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新上市企业仅 54 家,券商 IPO 极端环境八大极端数据曝光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以下是来自IPO市场的八个极端数据:

一是,今年已经过去近四分之三,今年IPO数量和募资额仅为去年全年的六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二是今年以来市场IPO募资总额仅相当于去年单一头部券商IPO募资额;

三是仅有22家券商有IPO项目,仅为去年同期48家券商的一半;

四是券商IPO数量较少,甚至仅为去年同期的零头,去年保荐10只IPO的申万宏源证券今年没有保荐任何IPO。

五是IPO终止357只,其中因撤材料终止351只,同比分别增长96.15%和107.69%;

第六,目前接受审查的公司数量仅有338家,还不到去年同期806家接受审查公司的一半;

七是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新申请注册公司仅有2家,去年同期为691家;

八是证券公司IPO保荐及承销费收入26.49亿元,同比下降84.39%。

IPO募资额不及龙头券商年募资额

今年已经过去近9个月,今年IPO数量只有去年的六分之一,融资额只有九分之一。2023年共有313家公司上市,共募资3520.55亿元;2023年同期共有235家公司上市,共募资2958.7亿元。

今年市场IPO募资总额不及龙头券商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去年IPO募资总额。2023年,IPO实际保荐承销募资额超百亿元的公司共有7家,分别是海通证券(569.33亿元)、中信证券(501.85亿元)、中信建投(421.14亿元)、国泰君安(411.42亿元)、中金公司(328.41亿元)、民生证券(205.55亿元)、华泰联合证券(149.71亿元)。

据易东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仅有22家券商有IPO项目,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2023年同期,共有48家券商有IPO保荐项目。

IPO保荐项目个位数

面对极度恶化的IPO市场环境,投行业务量严重萎缩,年内如果能完成6只企业IPO,就能成为行业老大。

年内新上市企业仅 54 家,券商 IPO 极端环境八大极端数据曝光插图

年内券商保荐的IPO数量仅为个位数,以下为年内各大投行IPO表现:

中信证券保荐IPO6只,去年同期26只,减少20只;实际融资67.73亿元,同比下降85.37%;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3.77亿元,去年同期27.33亿元,同比下降86.21%;

中信建投保荐IPO6只,去年同期24只,减少18只;实际融资36.18亿元,同比下降90.43%;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2.24亿元,去年同期20.15亿元,同比下降88.88%;

华泰联合保荐IPO5只,去年同期为13只,减少8只;实际融资59.13亿元,同比下降52.08%;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3.70亿元,去年同期为8.96亿元,同比下降58.71%;

民生证券保荐IPO5只,去年同期16只,减少11只;实际融资39.83亿元,同比下降76.67%;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2.89亿元,去年同期13.65亿元,同比下降78.83%;

海通证券保荐IPO5只,去年同期保荐15只,减少10只;实际融资32.57亿元,同比下降93.46%;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2.49亿元,去年同期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18.09亿元,同比下降86.24%;

国泰君安证券保荐3只IPO,相比去年同期12只,减少9只;实际融资20.18亿元,同比下降94.3%;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1.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3.21亿元,同比下降90.31%;

中金公司保荐IPO3只,去年同期为11只,减少8只;实际融资14.96亿元,同比下降95%;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1.07亿元,去年同期为9.57亿元,同比下降88.82%;

国金证券保荐IPO2只,去年同期为11只,减少9只;实际融资7.62亿元,同比下降87.61%;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0.69亿元,去年同期为5.41亿元,同比下降87.25%;

国信证券保荐IPO1只,去年同期10只,减少9只;实际融资12.08亿元,同比下降83.82%;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7.7亿元,去年同期47.1亿元,同比下降83.6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投行今年没有开展IPO保荐承销业务,申万宏源证券今年没有开展IPO保荐承销业务,去年同期该公司承销了10只IPO业务,收取保荐承销费用4.19亿元。

券商今年以来IPO保荐及承销费用收入为26.49亿元,去年同期为169.73亿元,同比下降84.39%。

接受审核的公司数量仅为338家,而去年同期为806家。

目前,55家券商有IPO项目在审,各行业在审公司总数为338家,较去年同期的806家下降58.07%。

年内新上市企业仅 54 家,券商 IPO 极端环境八大极端数据曝光插图1

排队审核公司数量方面,中信证券位居第一,有36家公司;中信建投位居第二,有23家公司排队;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民生证券各有20家公司在审核。

海通证券18家,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各16家,招商证券、国投证券各14家,东方证券12家承销保荐公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兴证券、长江证券、东吴证券各8家,浙商证券7家,开源证券6家。

中泰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各有5家公司,兴业证券、天风证券、德邦证券各有4家公司,西部证券、东莞证券各有3家公司,光大证券等11家券商各有2家公司,华西证券等17家券商各有1家公司进入审核队列。

仅有两家新公司申请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随着审核队列不断缩短,企业申请数量急剧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今年新增申请人数仍有32人,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2023年同期新增申请人数为331人。自7月1日以来,近两个月没有新增申请人。

申报的32家公司中,30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357家IPO被终止,351家IPO撤回材料

不容忽视的是,撤诉率过高是导致在审案件数量快速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

年内,沪深京三交易所终止审核IPO公司35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75家,增幅96.15%;其中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的351家,占比98.32%,较去年同期增加182家,增幅107.69%。2023年同期,IPO终止审核182家,其中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的169家。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