地场景。丰富的场景一直是中国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同步推进和迭代,因此面对全球各类场景,拥有丰富的解决方案储备组合和灵活的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相比那些擅长制造但缺乏数智赋能的经济体,或者那些在大规模模型人工智能方面遥遥领先但因制造业空心化而导致落地力度较弱的经济体,中国数智赋能企业出海有其自身的优势。
数字智能走出去一方面可以缓解内部竞争,在全球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更加顺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积极用数字智能赋能发展中经济体,可以有效打破美国西方对中国出口“基建狂魔”+廉价工业品竞争模式的负面宣传效应,实现从中国生产为世界、到中国生产为中国和世界、再到世界生产为世界的转变,让发展中经济体更多享受到中国发展红利。
数字智能走出去也有利于打破美国西方所谓“高墙小院”战略的负面影响,“走出去”在全球发现新场景、开辟新赛道,可以在主动竞争中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产业链的安全和创新链的韧性。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国数智走出去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家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去应对,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又要避免好高骛远、强求不来。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要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保障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避免遭遇不必要的反弹和阻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