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伏天,冬病夏治”。
近年来,“冬病夏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最盛,若能趁此机会补养身体,则能事半功倍。
在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中,最为流行的就是“三伏贴”。所谓“三伏”,即三伏的初、中、末三日。三伏期间,将药物涂抹在一些穴位上,最热最湿的日子里,三伏可以祛湿,调理肺功能,恢复阴阳平衡。这样,冬天里,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病就可以说“拜拜”了。
最重要的是,相比“良药苦口”,三伏贴不仅方便无痛,而且男女老少皆宜,再加上年轻人健康意识的觉醒,三伏贴成为了热销产品每年暑假,中医科都供不应求。很多医院的中医科部门前人头攒动,预约一经发布,几秒钟就被抢购一空。有网友调侃,三伏天就是医院的“双十一”。
买的人太多,公立医院拿不到。所以人们转向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务平台。在许多电子商务平台上,你只需输入在网上搜索“三伏贴”,很多商家月销量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每张三伏贴都十分诱人,有的宣称能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有的则宣称能治强调对妇科、产后、风湿、降三高也有疗效,只是缺少一个明显的“包治百病”的说法。
有利润的地方,就不缺少玩家,各种乱象由此产生。面对三伏贴的供需缺口,不少小药企纷纷开展OEM生产、OEM批发和电商配送服务,一些不合格的私人作坊也混入其中,大量“三无产品”涌入市场,引起轻度红肿水泡、溃疡、感染,严重烧伤,以及胸闷气短等过敏反应气息。
三伏贴的特别之处在于,看似操作简单,其实对穴位选择、药物配置要求非常高,不同体型、不同疾病的人用不同的穴位,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三级医院,事故也时有发生。
别小看三伏膏药的体积虽小,使用的门槛可是相当的高。
01
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医疗保健
三服贴成为网络热销产品
和现在的三伏贴荒比起来,以前虽然也火爆,但也远远没有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
三伏贴又称天灸或冷灸,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观点。古人认为,自然界中致病因素较多,可归纳为风、寒、湿、湿气、湿热、湿热、寒 ... 、热、湿、燥、火。其中寒邪引起的疾病在冬季较多见,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若在夏季经络疏通、气血通畅时进行治疗,气血最旺盛时,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就是从这个理念演化而来的,通过将准备好的药物制成膏药贴敷在不同的穴位上,药物可以不断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直达病区,达到温阳散寒的最佳效果。祛寒、消除慢性疾病、刺激脏腑功能。
三伏膏每年7月份开始贴,需贴5至6次,除第一、二、三伏日外,还需在第一伏前10天及之后各贴一次。第三次敷药后10天,每次敷药持续2至4小时。
三伏贴的疗效也得到了“官方认证”。据《中华中医药报》报道,北京针灸学会对“三伏贴”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观察期为三年,并进行了一项对2012年至2014年接受三敷贴治疗的共19576例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调查。
数据显示,连续三年参加三伏贴冬病夏治的患者,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年急诊量、住院量、哮喘或过敏总天数逐年下降;与2011年相比, 2014年年发病率下降49.5%,年急诊就诊量下降66.5%,年住院量下降37.0%,哮喘或过敏总天数下降54.1%。
三伏贴一开始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儿童,贴膏热首先在多家知名中医院兴起。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新闻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报道,2007年三伏天第一天,早上5点就有群众赶到广安门医院,当天就有近万人贴膏药。为了弥补人手不足,医院还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突击队。
随着年轻人健康意识增强,“基础保健”成为主流。2023年,DT研究院发布的《新中国年轻人健康保健报告》显示,久坐、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正在侵蚀年轻人的健康,中医养生成为年轻人的“救命稻草”,为三伏贴的火上浇油。
当然,说到三伏贴本身,它具备了所有受欢迎的特点。它不仅携带方便、使用简单、适应症广泛,而且价格合理,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如今,小红书上与三服贴相关的笔记已超过4万条;根据《美团医药购物暑期健康指数报告》,今年三伏天开始后,外卖三服贴销售额环比增长231%。月,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图/小红书
需求越大,市场越大,但当“三服贴”成为网络热销产品后,形势却逐渐失控。
02
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成本可低至 3 美分
天下人都来赚钱,三福贴火遍全国后,想分一杯羹的人,也疯狂涌入。
首当其冲的是各级医院,甚至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科室,纷纷推出“三附贴”服务,火爆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一些医院纷纷“开发”三附贴治疗妇科病、肛肠病、心脏病等怪“领带”,水也开始变得浑浊了。
不久之后,药店、按摩店、美容院、养生会所也纷纷“效仿”,推出了“三服贴”服务,并举办充值优惠活动;但这还没完,“眼红”的药企也开始OEM、贴牌生产服务、一些没有任何医疗资质的私人作坊也大量涌入,三孚贴成了“鱼龙混杂”。
在电商平台上,三伏贴可以用“包罗万象、无所不能”来形容,商家的宣传语一个比一个夸张,贴上“家庭配方”、“医院配方”、“古方祛斑”等标签,祛湿”只是基本操作,更多花哨的词都写在功效和配方上,几乎所有商家都会强调自己的“独特性”、配方有多么神奇,但这些产品的成分却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
某月销售过万张的三伏贴,其包装上宣称“一贴见效”,其配方由艾蒿、川贝母、牛黄、银杏、甘草、樟脑等数种中药组成。牛黄性凉,贝母、银杏含油量高,易生湿热,若执意用之,对感冒症状反而有反作用。另有艾蒿、乳香等方剂、延胡索、鸡血藤、石竹、木瓜等,“鸡血藤”和“木瓜”这两种药材主要是根茎,主治滋阴补血。它们不适合用作膏药,并且添加了所有应该避免的禁忌。
更可怕的是,这些产品的执行标准更是参差不齐,某大型药店旗舰店销售的“三敷贴”,在产品属性一栏,生产厂家填写为“南阳市爱荷山爱制品有限公司” ”,而注册证编号为“金林协贝号”。“三敷贴”不仅已经成为医疗器械产品,而且注册证编号早已被注销,却仍在使用。
还有很多“三福贴”打着保健品的旗号,使用保健品行业商会颁发的“某健批准文号”、“某健集团批准文号”等替代文号。保健品目前不需要行政审批,除贵州、陕西、吉林有地方性规定外,其他地区均不需要行政审批,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第三方机构颁发的“审批文号”。党产业商会。
最为狡猾的是,很多厂家为了混淆消费者,会申请含有“三福贴”相关字样的商标,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部分企业申请含有“三伏”字样的商标
至于利润率,更是令人震惊。在1688平台上,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称,三福贴如果大批量批发,一张能卖到0.3毛钱,每盒30张要0.9美分。
据商家介绍,客户单独购买贴片主要是为了后续的OEM定制,正常情况下,9毛钱一盒的三伏贴,转卖到5、8元一盒,考虑到月销量过万,说是巨额利润,也不为过。
利益链中的各方都在大赚一笔,而默默承受“代价”的,只有无辜的普通民众。
03
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每年都会发布它
盲目跟风会损害你的金钱和身体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毒性,三伏贴不是随便贴就可以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
三伏贴的使用范围虽然广泛,但因人而异,比如阴虚火旺的人用一段时间三伏贴就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发热、咯血等症状的人不宜用三伏贴。 。
另外,三伏贴对穴位的贴敷也很有讲究,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疾病需要的穴位也不同,贴三伏贴的张数、贴敷的时间也不同。
如果消费者将药贴贴错了部位,比如八髎穴,一旦溃烂,不仅难以愈合,还会引起炎症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或关节上的穴位不应该贴在可以涂“解溪”穴,位于踝关节处,如果出现水泡、溃疡,就容易影响关节活动。
但网上销售的很多三伏贴只附赠简单的“穴位图”,让消费者自行“照图贴敷”,出现不良后果的概率可想而知。
至于三伏贴的配方配比,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巨大误差,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公立医院,“失误”的频率也很高。
2012年三伏天第一天,烟台市中医院给2000多人贴了膏药,几天后,大批患者因贴膏药部位起水泡、烫伤等原因,到医院索赔。 2018年,杭州萧山一名女子在医院贴了四贴“三伏贴”后,感觉背部刺痛、流脓,被诊断为烧伤,治疗过程极其痛苦。
2019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2名儿童在使用三伏贴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初期有灼热感,贴膏药部位皮肤变红或暗红色,随后出现水泡、皮肤破损,许多孩子们的背部出现溃疡,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治愈。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调查后发现,该院医护人员为提高药效,将往年药方中的嫩姜改为老姜。在配制辅料时,姜片被误认为是酒精,酒精浓度由56°调高至62°,最终相关科室负责人被撤职,医院与家长就治疗方案达成一致。
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三伏贴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至今仍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医院里的很多三伏贴也是“院内制剂”,成分和用量都由医院说了算。剂量。
目前国家层面对“三伏贴”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对服务提供者的限制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该服务必须由医疗机构提供,且经营者必须是中医师执业医师。经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中医师或卫生技术人员,目前对三伏贴生产、销售的主要标准,以及“三伏”牌产品生产标准尚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产品本身的问题,这也加剧了三福贴的一系列乱象。
总而言之,三伏贴虽然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从来就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万能贴”,如果盲目跟风,则会既损失金钱,又损失身体。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具有指向性或商业用途。)
参考:
1.21 象骑士“价格相差16000倍,成分各异!你买的‘三伏贴’安全吗?”
2、南方周末:《满城都是三福贴,年年出事,年年贴》
3.澎湃新闻,《“三服贴”网络销售乱象调查:真假难辨、分类混乱、风险隐患多》
总结一下:推荐一个宝藏书博主
东北,裁员潮,浪漫爱情,凶杀。
这四个字让你想起什么?“漫长的季节”?“生吃”?还是“平原上的摩西”?
这三幅作品的作者分别是班宇、郑直和双雪涛,他们都是下岗工人的后代,生长在东北著名的工业区铁西区。当他们和父母差不多大的时候,他们决定他们都选择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编织东北的过去,书写时代巨变中下一代人的迷失。他们三人也被称为“东北三剑客”。中国”。
《平原上的摩西》原著小说并非线性叙事,而是以多线叙事视角书写的小说,每部分都是第一人称内焦点叙事,整个文本看似寒冬,直到结尾,有一种诗意的忧伤。
夏布鲁,一位无名作家,出版过十余本书,卖出过多部影视剧的版权,用文字丈量生命中的尘埃。
去视频号、哔哩哔哩、小红书搜索“下步旅阅读”关注我,让我们用阅读冲破心中的冰海,在阅读的避难所里,做个忠于生活的普通读者。我们自己。
- 结尾 -
快到财经还同步入驻:36氪、虎嗅、钛媒体、黑马、拼图、商界、趣头条、看柴网、梅花网、艾瑞专栏、e研、创业帮、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科、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世界、斯大牌、猎云网、简书等30余家自媒体媒体平台。
快刀金融
社区 | 内容 | 联系 | 商学院
商快媒体,思想孵化器,价值试验场,欲望洗涤中心。关注互联网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内容、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自己的私立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交电商、风险投资、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