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大家都是巴菲特,拼多多从30美元涨到212美元,哔哩哔哩从30美元涨到157美元。
后来,中国变成了“中国乞丐”,后来中国又恢复了中国的样子,但是辉煌已经没有了。
虽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的业绩依然突出,但再也不会像过去那么辉煌了,也就是说,泡沫不会再出现了。
包括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内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纷纷发布二季报、半年报。
无论是腾讯这样的百亿级巨头,还是哔哩哔哩、快手、贝壳这样的小巨头,财务表现普遍不错,但与目前的财务表现相比,资本市场并不满意。
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上网时长都已达到顶峰,在资本市场眼中,中概股,尤其是中概互联网公司,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想象力,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也给中概股盖上了多重封印。
1.拼多多积极培育“滤镜”
中概股最缺的是电商平台,受打击最严重的也是电商平台。
增长状元拼多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但却成为下滑最为严重的一家。
第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970.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有所放缓,但仍有较大幅度增长。按Non-GAAP口径计算,净利润为344.3亿元,同比增长125%。
盈利报告发布当晚,该股收盘下跌28%。
普遍认为,股价下跌的原因是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命降低投资者的预期:一是利润会下降,二是现在不是回购股票或支付股息的时候,未来几年也不是。
这并非拼多多第一次在电话会议中下调预期,但每次拼多多都保持了三位数的增长,让这种“劝说”在高增长面前失效了。
此次拼多多增速放缓,再加上管理层释放出更加明显的“劝说”信号:“未来几个季度拼多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会放缓,这会成为一种趋势”,最终导致拼多多股价大跌。
卫冕冠军阿里巴巴财年从4月到次年3月,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季报,当季其营收2432.4亿元,同比增长4%。
桃天集团电商板块营收1133.7亿元,同比下降1%,但GMV增长高个位数,订单量增长双位数。阿里巴巴CEO吴永明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直播带货和百亿补贴计划带来了较高的用户回头率和复购率,“随着市场份额稳定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加快变现的步伐。”
云智集团营收265.49亿元,同比增长6%;国际业务营收292.93亿元,同比增长32%,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7月首次实现盈利。
吴永明称,多数业务在1-2年内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并逐步开始贡献规模盈利。
京东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913亿元,虽然营收增幅仅为1%,但盈利情况较好,经调整净利润1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6亿元增长68.6%。盈利超预期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第二季度,京东毛利率达15.8%,较2023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这不仅得益于零售,也得益于物流。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京东高管强调了内部供应链效率和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
如今,参与电商大战的不仅仅是毛购品、唯品会,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也在不断蚕食电商这块巨型蛋糕。
甚至包括美团,2024年第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62亿。
随着战火不断升级,电商平台也不得不加大力度。拼多多增加百亿补贴预算,淘宝、天猫发放大额优惠券数量较往年增加,京东则推出“超级18”月度大促,本月还扩大了“买多送双倍”的比价范围。
2. 一些好的财务报告
非电商中概股要么保持营收增长,要么利润大幅提升,即便这些利润是通过降低成本实现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第二季度营收为1611.7亿元,同比增长7.98%,净利润(Non-IFRS)为573.13亿元,增速高达53%。
如此庞大的基数,利润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实属不易,作为腾讯“全村希望”的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长80%。
尽管上半年餐饮市场增速均为个位数,但美团第二季度实现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核心本地业务收入607亿元,增长约18%。迎合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拼好饭”业务增长强劲,成为餐饮外卖订单的重要推动力。
美团Q2经调整税前利润达136亿元,同比增长77.6%,新业务减亏成为重点,尤其是美团优选,通过提高单均价、关仓、减少补贴等方式持续减亏。
美团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商家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市场强势复苏,OTA平台业绩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携程第二季度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51.85%。出境机票、酒店订单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入境游和海外本地市场的开拓带动携程海外平台收入增长近70%。
就连经常被批评靠爱情发电的B站,财报也相当不错。
哔哩哔哩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6%至人民币61.3亿元,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0%,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3%。
广告业务在Q2进入快车道,电商和数码家电是两大驱动力。电商争抢客户、打价格战、花钱找流量,让哔哩哔哩获得了更多预算。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哔哩哔哩高管表示,今年“618”期间,电商客户在哔哩哔哩的广告投放同比增长3倍,哔哩哔哩也为商家带来了50%的新增客户,其中母婴、亲子行业的新增客户率超过70%。
B站毛利同比增长49%,毛利率已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此外,尚未盈利的B站,第二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正向17.5亿元。
滴滴也开始盈利。
虽然是行业老大,但网约车并不是一门典型的好生意。虽然佣金不错,但滴滴在全国范围内做生意的难度比其他互联网平台要大得多。它不仅需要和每个城市级的地方政府打交道,还需要不断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乘客。
但今年第二季度,滴滴也实现了盈利:净利润17亿元。
扭亏为盈的原因很简单:供需发生了变化,司机太多,不需要提供巨额补贴来鼓励司机。公司可以获得与以前相同甚至更多的订单。
生活四大必需品中涵盖“住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代表是贝壳找房。贝壳找房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表现好于第一季度,背后的原因是第一季度因高基数和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调整明显消退,第二季度随着利好政策频频释放,市场逐渐回暖。
2024年第二季度,壳牌净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19.9%,净利润达19亿元,同比增长46.2%,这一净营收数字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138亿元和2023年的195亿元。
虽然现在楼市一片惨淡,昔日的优等生万科也苦苦挣扎,但作为中介的贝壳却始终保持着盈利能力。
3.我们还能回到沸腾时代吗?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普遍经历超级过山车行情。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居民出行困难,被迫居家办公,虽然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但互联网公司却受益匪浅:
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和上网时间都在增加。
原本抵制互联网的人们也被迫开始用手机叫外卖、买东西、看直播、短视频。
与此同时,特斯拉带动了整个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相继上市,其中市值最好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美元。
加之美联储持续实施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中概股尤其是中国互联网股不断受到机构投资者和股民的追捧,充足的流动性投入到中概股中。
作为一只小盘股,哔哩哔哩的涨幅有目共睹,从2019年末的19美元,上涨至2021年2月16日的157.66美元,涨幅超过700%。
整体市值一度逼近600亿美元。
B站被用户亲切地称为“小破站”,但从市值来看,它的规模已经不能用“小”来形容,巅峰时期,房地产巨头万科的市值还不到600亿美元。
今天看这个市值,我仍然惊讶于当时投资者的预期有多高。
在其市值达到顶峰的前一年,2020财年,哔哩哔哩的营收只有120亿人民币,而且增长并不是特别高,同比只有77%。 净利润方面,则亏损31亿人民币。
但当时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足。
这个估值已经够吓人的了。
如今哔哩哔哩用一个季度就实现了过去半年才实现的营收规模,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合计人民币139.1亿元,也超过了2020年底的128亿元。
但如今,B站的市值仅有61亿美元,仅为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蔚来汽车的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1000亿美元跌至目前的84亿美元。
2021年2月18日,腾讯控股股价市值突破7万亿港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当时两个深圳市的GDP总和。
而在腾讯市值达到这一数字的上一个季度,即2020年Q4,实现营收1336.69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Non-IFRS)332.07亿元,同比增长30%。
截至2024年8月28日,市值前十大中概股分别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比亚迪、美团、小米、网易、京东、农夫山泉、携程,总市值达1.2万亿美元。
2020年底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市值前十强分别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京东、小米、农夫山泉、比亚迪、蔚来汽车和贝壳,总市值达2.3万亿美元。
过去,蔚来、美团、百度、京东的市值都超过1000亿美元,现在,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企业只有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
东边三十年,西边三十年。
如今资本市场的变化,已经把这句俗语变成了“三年东方,三年西方”。
这句话体现在中概股上就是:赚钱多了,但是股价却低了,市值低了,没人愿意当股东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