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文/科技财经在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新华寿险虽然不如中国人寿、平安寿险,但依然是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但按照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的排名,新华寿险已经跌至第七位,而且几乎是每年一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8月29日,新华保险发布上半年数据,上半年新业务价值39.02亿,同比增长57.7%,净利润110.83亿,同比增长11.07%。

但这并不能掩盖保费收入下滑的尴尬,上半年,保费988.32亿元,同比下降8.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新华保险是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同时作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上市保险公司之一,也频频受到关注。

但事实上,上半年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如下: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平人寿、泰康人寿、中国太平人寿、中邮人寿、新华人寿、中国人寿。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

曾经位居保费收入前四的新华保险,目前已跌至第七位,较2023年下降一位。(注:接手华夏人寿的瑞众人寿尚未正式公布数据,未统计在内。)

说实话,如果不是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火爆,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78亿,新华寿险的净利润数据还会继续下滑。

业绩低迷、领导层频繁变动,新华保险何时能渡过难关?

领导人频繁变动

2019年1月,万峰辞去新华保险董事长职务,中央汇金派出的刘浩凌接任董事长职务。

仅两年后,2021年1月,刘浩凌辞职,同样来自中央汇金的许志斌接替刘浩凌出任董事长。

徐志斌在新华保险任职时间不长,于2022年9月辞去董事长职务。

刘浩凌、徐志斌二人虽然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但主要精力依然放在汇金投资业务上。

继徐志斌之后,李全总经理开始执掌新华人寿,并担任董事长。

2023年4月,新华人寿宣布监管层核准李全出任新华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然而仅仅四个月后,新华人寿就宣布李全已到达退休年龄,杨玉成正式上任。

短短四年间,新华人寿董事长更换如走马灯。

万峰是保险界的资深人士,自1982年起从事寿险工作,在保险行业工作近40年。

李泉出身于投资界,2016年从博时基金加入新华保险,一直负责新华保险的投资业务。

刘浩凌曾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任职,在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期间,仍保留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许志斌曾在高盛任职近十年,之后就职于建银投资、宏源证券,其履历主要集中在券商、投行领域。

杨玉成也由宏源证券总经理职务调入新华人寿。

从简历来看,后四人在加入新华保险之前均没有任何保险行业经验。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1

一把手的变动,自然会影响公司的战略选择。

万锋任职期间,曾提出“价值转型五年规划”,大力发展续保业务,但万锋的“五年规划”只完成了一半就以辞职告终。

李泉时期,提出“二次腾飞”“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转型思路,并以银保渠道作为重要突破口,重启万丰此前大力压减的整金业务。

虽然保费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业务价值贡献较低的理财险,导致公司净利润逐年下滑。

而且,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79.71亿元,同比下降24.1%。

更为严重的是,前两任董事长万峰、李全相继陷入困境。

2023年12月,万峰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今年4月,李泉被曝失联。

业绩停滞

高管层的不断变动直接影响了新华保险的业绩。

2023年,新华寿险营业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1.78%,净利润87亿元,同比下降11.26%。

新华保险将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投资的拖累,新华保险解释称,主要受市场波动影响,当年投资资产买入卖出价差损失为-125亿元。

今年上半年,新华寿险营业收入988.32亿元,同比下降8.4%,净利润110.85亿元,同比增加11.05亿元,增幅11.07%。

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债券市场火爆,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加77.92亿元。

上述8家寿险公司中,新华寿险和中国太平寿险是上半年仅有的两家保费下降的公司,但中国太平寿险的降幅为1.2%,低于新华寿险。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2

2020年,新华寿险保费收入1595亿元,接近1600亿元。然而3年后,2023年为1659亿元,仅增加60亿元,增长率为4.08%。

再往前看,2017年之前,年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大关的寿险公司有4家: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中国太平人寿和新华人寿。

2016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新华寿险保费分别为4305亿、2752亿、1374亿、1126亿。

到2023年,上述四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别为6414亿、4665亿、2331亿、1659亿,同比分别增长2109亿、1913亿、957亿、533亿,增幅分别为49%、70%、75%和47%。

新华保险无论在绝对增幅还是增速上都落后于其他三家。

横向看,泰康人寿、中邮人寿的保费收入也在快速追赶新华寿险。

2021年,泰康人寿保费收入1647亿元,新华寿险保费收入1635亿元,泰康人寿超越新华寿险。

2023年,太平人寿保费收入1689亿元,新华人寿保费收入1659亿元,太平人寿超越新华人寿。

2016年,新华寿险保费比中邮寿险多出10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中邮寿险保费收入1053.54亿元,同比增长20.31%,而新华寿险保费收入为988亿元,不到10年,新华寿险就超越了中邮寿险,我也追不上。

新华寿险的保费收入排名几乎每年都在以明显的速度下滑。

保费增速和排名都下滑了,新华寿险这段日子确实比较艰难。

03

新华基金(香港)“黑洞”

2024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投资资产规模1.44万亿元,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8%。

新华人寿通过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管理着数万亿保险资金。

李泉加入前,新华人寿的投资非常保守,由于没有人负责,公司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

曾就职于博时基金的李泉长期浸淫投资市场,2010年加入新华人寿,担任新华资产总裁,直至2019年9月。

2019年,李全升任新华保险总裁后,其直属下属张驰接任李全出任总经理。

不过,李全一直担任新华资产、新华资产(香港)董事长。

换言之,新华寿的投资管理从未离开过李全的“视线”。

今年4月李泉失联后,张驰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李泉、张弛事件与新华资产,特别是新华资产(香港)密切相关。

自2015年起,新华人寿加大在香港的投入,新华资产(香港)总资产由2014年的9000万港元增至1.54亿港元,随后逐年增加,至2021年底达5.68亿港元,净利润也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220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6700万港元。

然而2022年、2023年,新华资管(香港)净利润却突然降至700万港元、400万港元,而每年向新华人寿收取的管理费却基本没有变化。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3

当然,目前新华资管(香港)具体的投资损失情况仍是一个谜。

新华资管(香港)原本是新华人寿海外投资的桥头堡,但相较于全球资产配置,新华资管(香港)更看重内地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2015年6月,新华资产(香港)斥资27.82亿港元入股中国金茂9.5%股权,此后,新华资产(香港)多次增持中国金茂股份,最近一次增持是在2022年11月,增持金额达456万港元,目前持股315万股,截至2023年底,仍持有中国金茂9.03%的股份。

金茂集团早已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而轰然倒塌,目前市值为89亿港元,按照新华资产(香港)的持股比例,只值8.04亿港元,若不考虑分红,浮亏20亿港元。

新华资产(香港)与中国金茂的交易,并非单纯的股权交易。

2016年12月,彭树奇出任宁波兴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高管,直至2019年3月退休。

彭树琪早年就职于新华人寿,2014年加入新华资产(香港)私募基金部担任总监职务。

彭树奇现为创展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持有创展资本51%的股份。

新华人寿原董事长李全曾担任创展资本监事,持股比例达50%,直到2019年11月,李全才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彭树琪。

除中国金茂外,新华资产(香港)亦接手华侨城房地产项目。

2017年12月,华侨城集团发布公告,以13.95亿元的价格出售重庆华侨城项目51%的股权,收购方为新华基金,基金管理人为华邦资本有限公司,新华资产(香港)旗下新华资本国际管理有限公司为新华基金的控股股东,该公司持有华邦资本3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新华资本国际的股东除了新华资产(香港)外,还包括正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新华博瑞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0%、30%、30%。

彭树琪还是新华博瑞资本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4%,而正大金控则是李泉前东家正大集团的子公司。

他往往通过本人或下属以个人身份持有多家投资公司的股份,这种操作方式在国有体制内极为少见。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4

除了上述的创展资本外,还有新港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李全升任新华寿总裁后,才将上述两家公司的股权转让。

李泉还于2015年12月入股新疆分想创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显示为1000万元,直到今年3月才退出。

一个月后,据报道全李失去了联系。

李全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尊重市场,不要操纵市场,但他的做法却是完全无视规则和风险。

1988年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毕业后,李全进入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从事投资业务两年多,据说该公司的第一笔债券交易就是由李全操刀的。

或许,正是因为李全一开始就能进入“农派”的顶级财圈,才让他有了敢于挑战规则的底气。

新华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 8.4%插图5

作为1996年成立的“老险企”之一,其创立之初正值寿险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保费规模一度超越太平人寿,位居行业第三,如今已跌至行业第七位,市场份额仅为5.38%,早已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甩在身后。

新华保险自去年以来推出“鑫一代”高绩效代理人建设计划,旨在通过提升代理人队伍素质,推动公司专业化、市场化改革。新华保险表示,“鑫一代”计划从理念到实践,是一个全面、系统、跨越式、创新和更新的举措。

截至6月底,新华保险拥有个人保险代理人13.9万名,月均人均综合产值1.04万元,同比增长28.3%。

不过,从一级险企跌至二级险企,新华保险若想重振士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