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前七月基金表现萎靡,华安基金多位经理全军覆没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文 | 吴利祥

来源 | 财富独角兽

2024年前七个月的交易日已经结束,虽然7月最后一天出现了期盼已久的大阳线,但年内大部分基金整体表现极其低迷,甚至不少老牌基金公司的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全军覆没”(即一人管理的基金年内全部未能实现正收益),老牌华安基金不幸成为这样的典型。

在当时的基金经理中,现任投资总监胡一斌年少成名,算是难得的科技股高手。但截至2024年8月2日交易日收盘,他管理的基金已跌逾12%;管理产品更多、任职时间更长的蒋秋,今年迄今其管理的基金也全部为负收益。同样情况也发生在10年从业经验的饶小鹏身上。

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男性基金经理身上,在公司多位知名的活跃女性股票基金经理中也同样存在,比如陈元、刘畅畅、刘晓等,比如近年来哔哩哔哩女神刘晓,目前其管理的三只医药基金的任期收益均为负值,最早管理的一只基金浮亏近30%。

01

曾为“TFBOY”成员的胡亦彬出任投资总监

华安经济领先指数跌逾20%

2024 年前七月基金表现萎靡,华安基金多位经理全军覆没插图

作为老牌明星基金公司,华安基金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批公募基金明星,不过他们大多在每次牛市末期选择私募,比如前几年的尚志民,以及近几年的崔莹,于是公司投资总监的接力棒就传到了2019年名声大噪的胡一斌身上,不过他近几年经历起起伏伏,今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胡逸彬旗下基金总资产和其管理基金收益最好时均突破百元,但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无疑成为相对短板。本文以他管理时间最短的华安经济领航基金为例,以混合基金为例,作为一只去年成立的相对较新的基金,笔者发现,逐季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组合调整已成为其特点,但效果似乎不佳。

将该基金去年三、四季报与今年一、二季报进行对比,笔者发现,胡毅斌的风格似乎从偏重半导体科技的进场方式,转变为偏重医药、互联网龙头的进场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标的变化上:在前十大持股的更换中,去年颇受追捧的通富微电子今年退出了前十大持股;另一方面,半年末的重仓股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包括鹏鼎控股、哔哩哔哩、上海医药、太极集团、豪森药业、老白干酒、阅文集团等。

从华安经济领航二季报来看,今年至今半数公司均实现增长,尤其是新增头号重仓股鹏鼎控股,涨幅超过65%,不过组合整体表现不佳,原因可能是股票买得晚,或者半年末表现优秀的公司没有长期持有。

该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指出:“今年以来,我们的组合在一季度遭遇了局部流动性冲击,反弹之后我们主动大幅优化组合,一方面我们认为随着‘新九条’的发布,整个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理性,我们将主动加大对长期业绩优良、注重股东回报的优质龙头企业的投资,减少对估值过高、依赖热门赛道、市值较小、流动性较差的企业的配置。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市场仍然低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内需的韧性,流动性冲击之后仍有一大批优秀公司被错杀。二季度我们主动寻找并配置了一部分看好未来中国新兴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标的。”

令人不解的是,这种被投公司赚钱但投资组合业绩不佳的现象在他的产品中普遍存在,比如其著名产品华安传媒网络,其中还包括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北方华创等6家公司。

02

中行辉煌是否难以延续?

2024 年前七月基金表现萎靡,华安基金多位经理全军覆没插图1

医美女神刘晓转投华安管理产品,但开局不利

上述基金经理中,除刘晓从中银基金转来的基金经理外,大部分都是华安基金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其中正数尤其是管理时间最长的中银健康,涨幅接近一倍。

不过,刘晓自去年6月入职华安管理产品以来,至今也管理了3只产品,业绩不仅无法与他在中银的业绩相比,而且与前几只相比还存在差距。以1月底成立的华安健康主题基金为例,该基金迄今仅发布过两份季报。

季报反映的最直接问题,是清盘警报实际上已经拉响,一季报中没有这一句话,但二季报中已经表明“截至本报告期末,基金存在连续60个工作日以上清盘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已向证监会报送相应解决方案。”

之所以警报迅速响起,基金业绩不佳极有可能是背后的主要因素。对比一二季报,3月31日该组合内只有7家公司,不仅包括港股中的两家生物医药概念股,甚至还包括看似与主题无关的钱江摩托。但从最新的二季报来看,不仅有10只股票,还出现了恒瑞医药、上海医药、兴齐眼药等赛道龙头的名字,但可惜该组合近三个月内跌幅超过10%。

从榜单对比来看,基金经理们或已为一季度的误判付出代价。例如上季度重仓投资且大幅下跌的药明生物和金斯瑞生物,本季度均跌出前十。基金仓位由6.51%升至63.06%,但新入手的科伦生物涨幅不俗。不过,后者约2.5%的占比仅略高于前两家合计占比。在规模迅速缩水的情况下,可供投资的资金很可能比实际更少。

她在季报中强调:“在医药基金配置策略上,我们更加聚焦医​​药健康产业链中需求刚性、竞争好、附加值高、供应链国内替代加速的环节,抵御支付能力弱化、集中度提升等风险,规避竞价、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安全风险,选择投资内在增长确定性高、估值较低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在享受企业成长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红利的价值提升。”

“关注诊疗端的刚需增长,门诊端的创新药、创新器械有望出现较大的放量增长,关注适应症大、竞争格局好的产品,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治疗等创新能力将进入第一梯队,走向全球市场。”

中药板块支持政策力度加大,中药OTC、慢病用药等板块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基本药物政策有望带来新的增长机会,高端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国产替代趋势仍在,随着门诊量的回暖,在此背景下,行业将迎来回暖。”刘晓的想法没有错,但规模在握,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投资时限缩小到最景气的赛道,以期实现Alpha值的最大化?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