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报告:存续规模增长,收益有望提升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目前,“金融脱媒”趋势备受市场分析机构关注,有机构指出,随着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同等期限的理财产品有望继续取得相对更高的收益,从而吸引零售和企业客户加大配置。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扩张

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78家银行机构、31家理财公司新发行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总额33.68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共239家、理财公司31家,存续产品总额4万只,较年初增长0.49%,同比增长7.99%;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3%,同比增长12.55%。

从机构类型看,截至2024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量产品数量和金额最多,存量产品2.16万只,存量规模24.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7%,同比增长17.71%,占全市场的85.29%。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看,截至2024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7.84万亿元,占比97.61%,较年初增加0.6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加1.67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4月份禁止手工付息带动存款外迁,存款流向理财;二是随着债市回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表现良好,吸引资金入市。

中金公司也指出,2024年以来,理财行业迎来快速增长,受益于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人工补息整顿、市场风险偏好偏低等因素。进入7月,随着季末“存款潮”所损失的理财资金回笼以及理财机构大力营销产品,截至7月30日,理财规模已达30.3万亿元,目前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均保持较为旺盛的需求。“展望未来,理财还能保持较快的增速吗?我们认为,随着定期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同期限理财有望继续实现相对较高的收益,从而吸引零售和企业客户加大配置。”该机构表示。

理财收益率

“相较于存款,理财产品收益率具有比价优势,带动居民加大‘脱媒’力度。”光大证券研究指出,7月存款利率下调后,居民存款“脱媒”或将再度强化。7月25日,六大行再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跟进。在此轮存款挂牌利率集中下调后,存款利率系统性下探至2%以下,一年期定期存款1.35%。与之相对应的是,货币市场临时正回购利率为1.5%。如果央行给出出清价格,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通过“比价效应”持续有效,带动居民存款“脱媒”。换言之,7月是理财规模扩张的大月。 即使进入8月这个理财扩张的小月,银行体系存款“脱媒”趋势依然值得关注。

金融产品平均收益率下降

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平稳,共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银行机构共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27亿元;理财公司共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686亿元。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低于2023年的2.94%,主要是因为2022年末理财产品赎回后,2023年初信用利差处于高位,全年信用利差大幅压缩,给理财带来更多收益。2024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机会主要存在于长期债券。对于偏好短期债券的理财产品,整体盈利相对较小。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较2023年下降14个基点。”光大证券研究称,据其测算,收益率并未因“手动补息”存款暂停而出现阶梯式变化。估算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金融机构“手动补息”资金占比低;二是“手动补息”存款结息周期短,缩小潜在收益缺口;三是“手动补息”存款暂停对净值的影响在实践中可能有可行的缓解方法。比如,理财资产端前期积累了一定的安全缓冲,“以富补短”有助于提升估值韧性; 同时,延长会计确认期也有助于避免瞬间冲击,但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随着高息存款、信托平滑机制等配置方式受到限制,后续理财净值波动压力或将加大或不可避免。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

今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保持增长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人,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增加738.88万户,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增加18.85万户。从结构上看,截至2024年6月底,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达1.2亿户,占比98.74%;机构投资者占比继续小幅增长,​​数量达153.45万户,占比1.26%。

截至2024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第2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33.82%,风险偏好第1级(保守型)和第5级(激进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有所增加,分别上升了0.64个和0.19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固定收益产品余额27.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96.88%,较年初上升0.5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混合型产品余额0.78万亿元,占比2.73%,较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余额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降。着眼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净值转型放大了理财产品的波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理财投资的预期经验相冲突,理财机构为稳定客户资金,选择降低风险偏好;另一方面,在近两年的经济环境下,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持续偏保守。这一负债端特征制约了各类理财公司在产品定位和资产配置上的选择,也解释了为何目前一些头部理财机构在中高波动理财产品的探索受阻,以及为何权益类、衍生品等创新产品难以通过银行渠道快速拓展。

“从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来看,1级至5级(对应低风险至高风险)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29%、65%、5%、0.2%和0.7%。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1级低风险和2级中低风险产品规模合计26.8万亿元,占比高达94%。”中金公司表示,“我们看到,近一年来,部分理财机构扩容发行了PR5级高风险股票型理财产品,部分PR5级理财产品依靠高分红策略取得了不错的年化收益,但银行渠道和投资者的接受度仍然比较有限。”

光大证券认为,客户风险偏好“两极分化”仍在继续,理财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仍偏低,但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有所回升,有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发挥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权益类理财的产品谱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