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技术用途广泛,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虹膜识别有哪些用途?

帮助警方抓捕伪装的犯罪分子、在海关验证旅客身份、帮助企业管理员工考勤……

虹膜是人眼表面黑色瞳孔与白色巩膜之间的圆形区域,具有丰富的纹理信息。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我国虹膜识别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程师郭素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对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核心虹膜识别算法,已以非独占许可的形式提供给国外机构。

郭素敏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虹膜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门禁系统、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金融证券、移动设备解锁、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

北京万里宏科技有限公司虹膜业务专家潘伟琪对中新社表示,虹膜识别主要有三种应用场景:一是安全级别较高的场所;二是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必须依赖虹膜识别的场合,比如对方整容过,或者工作环境要求佩戴防护设备只能露在眼睛外面;三是机场、海关等需要精准核实身份的场所。

潘伟奇还介绍,虹膜识别可以与VR设备结合,用于VR游戏中玩家身份验证,或者在工业VR中辅助进行身份认证。

虹膜识别技术用途广泛,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插图

比面部识别更准确

“目前,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识别准确率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相比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稳定性和私密性。”郭素敏表示,虹膜作为人体的内脏器官之一,蕴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纹理特征,在个体出生后基本固化,难以获取,也几乎不可能复制或伪造,因此具有唯一性、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

潘伟奇表示,虹膜识别与人脸识别都属于图像识别,人的单眼虹膜识别的特征点数量高达200多个,是人脸的数倍,因此虹膜识别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

同时,潘伟琪表示,虹膜识别技术比人脸识别更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因为虹膜识别技术需要用户主动配合才能完成信息采集。在虹膜识别采集过程中,用户需要配合完成扫描,其生物特征数据仅限于虹膜纹理,这使得虹膜识别技术成为一种更注重隐私保护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不过,虹膜识别也有“弱点”。

潘伟奇表示,虹膜识别的效果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受到影响:一是对方佩戴了有纹理的美瞳眼镜;二是如果在户外阳光强烈的情况下,强光可能会导致人的瞳孔收缩,同时也会影响虹膜识别所用的红外摄像头,从而影响识别效果。

郭素敏表示,虹膜图像采集需要特定的虹膜采集设备的支持,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而且往往需要用户的配合,增加了应用成本和识别难度。

虹膜识别技术用途广泛,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插图1

“虹膜识别与人脸识别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郭素敏表示,学术界提出了人脸与虹膜相结合的双模态识别体系,以满足提升识别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而业界通常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识别方式。

未来应用场景广阔

郭素敏表示,目前在技术层面,虹膜识别技术还面临着提高影像设备的便捷性、鲁棒性、增强虹膜识别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

“虹膜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确保虹膜识别系统在虹膜处理全生命周期内安全合规,是虹膜技术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她看来,在治理层面,需要重点关注数据隐私安全问题,防范出现伪造虹膜纹理的攻击行为。

郭素敏介绍,近年来业界已针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合规性开展了相关工作,未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将针对虹膜信息应用的安全合规性开展研究。

展望未来,郭素敏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未来身份认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AR、VR、MR等设备结合后,虹膜识别技术将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她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虹膜识别有望应用到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更多领域。”

据咨询机构数据显示,虹膜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47.4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104.7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7.16%。(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