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新闻(记者 李浩南 郑炜)延长县位于延安市东部,因延河自西向东流入黄河而得名,有“中国梨果之乡”之称,经过多年发展,全县现拥有苹果30多万亩,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蛋”。2023年,延长县苹果产量达40.2万吨,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
那么延长县苹果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并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改善品质 提高效率 提升品质
“新建果园的土地必须进行深耕、深松。”
“树刚栽种时,要多注意浇水、施肥,促进果树根系的发芽和生长。”
近日,延长县七里村街道佛古源村田野间,苹果种植户在苹果园里忙碌劳作,一派忙碌景象。
“我家的苹果园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树龄老,病虫害严重。”刘福平是佛古源村的一位苹果种植户,他拥有18亩的果园,由于果树老化,加上病虫害的影响,管理改造费时费力,苹果品质、产量、利润逐年下降,这让刘福平下定决心改造老果园。
“今年我整治了6亩果园,栽种了琴翠、瑞雪两个新品种,相信整治后新品种的果树效益会很好。”刘福平高兴地说。
据悉,今年延长县计划建设新品种矮化密植园470亩,其中佛古源村建设173亩。“在矮化密植园建设中,我们引进绿砧矮化果树苗,栽植品种为秦翠与瑞雪,配套授粉果树为金星金。绿砧苗主要优点是主、侧根发达,地上固定性好,抗逆性强,易分枝,形成快,结果早,产量相对较高。”“预计明年果实早产,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第四年进入丰产期,预计亩产可达1万斤左右,产值约5万元。”延长县果业中心技术员罗青说。
延长县果业中心副主任李二龙介绍,近年来,延长县通过学习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品种改良项目,推行“3332”模式,加快老旧果园改造,建设防冰雹网,不断推广应用新、优、规范技术,逐步完善防灾减灾设施,苹果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
“到2023年,延长县将完成老果园间伐4600亩、老果园改造5000亩、建设两个美丽果园、打造三个优质高效果园、推广‘3332’模式1万亩、推广旱地节水技术4万亩、防雹网覆盖5096亩。”李二龙说。
这长串闪亮的数据,是延长县着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2023年实现苹果产量、产值重大突破的基础。
模式创新 保障有力
“种苹果除了极端天气,最大的担心就是市场价格的波动。现在有了‘保险+期货’,我们就放心了,可以安心发展产业了。”延长县罗子山镇同居村村民李文胜说。
李文胜所说的“保险+期货”,是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特性,将苹果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的保险产品。
“2023年我们最终结算价是每吨8880.49元,可拿到每吨143.2元,共计赔付金额6981元,月底前将赔付完毕。”人保财险理赔员闫建华说。12月份,闫建华来到延长县张家滩镇张家滩村王小明家,确认王小明购买的苹果“期货+保险”价格保险的赔付情况。2023年,王小明种苹果39亩,年产15亿元,当年卖7.2元,但现实中并没有卖出这么高的价格,按照合同约定,王小明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付。
2017年以来,在证监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联合延长县全力推进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围绕解决苹果产业“同果不同价”“丰年歉收”等难题,积极探索金融支农惠农模式,推动农业保险向多元化、深层次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果农和经营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为苹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苹果期货价格保险项目的主要运作模式是:果农通过保险公司购买苹果期货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苹果场外期权实现再保险,期货子公司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当价格下跌时,期货子公司向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向果农进行保险理赔,从而为果农的收益提供保障。
2022年,为了让金融产品惠及更多农户、企业、合作社,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联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及12家期货公司,投资约275万元推出升级版苹果“保险+期货”产品,苹果“订单采购+期货”,即苹果企业与果农签订订单合同,约定苹果生产标准和底价,进一步保障果农收益,促进苹果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公司吸引果农参与,大家齐心协力,在苹果销售上拥有议价能力,不再是果商说了算。同时,管理与生产分开,果农可以专心种好苹果,公司按照标准统一技术、提供服务、提供农资、指导销售,最终形成农户与企业分工更明确、产业发展更合理的双赢模式。”延安中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银芳说。
苹果“保险+期货”、“订单收购+期货”有力保障了农户利益,稳定了经营,促进了产业发展。据统计,2017年以来,延长县共实施苹果“期货+保险”吨,覆盖亩,涉及果农11547人,共计补偿元,户均补偿4011元。同时,果农利用期货工具进行价格谈判,降低市场和灾害风险。2019年,开花期霜冻灾害导致苹果减产8%,但整体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0%,总收入增长20%。累计实施苹果政策性保险32.73万亩,参保果农21915人,共计赔付9055.46万元,有效减少了农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链式思维助力发展
延伸、补充、强化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延长县交口镇是全县苹果产业大镇,2023年交口镇(苹果)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公布的重点产业名单。近年来,该镇突出苹果产业作为主业,加快构建集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纸箱包装等环节提升、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果品产业体系。
2023年,交口镇经过市场调查、比较、分析、研判,根据年套袋苹果需求量2.2亿余只、周边苹果生产乡镇果袋需求量大的特点,在段家河村建设了集体经济果袋厂。据悉,该果袋厂今年预计生产果袋4万箱,收入6万余元,不仅发展壮大了段家河村集体经济,延长了苹果产业链,还可以让果农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苹果果袋。
延长县始终按照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坚持建基地、扩规模、强龙头、补环节、聚集群,不断健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延长县NFC苹果汁生产加工厂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据项目负责人姜伟泽介绍,预计今年7月份项目全部建设完成,10月底投入使用,此项目填补了延长县在苹果深加工领域的空白,提高了苹果的附加值,促进了果农收入,增加了财政税收,吸纳了就业岗位。
此外,延长县还引进了中华供销延长果业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项目预计年产勾兑果酒1万吨,营业收入3966.6万元,通过加工可直接就业50余人,带动季节性就业人员1.5万人(次)。
“好苹果要卖个好价钱。”在苹果产业链发展中,延长县坚持建网、联网并举,努力打通苹果贮运、销售全链条,打通各环节瓶颈制约。苹果产业体系已形成组织有序的企业、营销、流通市场。已建成7条智能化水果分选线,全县冷(气)藏能力达到8.7万吨,水果加工企业3家,果网、果袋、纸箱、有机肥加工企业12家。
产业兴则农民富,产业兴则县强。延长县将坚持“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苹果产业“五大工程”,完善“四大体系”,精心打造“五大好果园”和县级核心区,在稳步推进老果园“矮树换高树”的同时,以精深加工为延伸产业链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苹果酒、苹果汁深加工项目,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要素,坚持把拉长、补齐、强化苹果产业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举措,推动延长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