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些东西并不健康,建议赶紧扔掉!
1. 饮料瓶
不仅我们的父母舍不得扔掉用过的饮料瓶,当饮料瓶大量生产时,就连我们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因此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二次利用的方法,比如用方瓶来包装粮食,密封性好,节省空间,而且一目了然。
或者与挤压瓶盖搭配使用,它是挤压瓶的最佳替代品,可以用作油瓶,可以精确、方便地控制用量。
这些看上去是利用废物、保护环境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实际上却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隐患还很大。
因此,有些塑料瓶上会有明确的标识“此瓶仅供灌装,请勿重复使用。”然而,即便如此,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不建议的原因是大部分塑料瓶都是PET材质,时间一长就会析出增塑剂。
而且,一旦内容物发生变化,如原来用来装水的瓶子,现在用来装油,迁移出的塑化剂可能会增加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最终迁移出的塑化剂会溶入食物中,被吃进胃里,危害健康。
此外,大部分PET瓶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一旦遇到酸性或碱性环境就会析出,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强烈的干扰作用。
至于有些油瓶、酱油瓶,为啥还用塑料瓶装着卖呢?
原因是虽然都是塑料瓶,但也是为盛装物品量身定制的塑料瓶,有的耐酸,有的避免与油脂混合,其实如果你细心感受材质的硬度,就会发现差别。
另外,瓶底的三角形回收标志再次提醒我们它是可以回收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把破损的部件卖掉,而不是自己重新利用。
2.旧电饭锅
家里的电饭锅用了没多久涂层就掉了,关于电饭锅涂层掉了为什么不能用,其实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我们的父母也是整天刷手机,迟早会知道涂层的用途只是为了防止内胆接触食物,如果只是轻微掉落的话,其实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当然这是在购买了绝对正规的产品,涂层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的信心,一旦是不正规的产品,“涂层掺米”也是会有问题的。
真正值得重视的是,除了涂层之外,还存在铝析出的问题。
虽然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但长期摄入会对神经系统和骨骼造成一定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减少涂层+铝的双重伤害,建议避免使用涂层已脱落的电饭煲内锅。如果涂层有轻微脱落,也要注意避免烹饪酸性食物,以减少铝的析出。
另外从易用性和清洁度来看,电饭煲的涂层一旦有一点点脱落,就会开始粘在锅上,难以清洗,滋生细菌等,使用的体验其实并不是很好。
而且内锅坏了不代表电饭煲坏了,兼容的内锅很多,价格也不算太贵,坏了花小钱换一个就行,比身体出问题去医院好多了。
3. 廉价而精致的旧餐具
说实话可能很多人不愿意听,大量劣质、花哨的餐具流入早市、小店、农贸市场,最后流入寻常百姓家。
本来陶瓷餐具就是高温烧制的,所以不管是不是品牌都无所谓,但问题是有些劣质餐具会混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例如釉上彩制作成本较低,损耗也比釉下彩少,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但在使用过程中,颜料会脱落,增加了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风险。
关于这一点,不只是我父母,我也曾陷入过这样的陷阱。我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漂亮的盘子,但用了很久之后才发现它有釉质覆盖。当我用指甲轻轻刮擦有颜色的部分时,很明显是一层涂层。
更可怕的是,这些危害都是看不见的,长期摄入会影响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尤其是铅对儿童的影响尤其严重,还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等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们该如何选择陶瓷餐具才安全呢?
正确的思想永远是当你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
国家标准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规定,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除需进行迁移限量等理化检测外,还要求有标签,标签内容必须包括名称、材质、生产者、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等。
也就是说,只有贴有标签、符合国家标准的陶瓷餐具才是安全的,可以与食物接触。
除了购买新物品时留意外,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检查家里现有的餐具。
4.旧毛巾
我的父母是不会在毛巾破了之前就换的,为了说服他们,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你不检查的话是不会知道的。检查后你会发现继续使用旧毛巾弊大于利。
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毛巾变硬,严重的话毛巾会变得硬得直不起身,除了水质硬以外,水中的钙镁离子会沉积在毛巾上,还有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油污附着、色素沉淀、细菌滋生等形成的生物膜(细菌的家园)微结构。
即使经过彻底清理之后会有所缓解,但却无法完全清除。
还有臭味,毛巾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吸附皮肤上的油脂、皮屑等,这些杂质就成了细菌的滋生地,一旦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发出臭味。
这个阶段一般需要一定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毛巾一般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进入发臭的高峰期。
因此,要养成定期更换毛巾的好习惯,否则,毛巾很有可能从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载体,进而蔓延到面部,引发皮肤炎症或其他问题。
5. 内衣穿了半年以上
一直以来都有传说内衣要定期更换,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因为才戴了几个月,还跟新的一样,不舍得扔掉。
但其实内衣和毛巾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担心成为细菌的携带者,进而危害人体。这一点很多权威媒体和机构都做过测试,我就不多说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清洁度会下降,舒适度也会下降。
内衣穿几个月后就会逐渐变形、褪色、失去弹性,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裤裆卡住、穿紧身衣服时内裤边缘鼓起等问题,当真的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还是比较尴尬的。
而且吸湿效果和透气性会随着穿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差,而这两者正是引发多种疾病的诱因。因此,从健康角度而言,花几十块钱更换内裤是微不足道的。
6. PVC拖鞋
我们父母那一代很多人对拖鞋的材质并不了解,只看款式和价格。
然后我买了一双最便宜的拖鞋——PVC拖鞋。
不用我说,穿过的人都知道,它的脚感很硬,容易引起脚臭,而且污垢其实很容易渗入到材质里面,看起来很脏,也很难洗干净。
其实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PVC材质本身的缺陷,它的发泡孔隙较大,脚感较硬,长时间穿着后,脚上的汗液、皮脂就会渗入这些孔隙中,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各种厌氧菌,从而产生洗不掉的臭味。
相比毛孔较小的EVA材质,穿在脚上感觉更加柔软,而且没有毛孔藏污纳垢,所以不再发臭、不脏,即使穿了几个月的拖鞋,脚底也会比之前的内衬更干净。
7.竹浆纸
关于纸的文章很多,单从材质上看,有木浆、竹浆、纤维;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原生木浆的,也有非原生木浆的,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品牌甚至会贴上“100%原生木浆”的标签。
其实从这个规则不难看出:
木浆或竹浆并非原生原料,而大多是二次回收原料。
若标明为原装,仅代表为全新材料,不排除添加了其他全新材料的可能;
品牌上之所以标明100%原生木浆,是因为只有新木浆含量为100%才能这样标注。
比起那些难以记住的国家标准数字,向父母解释这个道理也许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8.PC水杯
前阵子,大肚杯惹了不少祸!搞笑的是,只拔出了大肚杯,导致不少人都认为大肚杯有害,不能用!
殊不知,这背后的真正元凶就是PC水杯,不管做成大肚腩还是无肚腩造型,只要是PC材质的,使用起来都是不健康的。
至于原因,也是大肚杯不能使用的原因。
首先它的最高耐热温度只有80°,加入开水后就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直接影响人体生殖系统的健康。
其次,它的耐酸碱性较差,就连常喝的果汁、碳酸饮料都可能对它造成腐蚀;
而且PC材料在受到阳光、高温等照射时会加速老化,而老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中。
不光是家长,就连姐姐弟弟也要注意,这种水杯哪怕是街头赠送的,或者直播间0.1抢的,为了健康,也不能用。
9. 保质期短和过期食品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其实更准确的叫法是保质期,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食用,才能保证最佳的口感,也就是说,过期并不代表就坏了。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保质期较短的食物。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大部分都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或者保鲜剂。
此时的保质期才是真正的保质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食用,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了。
另外,这类食物需要严格按照储存要求来储存,如果储存条件不满足,在保质期内也有可能变质。具体种类的食物也给大家找到了,大家可以参考上图进行储存和食用。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