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修改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强化专业性要求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改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强化专业性要求插图

证券交易网点。(图片来源:)

加强投资者专业要求

据了解,此次《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改共涉及30条,其中修改22条,新增6条,删除2条。

具体而言,本次修改的重点是增强网下投资者专业性、优化注册条件、与科创板新股市值分配制度相协调、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行为管理。

“新规的实施,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不正当竞价行为带来的负面舆论和市场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新智慧新质量生产力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征求意见稿强化了场外投资者的专业要求。场外投资者作为具有专业研究和定价能力、在新股发行一级市场中发挥价格发现重要作用的参与者,其询价、申购行为对新股发行有着重要影响,事关发行人和其他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新股发行的成败。因此,场外投资者应当对发行人进行深入研究,作出专业的价值判断,切实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场外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征求意见稿在注册条件、业务开展环节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薪酬约束,明确机构投资者应当建立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薪酬考核机制,设置首次公开发行证券风险业绩考核指标,对报价的客观性、审慎性进行回溯性验证。相关指标或验证结果应当纳入研究员、投资决策人员业绩报酬递延支付或回报机制,并定期向协会报告。此外,征求意见稿明确一般机构和专门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个人均可申请注册成为场外投资者。

设定风险绩效评估指标

袁帅认为,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一项,要求场外机构投资者设立首次公开发行证券风险绩效评估指标,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影响也很大。

“通过设置风险绩效考核指标,对报价的客观性、审慎性进行追溯验证,可以促使场外机构投资者在报价时更加谨慎客观,减少盲目跟风、操纵市场等不当行为,提高新股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和市场稳定性。要求场外机构投资者建立薪酬考核机制,将相关验证结果纳入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或退还机制,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确保定价团队成员的行为符合规范。”袁帅说。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记者表示,这一机制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薪酬与责任挂钩,让投资者不再只注重短期收益,而承担更多长期责任。另外,“定期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提高了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提升市场的规范化、公平化。

此外,新规进一步优化网下投资者登记条件,强化对网下投资者的诚信约束和持续经营能力要求。在征求意见稿中,对网下投资者的登记要求增加了最近12个月内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营异常名单、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人名单,最近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未被依法采取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行政重组等风险处置措施等。

严把注册口岸,加强监管

为落实从严监管要求,新规明确提出,要严把注册端口,加强场外投资者队伍建设,对故意隐瞒重要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场外投资者、配售对象场外投资者注册申请,将予以驳回或者不予注册,限制其一年内再次提交申请。

袁帅表示,对于违反规定的场外投资者,新规将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如限制其参与场外询价、配售业务等,此举将增加违规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可以增强市场对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信心,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新规的实施,也将鼓励网下投资者不断探索和尝试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袁帅说。

张雪峰认为,此次规则变化虽然意在加强监管和风险管控,但也需要在市场活力与监管力度之间寻找平衡。过于严格的业绩考核和回溯机制,可能在短期内抑制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创新企业、高风险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导致部分投资者更加保守,进而影响市场融资效率。因此,如何在风险防控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找平衡,将是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