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不是指我们活了多少年。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198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7.77岁,2000年提高到71.40岁,2015年提高到76.34岁,2020年提高到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以后的数据我没找到,好像没有公布过。
很多人看到相关数字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能活多少年吗?说实话,不是的。
预期寿命是多少?
人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计算出某一年新生儿的平均预期寿命。如果人口已经成年甚至老年人,那么剩余预期寿命就只能根据未来的死亡率来计算了。这时候人的年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大大超过零岁时新生婴儿的预期寿命。
比如,这里有一份暖心的2013年美国参加社保人群寿命表。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76.28岁,女性81.05岁。但到了60岁时,男性预期寿命依然是21.48岁,女性依然是24.46岁。也就是说,当年60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1.48岁,女性是84.46岁,大大超过了最初的预期寿命。
因此,如果按照目前我国人均寿命78至79岁估算,60岁以上老人的预期寿命可达22至25年。
预期寿命的特征。
其实,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女性的预期寿命要远高于男性,这可能和我国退休制度所揭示的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至10年的信息不一致。
我们的退休制度,为了保证养老保险体系的收支平衡,并没有规定养老金领取的时间,而是当初在我国工资福利较低的时候就制定的,到现在也没有变。预计在十四五结束前,会逐步出台延迟退休的政策。
女性则无需过于担心,由于家庭角色和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要么要求男女同龄退休,要么女性提前退休,女性比男性晚退休基本是不可能的。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退休年龄越晚,平均死亡年龄越早。这虽然和人们认知中压力大、死亡率高相符,但却缺乏科学数据支撑。过去几十年,我国人均寿命一直在提高。这其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这两个因素正是影响人们寿命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我们通过对比北京、上海和西藏西部的预期寿命,2021年北京的预期寿命为82.47岁,上海为84.11岁,显然北京和上海的预期寿命更高,虽然西藏的退休年龄普遍较早。
一般来说,预期寿命只是某一年的一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谁也不能保证预期寿命就是自己能活到的寿命,当然,很有可能会更长。#人均预期寿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