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侧,《意见》提出“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
供给侧,《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用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资源回收利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表示,消费领域绿色转型需要源头、过程、终端等各个环节协调配合。
中国数字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的发力,不仅可以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更加环保的消费习惯,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这一全方位的支持举措,有望大幅提升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认可度。”
《中国电商绿色发展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者了解绿色消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绿色产品、交易闲置物品等方式积极践行绿色消费。《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73.8%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优先考虑绿色环保产品或品牌。
绿色消费观念的培育与国家政策导向息息相关。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具体领域鼓励绿色节能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并取得积极成效。比如针对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今年初中央决定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替换计划。随后相关政策不断落地,绿色节能成为重要鼓励方向。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相关绿色产品销售呈现回暖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7%,比6月份加快9.8个百分点。绿色智能产品供给持续优化,高效家电、智能家电销售增速快于家电、视听设备类平均水平。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7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87.8万辆,同比增长36.9%,渗透率首次突破5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金涛表示,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绿色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消费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家电、食品、服装等多个行业,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刘金涛还表示,推动绿色消费不仅是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也是我国大力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健全绿色消费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为此,《意见》提出“建立完善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建设,完善能源效率、水效率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这些机制不仅能促进绿色消费增长,还能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洪勇说。(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