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暂停运营,背后原因引发争议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这一总投资逾8亿元的项目,已运营数年,但由于客流长期低迷,几乎成了一艘“空邮轮”。

文化中心站的吊挂显示屏上,高明轨道投资公司发布的“暂停运营”公告格外醒目。 林春婷 摄

对于“设备设施维修”的说法,一些人并不相信,因为一般来说,轨道交通维修工作应安排在夜间或其他非运营时段,以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干扰,直接停运全线进行维修的情况并不多见。

高明区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高明有轨电车已暂时停运,但何时恢复运营,尚无明确时间表。高明轨道投资公司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告诉记者,恢复有轨电车运营问题,还需进一步评估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顾名思义,这条造价不菲的示范线从一开始的着眼点就更多是“示范”而非“经营”,即希望示范当地发展轨道交通制造和氢能产业的决心,回报预期也来自“相关项目”而非轨道项目本身。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并非高明区独有。

高明有轨电车停运,这个耗资巨大的示范项目是否实现了人们的期待?

停业未满5年

8月27日中午,高明区和富大道上烈日炎炎、车辆川流不息,但大道中间破地而出的铁轨却异常冷清,根本看不到一辆氢动力有轨电车在其上穿梭。

在轨道沿线的文化中心站,醒目的显示屏上显示着高明轨道投资公司的通知:“2024年8月6日起,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安排设备设施大修,大修期间示范线暂停运营。”

不过,这一变化对当地居民的日常通勤影响不大。“平时没人坐这趟有轨电车。”高明本地人陈女士说,她只坐过一次,那次是带孩子去体验一下新奇。作为文化中心站正对面商场的服务员,陈女士日常通勤的首选是乘坐公交车或电动车,而不是附近的有轨电车。

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规划路线南起区客运站,北至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全长17.4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南起中心城区沧江路,北至西江产业新城支湖。线路长6.5公里,共设10座车站,均为地面线路。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暂停运营,背后原因引发争议插图

高明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知乎停车场 林春婷 摄

采访中,“不方便”一词频频出现在市民的评价中。线路短、车次少、运营时间短、车速慢,还要穿越车流量大且宽阔的道路、爬过立交桥,这些都让有轨电车在市民心目中更像是一个流动的摆设,而非一种实用的交通工具。

同时,有轨电车主要服务于高明鹤城新城区,当地居民表示,该区域人口相对较少。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轨道两侧新建的楼房较多,但这些新建的楼房住户并不多。受访市民表示,部分大型楼房还未交付使用。这些因素进一步影响了有轨电车的客流量。

自2019年12月30日正式运营以来,该线路客流一直低迷。官方数据显示,高明有轨电车2020年全年运营客流量27.53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101人次;2021年日均客流量578人次。国家发改委对有轨电车的预期客流要求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0.1万人次/公里·日”。

虽然高明有轨电车2022年及以后的客流数据尚未公开,但根据陈女士等受访者的观察,有轨电车的乘客数量持续减少,尤其是今年以来,车内经常只有寥寥无几的乘客,有时只能看见一位孤独的老人。

有轨电车运营时间也大幅压缩。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官方数据发现,停运前,高明有轨电车最初每日运营时间为7时至20时,但今年已调整为工作日6时55分至9时、16时35分至20时30分,列车间隔也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至30多分钟。也就是说,今年以来,高明有轨电车每天实际运营时间只有6个小时,比初期减少了7个小时。

“这么短的路程,如果错过一趟车,就得等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一个小时,上班就迟到了。”陈女士抱怨道。另外,她家距离始发站有几公里远,如果选择乘坐有轨电车,还需要先转乘公交车或电动车,这增加了出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亏损经营”成为市民避不开的话题。即便在2020年客流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全程票价仅为2元的有轨电车,一年的票价收入也只有55万元(扣除老人、小孩不用买票的情况就更少了),远远不够覆盖运营成本。高明区交通运输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已经是高明有轨电车投入运营以来“收入最好的一年”。

高明有轨电车一期总投资高达8.38亿元,若以2020年门票收入计算,需连续运营1523年才能收回投资。

“示范线”的希望

在高明采访中,当地民众普遍对有轨电车的投资建设和实际运营效果提出质疑,有的表示:“还不如把钱投在公交车上”;有的则表示:“还不如修一座跨西江到西角山的大桥,省得从高明到佛山市区绕一大圈。”

在人民日报“领导留言板”等平台上,网友纷纷提出相关疑问,反映相关问题。高明区交通运输局曾在2023年5月5日的回复中表示:“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一期工程为示范线路,主要功能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氢能产业展示,并非普通通勤线路。”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氢能产业被视为高明区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之一,高明有轨电车将这两大产业有机结合,成为“示范”。

全球首条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暂停运营,背后原因引发争议插图1

高明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知乎停车场 林春婷 摄

公开资料显示,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原计划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7年建成,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17年才开工建设。一位参与该项目投资建设洽谈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各方利益综合的结果,各有所需。他表示,对高明区来说,投资建设高明有轨电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吸引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将产业落户高明。

早在2013年,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2014年中国南车与中国南车合并后更名为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青岛四方公司”)就与佛山市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明高建公司签约,三方共同出资5亿元成立佛山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步发布规划建设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2014年,中车青岛四方公司的子公司佛山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中车四方公司”)在高明注册成立,高明有轨电车也是其落地高明后斩获的两大订单之一。

高明轨道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股东包括佛山市高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佛山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持股20%。

2019年12月30日,高明有轨电车终于正式投入运营,当地官员称这是全球首条商业化氢动力有轨电车在佛山高明正式投入运营,这一举措将载入中国氢能产业乃至世界氢能产业发展史册。

同样是在2019年,高明引进了广东太极动力、松兰(科曼斯)日系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按照高明区当时的设想,未来将逐步打造以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基础设施、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及动力总成、下游装备制造等各个环节。

2019年,《佛山模式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和《佛山市高明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其中,《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高明区氢能产业将吸引和培育20家氢能及燃料电池龙头企业,产值达到320亿元,占新兴产业总产值的35%,并以“中国氢能城”为建设愿景,力争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区。

然而,高明有轨电车在实际运营中却遇到了不少挑战,由于该线路规划为地面线路,与道路交通共享路权,为避免干扰中心城区交通,线路设计经过多次调整、缩短,这也是目前高明有轨电车客流量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明区政府官网显示,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一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方式,一期项目总投资8.38亿元,项目公司由中标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代表共同组建。

高明区交通局一位官员透露,仅2023年、2024年,高明区交通局用于有轨电车的财政预算支出(即财政补贴)就超过3600万元。

不过,根据高明区交通局历年公布的部门预算,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到了2023年,高明区为高明有轨电车开通安排的财政预算支出已达3.77亿元。其中,2020年预算支出450万元(根据2021年数据,最终增加到3240余万元),2021年预算为1亿元;2022年,线路运营财政预算支出也为1亿元;2023年预算上涨至1.45亿元,主要是“按照《佛山市高明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一期项目PPP特许经营合同》支付包括项目可行性缺口补贴在内的资金以及甲方按照合同需要开展的客流核查、定期审计等相关工作费用”。

记者未了解上述财政预算支出与一期工程总投资8.38亿元之间的关系,但考虑到2023年高明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亿元,支出高达55.55亿元,每年用于有轨电车运营的财政支出对地方财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它有多有效?

面对高明有轨电车的运营困境,当地政府曾召开过相关研讨会。其中,在2023年3月的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运营发展交流会上,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李建民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高明有轨电车“作为商业化的氢动力有轨电车,它的运营成本、运营数据等,都为这个行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当地政府希望这趟有轨电车能起到吸引人才的样板作用,从目前的效果看,轨道交通、氢能两条产业链上的企业确实都落户高明区。

在2023年3月份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运营发展交流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明有轨电车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批氢能产业项目落户高明。如中车四方高明氢燃料电车制造基地(即佛山中车四方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广东太极动力(氢)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开发生产项目、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基地项目等。”

据佛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邦勇介绍,该公司生产基地拥有每年300辆现代有轨电车或150辆地铁车辆的强大生产能力。不过,这300辆有轨电车的生产计划目前还不明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