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 IC 信息图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落地,第四范式的核心业务在上半年猛增,实现了持续的减亏。
8月15日,人工智能公司北京第四范式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第四范式,06682.HK”)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实现总营收18.67亿元,同比增长27.1%;毛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12.1%。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4%至人民币8.5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1.69亿元,同比收窄4.0%,调整后净亏损率同比收窄至9.0%。
其中,第四范式核心业务“先知AI平台”上半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营收12.51亿元,同比增长65.4%,占总收入的67%。公告显示,该细分市场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的迭代升级,而整合更强大的AI能力后的卓越表现,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上半年财务摘要
据介绍,该业务已支持第四范式行业模型在交通运输、数据中心、金融、能源电力、运营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零售等14个行业规模化应用,为各行业生产了3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涵盖学术翻译、健康管理、水电管理、水利、3D辅助设计、 供应链、流体动力等领域,累计用户185户,标杆用户86户,平均收入1148万元,同比增长26.9%。
此外,作为先知AI平台补充的SHIFT智能解决方案,上半年实现营收4.53亿元,由于前者业务大幅增长,同比下降22.1%。AIGS服务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25.0%。
第四范式代理CFO(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郭清源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自公司上市以来,从减亏到盈利的节奏一直清晰稳定,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保证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交付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带来收入和毛利增长。同时,公司在上市后更加注重经营水平,在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经营效率,费用水平率也得到了优化,总体上支撑了公司业绩减少亏损,未来将继续实现稳定的盈利趋势。
第四范式董事长兼CEO戴文元再次强调了公司对垂直模型的乐观态度,他表示,在很多行业中,大语言模型可能无法解决核心问题,而AI或大模型在行业内的落地并不一定局限于大语言模型。例如,风控模型也可以是金融机构的“大模型”,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模型。如果你为企业的高价值付出,利用大模型技术落地,其实可以看到巨大的价值。
“我们并不是强调大型语言模型统治着一切。我们强调的是,如何利用大模型技术,构建和解决企业对于任意模态的大模型的核心问题。戴文元以各大模型企业竞相发布的文盛视频为例,他表示,不同行业视频生成的价值不同,零售企业的视频生成可能不是核心问题,也可能不是核心问题。
他表示,公司对大模型的看法已经逐渐变得理性,“去年,绝大多数大模型落地,经济账不能归还,在那个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创新不必看投入产出,而是随着创新已经过了一定阶段, 它必须逐渐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任何商业最终都必须小于或等于产出。我不能说AI模型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说它正在逐渐回归到商业逻辑的本质,企业会关注他们是否需要这么大的模型。”
在大模型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不少从业者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下半年可能不少企业被大厂“吸纳”,对此,戴文元表示自己并不担心,他认为大厂投资的企业绝大多数都不是行业垂直的AI公司, 而这些大型模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就目前而言,还不是第四范式涉及的领域。
截至15日收盘,第四范式上涨2.77%,收于48.25港元,市值为224.78亿港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