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成链,海洋开发优势凸显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汕尾坚持“立足海洋强市”,加快海洋能源产业链做强、做长、做补,打造全链条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工程基地,吸引众多先进制造企业“在深蓝里追梦”。
广东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海上风电塔架、单桩及多桩导线架基础等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组装及运输,自2021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已成为广东省海洋装备制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回顾三年来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2021年至2023年,广东天能重工共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800万元。广东天能负责人孔繁富感慨道:“自2020年入园以来,税务人员经常上门‘一对一’宣传指导,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路走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税务部门的关爱。”
“未来海上风电场选址仍将不断向深海、远海迈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加大投入,设立了一批研发项目,突破了大兆瓦智能焊接拼接技术瓶颈,已积累了多项技术,成果将进一步凸显。”孔繁富说。
创新引领追风逐电,海洋动能新品质涌现
风大浪淘金,漫长的海岸线给汕尾带来了极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广阔的碧波之上,一台台大型风车不断吸纳风能、吐出电能,孕育着更多新的生产力……
作为最早入驻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的企业之一,中广核新能源海上风电(汕尾)有限公司在陆丰市湖东镇以南海域部署219台海上风电机组,成为粤东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中广核集团财务总监林经理表示:“企业刚入驻园区,当地税务部门‘税务工作室’服务团队就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安排专门的‘首席联络员’现场梳理企业涉税事宜,并持续提供全流程专业服务,确保我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为企业购置新设备、引进配套产业、打造‘风渔一体化’型海洋牧场等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据悉,海上风电基地每年可为当地提供超过4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相当于种植约9000公顷造林,为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壮大特色文旅经济,打造美丽滨海明珠
滨海风情尽在汕尾。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汕尾市接待游客总数达1280.35万人次(去重后),同比增长205.98%,其中过夜游客885.92万人次(去重后),同比增长216.96%。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滨海旅游“美丽经济”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在红海湾闸朗街道,丰富的海浪资源让这里成为冲浪爱好者的聚集地,冲浪装备租赁、冲浪技能培训等海上运动经济也在这里悄然兴起。汕尾市红海湾税务部门正加快落实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和服务,助力“文旅体育”新业态稳步发展。
“家乡的大海是我冲浪运动的起点,我回到这里创业,是因为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项运动。”陈华林说,2022年,他从珠三角回到红海湾,开了落日冲浪咖啡馆。凭借“咖啡+冲浪”这种新潮的经营模式,这家海边小店迅速成为汕尾文旅“热搜”。目前,该店已成为汕尾唯一一家国家认证的冲浪俱乐部,提供入门体验、进阶培训、冲浪认证等服务,今年暑假以来,已接待冲浪游客200余人次。
“两年前店刚开张时,我们对税务业务不太懂,税务部门的同志主动把政策送到我们家门口,协助我们确认税务登记,并告诉我们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确实减轻了我们一些负担。”陈华林说,落日冲浪咖啡厅自开业以来,已享受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免征等税费优惠政策近2万元。“政策红利让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现在体验冲浪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完善服务的同时,也会尝试拓展新的文旅业务,努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记者看到,在落日冲浪咖啡厅旁边,陈华林还开了另一家“落日商店”,满足冲浪游客购买文创周边、海边度假服饰等需求。
当前,海洋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和潜力,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构建现代海洋城市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税务部门进一步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服务纳税人、服务人民的有利契机。汕尾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着力服务海洋新经济,完善细化纳税服务措施,落实税收优惠红利,赋能汕尾成为连接东西部的桥头堡、打造东部沿海重要支点。(张傲柱 陈光林 林平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