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黄青少年频道
作者:黄青春 商业消费首席撰稿人
题图|视觉中国
毫无疑问,腾讯非常擅长赚钱。
8月14日,腾讯向市场提交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综合业绩:营收同比增长8%至1611.7亿元,增速略有减弱;净利润同比增长82%至476.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53%至573.13亿元。
利润巨幅增长的核心原因是多个高毛利率业务(国内游戏收入、视频账号广告收入、小游戏平台服务费、视频账号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推动Q2毛利同比增长21%至858.95亿元,经营利润(Non-IFRS)同比增长27%至584.43亿元,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7%提升至53%,延续了“稳中求进、增量先行”的增长势头。
概括起来,腾讯的各项核心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净利润、毛利润、营业利润持续跑赢收入增速——如果以更长远的时间轴来看,收入已经实现连续7个季度的增长。
如果说2023年下半年腾讯还没有彻底从外部压力的困境中恢复过来,那么2024年上半年它已经彻底恢复过来了。
游戏终于站起来了
如果你慢慢展开腾讯的财报,就会发现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三大主营业务的收入均有所增长,而且各项业务整体占比与上一季度相比变化并不大。
先说腾讯基础增值服务,Q2营收同比增长6%至788亿元,主要得益于腾讯国内及国际游戏业务的增长,旗下两款王牌游戏《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的游戏收入终于恢复同比增长,意味着低迷了几个季度的游戏业务终于站了起来。
综上所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财报中表示,Q2国内和国际游戏收入的增长是基于几款常青游戏的用户粘性,以及多款新游戏的成功推出。
先看国内市场,腾讯游戏收入同比增长9%至346亿元,为近四个季度以来的最佳同比增长率(市场预期在5%左右),这极大提振了IEG(腾讯互动娱乐集团)的士气。
本来,受到季节因素影响,Q2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呈现下滑趋势,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4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25亿元,降幅约2.7%。
不过,腾讯旗下多款游戏如《战地铁锹》、《穿越火线手游》、《暗区突围》等在国内市场表现稳定。财报中特别表扬的《》,自2023年7月上线至今已满一年,单日最高在线人数突破100万;Q2上线的新游戏《地下城与勇士:起源》是腾讯今年发布的重磅产品之一,财报透露其直接激活了百万IP粉丝,被腾讯视为下一个长盛不衰的游戏。
这并非腾讯的盲目乐观,自上线以来,《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一直稳居iOS畅销榜前3,数据显示,其6月活跃用户突破2000万。在7月发布的全球收入榜单中,《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以近1.6亿美元高居榜首。
高盛研究报告显示,本季度腾讯包括《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内的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7%,增幅高于今年一季度的11%,表明腾讯游戏复苏正在加速。
事实上,在腾讯游戏扭转下滑趋势之时,虎嗅就判断当地市场已基本恢复增长活力,但当时受到财务递延经营的影响(腾讯当季度的游戏收入并不会立刻确认为收入,财报披露的游戏收入往往反映的是一两个季度前的经营状况)——若剔除这一因素,DNF手游在7、8月持续霸榜畅销榜,《和平精英》加速回暖,而《极品飞车:集结号》在新品《世界革命》的加持下,Q3财报中游戏业务的表现必将持续上涨。
当然,腾讯游戏业务能再次站起来,和过去一年来的自我修复分不开:
放眼国际市场,海外营收同比增长9%至139亿元。
首先,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将缓慢复苏。伽马报告显示,全球游戏行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Tower数据也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外手游收入将延续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趋势,App Store和Play渠道合计收入同比增长6%至325亿美元,Top 30手游海外收入合计环比增长15%至45亿美元,回到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
第二,随着游戏市场的回暖,多款腾讯游戏在国际市场表现不俗。新游戏《爆破小队》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据官方数据显示,该游戏上线首日收入达110万美元,下载量超过3000万次,是目前最成功的游戏之一。据Tower统计,《爆破小队》上线至今收入已超过5000万美元。
此外,旗下《荒野乱斗》增长势头持续走高,第二季度DAU(每日活跃用户)创下历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长10倍;根据Tower统计,《荒野乱斗》Q2每日活跃用户数位居国际手游市场第三名。
此外,腾讯自研游戏也在加快出海步伐。如《王者荣耀》国际版于6月20日全球上线后,首月下载量突破5000万,进入东南亚畅销榜前十。《暗区突围》PC端游戏海外版《竞技场:决战沙场》近日开启不限量测试,在Steam愿望单中位列国产游戏第二。
难怪摩根士丹利此前曾乐观预测腾讯游戏国际市场收入可同比增长40%-50%,加上国内市场多款老游戏的复苏,预计下半年腾讯游戏收入增速可达13%。
视频账号继续领先
广告业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9%至299亿元,但增速较前四个季度有所放缓。
虎嗅研究了腾讯Q2财报发现,广告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三点原因:
具体来说,腾讯广告平台的升级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工程,AI效率提升短期营收增长空间有限。微信才是最漂亮的“孩子”——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微信和拼多多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进一步增长至13.71亿,环比净增1200万,当之无愧地成为国民APP的顶级水准。看看国内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就能知道微信的渗透率有多么恐怖。
在庞大用户基础支撑下,微信正加速从“社交渠道”向内容生态演进,小程序、小游戏、视频账号等数据表现呈现井喷态势。
首先,视频号不负“全村人希望”的期望,视频号总用户时长同比增长超20%,接近微信人士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信团队推荐算法的增强,以及更多本地化的内容——帮助微信继续从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平台抢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并通过拓展商品品类,鼓励更多内容创作者参与到直播带货中来,从而强化视频号的直播带货生态。
一个参考数据是,腾讯去年(2018年)披露视频账号给广告业务贡献了30亿,占比超过12%——要知道,那时候微信的商业化才刚刚起步,如今贡献曲线只会越来越陡峭。
“微信团队正在系统性地加强交易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购物体验,并为商家促进销售。”上述人士认为,8月视频商店升级为“微信商店”,正是为了加速微信生态流量向视频号的转移。
此外,有电商服务商向虎嗅表示,抖音电商在高速发展中不断抬高电商门槛,部分商家已经跟不上抖音的玩法。“不断给创作者和商家增加压力,刺激更多创作者尝试视频号,倒逼视频号成为品牌的增量场景”——在这背后,视频号基于人>货>场的先天优势,深度挖掘社交关系链的交易需求,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新交易场景。
其次,小程序的势能正在加速释放:一个可参考的数据是,腾讯在财报中披露,通过小程序促成的交易额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
尤其是依托小程序生态的小游戏日益火爆:微信小游戏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用户使用时长的持续增长带动小游戏总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这背后,微信小游戏已累计服务超过40万开发者,DAU过百万的游戏超过60款,季度收入过千万的游戏超过240款。
据统计,1-7月APP游戏计划买量为2.8亿,同比微增14%;1-7月小游戏计划买量为1.2亿,同比增长75%,高出上半年小游戏市场规模60%的增速。
很多读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出海、短剧、小游戏被称为2024年最热的三大趋势,尤其是小游戏(不需要下载App,“寄生”于微信和抖音小程序生态)正在成为字节跳动和微信正在抢占的新领地。
虎嗅认为,微信与抖音在小游戏领域的博弈不能仅从游戏层面解读,要理解两家公司持续投入的逻辑,必须跳出游戏思维——某种程度上,微信与抖音都在押注小游戏。小游戏并非简单布局游戏赛道,而是将小游戏作为一个高互动的广告池:小游戏即点即玩的特性可以充分利用广告曝光,缩短链路,而高频、刚需、场景化、大DAU则可以通过广告组件完成内部商业循环。
小游戏的快速发展甚至迫使苹果迫使腾讯“封堵”小游戏的支付漏洞,以防止开发者将用户引导至外部支付系统以规避苹果的佣金。对此,腾讯高管表示,“我们希望以一种经济上可持续、公平的方式将其商业化。”“我认为对当前情况的性质存在一些误解,即我们目前并没有通过应用内购买(绕过支付)在 iOS 上销售小游戏来将其商业化。”
最后,腾讯视频上半年的表现还是相当亮眼的,绝对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当腾讯视频押注《花城》和《冰猎人》时,虎嗅就预测《庆余年2》的数据一定会让腾讯视频再次挤进财报。《庆余年2》《玫瑰的故事》《向往2》都呈现出漂亮的数据曲线,《庆余年2》和《西游记》包揽了2024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平台播放量前两位,直接带动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13%至1.17亿。
当然,这背后,阅文集团结合新丽传媒成熟的制作资源和丰富的运营资源,为腾讯构建了“上游IP+下游制作”的联动模式,强化了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
腾讯千亿“触底反弹”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成为腾讯近年来调整增长路径的“新宠”: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降至4%,为近6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增长放缓至个位数低百分比。
腾讯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商业支付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改善,导致消费贷款服务收入下降。坦白说,消费疲软是不争的事实,这自然会导致支付和信贷收入承压。一些高度受市场变化和监管影响,这里不再讨论。
至于企业服务业务,经过去年的调整后,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这得益于自研业务的扩张(例如SaaS、PaaS商业化加速,多个行业头部客户渗透率超过50%),以及企业微信商业化程度提升和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增长带来的收益。
具体来说: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度腾讯云全面升级大模型知识引擎、图片创作引擎、视频创作引擎三大PaaS产品,整体性能较上一代提升50%,让大模型零门槛“开箱即用”,并逐步构建起TDSQL(数据库)+(操作系统)+TCE(专有云)+TBDS(大数据)的全栈国产软件体系,全面适配国产主流软硬件生态。
这与腾讯在技术层面的持续“烧钱”密不可分:财报显示,腾讯研发费用已达172.77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2018年至今腾讯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3026.09亿元。
腾讯如此大力投入的深层次原因是,在大模式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在为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而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到达用户和流量见顶的成熟阶段,监管将更加严格。重点推进和建设产业互联网,意味着技术已经到了平台重构生态的关键时期。腾讯必须敢于跳进AI浪潮中(包括技术生态迭代、研发投入等),才能赢得一张通往未来的入场券。
最后,腾讯的员工总数终于实现正增长——截至二季度末,腾讯员工总数较上一季度增加719人,或许预示着上一轮大公司降本增效的浪潮正在接近尾声。
综上所述,腾讯押注视频账号、发力游戏、降本增效等举措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步入了新的高速增长模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