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后余波是否消停?华尔街恐慌指数透露市场现状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至少在8月8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回暖时,美股应声大涨;而在周三(8月7日)日本央行采取行动平息全球市场情绪后,作为“罪魁祸首”之一的日元暴跌近300点,亚股应声上涨。

当前华尔街“恐慌指数”VIX(波动率指数)也告诉人们,经历了教科书式调整的市场在连续数日开启“过山车”模式后,暂时趋于平静。尽管此前聚集的风暴警告或许并未真正解除。

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十分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冲击。

全球外汇策略联席主管 表示,过去一个月日元升值 11% 令依赖低成本货币为高收益资产融资的投资者措手不及。投机者的日元套利交易已平仓约 50% 至 60%。

这个敏感脆弱却又富有韧性的市场,也让分析师们有些难以抉择:一会儿说全球股市暴跌的“震中”是日元——由于日本央行加息,导致套利交易大幅逆转;一会儿又把“震中”指向美国市场,即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尤其是在令人失望的就业市场数据之后;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再加上中东冲突升级以及对科技泡沫的担忧等负面影响,导致市场出现大幅动荡。

人们不知道一场史诗级的全球市场动荡将如何开始和结束,市场震荡的真正后遗症或许是“看不见的大象”,市场参与者需要学会摆脱情绪的束缚,用长远的思维预测未来。

大地震

尽管无法估计量化基金的相对权重以及日元套利交易的规模,但仍有一些线索——让我们回顾一下“黑色星期五”(8月2日)和“黑色星期一”(8月5日)是如何受到情绪影响的。

谁也没有想到,日本央行的“最后转身”和美联储的“最后犹豫”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再加上经济衰退担忧、中东地区冲突升级、科技泡沫悲观预期等,各种因素叠加,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击。

全球市场在经历了“黑色星期五”之后,新一周的“黑色星期一”已经到来。

恐慌指数VIX不断创下新高,8月2日VIX为23.39,较上一交易日18.59大幅上涨25.82%,较去年同期15.92上涨46.92%。8月5日交易时段,VIX一度飙升至56.92,涨幅达143.35%,收于38.57(+64.90%)。这表明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担忧十分强烈。

全球股市“崩盘”、数次“熔断”……这一幕并不陌生,与2022年3月的“股灾”,或是2008年10月的危机时刻颇为相似。

8月5日,全球股市出现巨大震动,投资者惊呼:“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

当日,日经225指数两次触发熔断机制,最终收于31458.42点,跌幅达12.40%。此次跌幅抹去了日经指数今年以来创造的所有涨幅,这也是日经指数历史上的最大跌幅,超过了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的纪录。

此外,韩国股市KOSPI全天下跌8.77%,科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11%,浦项制铁(.KS)、LG化学(.KS)跌幅近12%,起亚汽车(.KS)跌幅超过10%。

台湾股市方面,台证加权股价指数收跌8.4%,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收报19830.88点,跌至4月23日以来最低收盘位。台积电(2330.TW)收跌9.8%,创历史最大跌幅。

美国股指期货也集体下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幅超5%,标普500指数期货跌幅近3%。与此同时,美国科技股夜盘全线下跌,英伟达博通跌幅超14%,AMD跌幅超12%,美光科技跌幅超10%,微软跌幅超8%。

欧洲股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要股指均遭遇重创。

受海外市场等多重因素扰动,A股三大指数虽略有收敛,但也集体收跌,跌幅均超过1%。其中,创业板指数跌幅最大,当日跌幅达1.89%。两市共有超过4700只股票下跌。

这让人想起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有些人甚至隐约嗅到了“金融危机”的前兆。

美股“七大股”暴跌。当地时间8月4日,马斯克回应网上关于“沃伦·巴菲特削减股票仓位(包括其重仓持有的苹果,减持了50%)并增加现金等价物和短期国债储备”的帖子称:美联储需要降低利率。​​他们还没有这样做(降低利率),这是愚蠢的。

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后余波是否消停?华尔街恐慌指数透露市场现状插图

CME()工具显示,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3.3%。

不过,8月6日,日经225指数强势反弹,收盘报34675.46点,上涨10.23%,MSCI中国A50指数和恒生指数通也出现反弹。

8月7日,全球市场再度动荡,美股因42亿美元美国国债拍卖表现不佳而大幅下跌,凸显市场脆弱性,投资者对未来加息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加剧,导致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下跌。

8月8日,市场情绪略有回暖,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幅上涨1.7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逾2.87%,标普500指数也上涨2.3%。不过,欧洲股市涨跌互现,英国富时指数、德国DAX指数、法国CAC指数分别收于8144.97点(-0.27%)、17680.40点(+0.37%)、7247.45点(-0.26%)。

8月9日,亚太主要股指多数收涨,韩国综合指数上涨1.24%,收报2588.43点,8月5日至9日累计下跌3.28%,近20个交易日下跌9.40%;日经225指数上涨0.56%,收报35025点,8月5日至9日累计下跌2.46%,近20个交易日下跌17.05%。

此外,截至8月9日收盘,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27%,报收2862.19点;深成指下跌0.62%,创业板指数下跌0.98%。不过,从成交量来看,A股全天成交5660.5亿元,创2022年10月11日以来新低。

趋势

8月8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有所反弹,美国8月3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3.3万,低于预期的24万,也低于前值的24.9万。

数据显示,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有所减少,缓解了市场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过快降温的担忧。分析师指出,这一数据的改善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特别是在近期美股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受此影响,周四美国三大股指高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7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超过2.87%,标普500指数上涨2.3%。

周三(8月7日),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新一表示,在当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不会加息,这降低了短期内借贷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内田在对日本商界领袖发表讲话时强调,由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荡,维持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

安本副首席经济学家卢克·巴塞洛缪表示,8月初市场大幅波动,股市遭遇抛售,日元大幅升值,美国利率预期大幅下降。近期市场开始趋于稳定。他认为,这些趋势夸大了全球经济前景的变化。

简而言之,这是“过度”。卢克·巴塞洛缪的逻辑是,疲软的美国数据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全盘走弱,失业率目前正以与历史衰退相符的方式上升。

不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7月份整体综合指数从前值的48.8反弹至51.4,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更为强劲,为55。同时,虽然过去几年大幅收紧的信贷市场目前仍未出现任何缓解迹象,但对高级信贷官员的调查显示,信贷状况正在趋于稳定。

事实上,卢克·巴塞洛缪认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衰退指标几乎没有显示出任何衰退迹象。总体而言,“虽然我们应该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恶化非常谨慎,但我们并不认为经济正在走向衰退。”

第二个相关因素是,人们认为美联储可能在应对美国疲软数据方面反应迟缓。如果美联储在 8 月中旬而不是一周前召开会议,它很可能会降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临时会议现在就可能会降息。事实上,这样的举措可能会吓坏市场并增加波动性。

Luke 认为,波动性的第三个驱动因素是日元套利交易的平仓。鉴于日本的潜在通胀问题远未达到目标,日本大幅收紧金融条件的必要性并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股市周三(8月7日)因42亿美元美国国债拍卖结果不佳而大幅下跌,进一步凸显了市场的脆弱性。继周一(8月5日)大跌之后,股市已回到类似的低点。指出,近期市场事件已显示出情绪在市场波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市场情绪和持仓普遍乐观的背景下。他表示,“股市依然脆弱”,分析师认为,只有出现更多市场触底的迹象,才能重新激发多头的信心。

这也说明,目前市场情绪仍不稳定,投资者逢低吸纳信心不足,对未来走势也不确定。进一步说明市场仍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情绪波动或将继续主导短期市场走势。同时,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市场情绪也会立即升温,就像8月8日美股大涨一样。

或许,“敏感+脆弱+韧性”是形容当前市场特征的恰当方式。比如,当前市场对各种消息极其敏感,尤其是宏观经济数据、央行政策和地缘政治相关的消息。就像8月8日,美股受到利好消息刺激后强势上涨。这种敏感性反映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很大,他们往往对新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虽然市场对利好消息反应良好,但整体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任何负面的经济数据、政策变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都可能迅速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与此同时,尽管市场敏感而脆弱,但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比如近期经历了几次下跌,但一旦出现好消息,市场就会迅速反弹。

国际金融市场巨震后余波是否消停?华尔街恐慌指数透露市场现状插图1

因此,当前的市场可以说是敏感性、脆弱性和韧性之间的一种微妙平衡。这种状态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必须更加灵活,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快速变化。

一个不容低估的现实是,量化基金在追逐华尔街最热门交易时面临重大挑战,可能会增加市场波动。

这些基金通常依赖趋势跟踪策略,即当市场继续按照某个方向移动时增加相应的投资。例如,据外媒报道,今年上半年,不少量化基金对以下趋势进行了大额押注:第一,增持股票——基金预期股市将继续上涨;第二,做空发达国家国债——基金认为债券价格将继续下跌(收益率将上升);第三,预测日元将继续贬值——基金预期日元兑其他货币将进一步走弱。

然而,7月份市场走势突然反转,导致这些量化基金的策略“集体失灵”。股市震荡,国债收益率意外下跌(日元走强),都让原有的押注损失惨重。这一情况表明,市场的复杂性和波动性正在增加,依赖历史趋势和模型预测的投资策略在面临突然的市场反转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对于依赖趋势的量化基金,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模型的参数和假设,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性增加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追逐华尔街热门交易的基金和机构,尤其是量化基金,也在市场波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基金的运作可能在市场条件突变时加剧波动,并通过放大市场情绪、加剧流动性风险等方式进一步影响市场稳定。因此,这些基金虽然在稳定市场时可能贡献流动性,但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也可能成为市场波动的放大器。

这些基金通常依靠算法和模型,根据市场趋势进行大规模自动化交易。当市场趋势突然逆转,例如股市下跌或利率突然变化时,这些基金会迅速调整仓位,从而可能引发大规模买入或卖出。这种快速而集中的交易行为往往会加剧短期市场波动。例如,当许多量化基金同时平仓时,市场可能会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甚至出现“踩踏”效应。

响应和趋势

经历了如此“过山车式”的行情走势,市场未来走势究竟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防御这头“看不见的大象”呢?

瑞银表示,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令投资者感到不安,他们担心美联储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会降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这些担忧为时过早。美国经济正走向软着陆,而不是萎缩。美联储今年将降息100个基点,最有可能从9月份开始降息50个基点,这样美国经济才能避免衰退,仍能实现接近2%的经济增长。

瑞银表示,在美元兑日元汇率维持在150或以上的情况下,日本股市短期内有望反弹。而在美元兑日元汇率远低于150的情况下,瑞银认为,日本股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重拾投资者信心。

瑞银建议日本投资者考虑以下策略:追求有质量的增长,重点投资具有强大竞争优势和良好持续增长的公司。抓住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利用另类资产实现投资多元化。长期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以寻找新的回报来源并尽量减少投资组合价值的波动。

Luke 表示,他们仍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25个基点,并明确指出今年和明年将继续采取进一步宽松的政策路径。但如果再次出现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报告或市场压力未能缓解,美联储可能会加快降息步伐。此外,他还提到,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延长降息周期,但他认为,市场近期的定价可能高估了降息速度和幅度。

基于前述“日本大幅收紧金融状况的必要性并不明显”的表述,Luke 认为,尽管可能出现进一步套利交易清算的情况,日本央行仍有望进一步收紧政策,但政策言论目前可能有所软化,下一次加息可能推迟至今年晚些时候。

全球股市波动,A股将走向何方?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机构投研人士认为,在外围市场波动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资金回流中国资产的概率会增大。

该人士称,考虑到外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短期内A股市场有望继续底部震荡,但外部风险暂时不构成主要矛盾,国内政策稳增长信号加强,市场底部支撑依然坚实,市场企稳概率进一步增大,A股的配置策略也有望迎来拐点,由之前的外部主导逐渐回归国内政策力度加大带来的相关投资机会。

广发证券认为,未来海外资产收益率下降,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跨境资本回流和人民币升值。从历史经验看,人民币升值对A股核心资产有明显的正反馈效应。外围股市暴跌扰乱了A股短期交易情绪,但中期国内政策落地仍值得期待,汇率走强将进一步打开货币政策空间。目前国内重要机构投资者继续通过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支持A股,预计指数下行空间有限。

此时,用“史诗级的情绪风暴”来形容全球市场的剧烈动荡或许并不为过,尽管预测全球市场剧烈动荡的开始和结束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市场动荡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经济数据的突然恶化、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政策变化以及包括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金融系统风险暴露。动荡的开始和结束往往是多个复杂变量交织的结果。

显然,这些显性或隐性的变量仍然存在,多重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很难说过度回调的市场已经真正企稳。

“看不见的大象”是指那些潜在的、难以预测的、但规模巨大的风险因素。投资者虽然无法完全预测这些风险的到来,但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保持流动性”、“对冲风险”和“放眼长远”等措施,比如着眼于长期投资目标、避免在短期市场波动时情绪化决策、“关注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动态”等,更好地抵御那些“看不见的大象”,保持在市场动荡中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