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简单来说就是杯子+冰块,我们可以往里面倒咖啡,果汁,红酒等产品。
而且在炎热的夏日午后,一杯冰块+一杯饮料,是多么的清爽啊。
比如在微博上,与冰杯相关的话题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多次登上热搜榜。
在小红书上,冰杯已经成为网友DIY各类饮品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连我同事蛋蛋前段时间也向茶瓶君推荐过这个,说这东西好方便啊,随便一个便利店都可以买到。半夜坐在烧烤摊,用冰杯喝红酒,越喝越有味……
差评君还发现了一篇关于冰杯的报告,其中称,与去年相比,今年社交媒体上关于冰杯的作品数量增长了200%以上;网友对作品的互动量增长了400%以上。
图片来源:2024年冰杯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此外,在商家端,农夫山泉、米雪冰城、盒马等知名品牌也纷纷上线自己的冰杯产品。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新的商业趋势。
我只能说,唯一能与冰杯的热度相媲美的,就是杭州夏天的气温了。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和这位给差评的网友一样,有很多疑问。比如,这玩意儿和自家冰箱里的冰块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塑料壳里装着的冰块吗?
另外,这笔小小的冰杯生意到底有什么样的科技含量?真的值得大公司去入手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小东西里头可能隐藏着不少猫腻。
首先,他们卖的冰和我们冰箱里冻的冰有点不同。
最关键的区别其实是生产方式的不同。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他们使用的冰块非常透明,而且不容易融化,一个冰杯甚至可以盛放2到3杯饮品。
但我们自己冰箱里出来的冰块,不仅气泡多、发白,而且放入饮料里也很快融化,总之不够耐用。
这是因为家用冰箱制冰的时候,是从外部开始结冰,然后内部结冰,因此冰内层的温度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低,水中的气泡也不会排出来。
但商业工厂制冰则不同,我在中国制冷空调协会(CARR)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发现,商业工厂制冰采用的是流水缓慢结冰和分层结冰的方式。
水是一层层喷到冰盘上流动冻结,再一层层挤压冻结,因此冰的密度大很多,而且从内到外冻得彻底,所以融化速度较慢。
为了保证冰晶的纯度,他们甚至不使用自来水或矿泉水,而是有专门的设备来生产纯度更高的纯净水。
此外,相比于冰块本身,冰杯蕴含的科技含量更大。
你可能不相信,但有些冰杯在中国还是太容易制造了……大多数都必须进口。
我这样说吧,普通饮料杯的塑料一般都是PET塑料,在低温环境下会变脆(所谓脆化温度),如果用来做冰杯,而冰块本身就带棱角,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把塑料杯扎破。
而且冰杯的保质期是12个月,如此长时间的低温储藏和多次运输在所难免,普通的塑料材质未必能够承受得住。
至于大家平时见到的冷冻产品,大部分都是采用PE或者PET软包装袋包装,虽然这些可以耐冷冻,但是顾名思义,它们太软了,不能用来做杯子。
塑料为何在低温下变脆?麻省理工学院 SoE 写了一篇科普文章
所以,要想保证它耐冻,支持冷链运输;比较坚硬,可以当杯子用;还要美观透明,让消费者看得见里面的东西,就只能用科技和心血了,比如加入增韧剂等改性成分。
这样制成的改性塑料虽然耐低温,但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致癌的双酚A(BPA)。也就是说,它们根本就不能用在食品上。如果有人用了,你可以告他们,他们不用说一句话,就会被罚款。
这个问题不是无法解决的,解决方法很简单:换个材质就行!
例如早已在化妆品包装、电子烟等领域应用的PCTG/PETG塑料,又称水晶塑料。
这玩意儿在-40℃到80℃之间都能保持稳定,耐高低温,可塑性强,韧性好,经常玩3D打印的人大概都知道,这简直就是纯粹的天选冰杯圣体,但问题是:
早在1982年,PETG材料的生产技术就被美国伊士曼公司所垄断,从而扼杀了整个世界。
不过突破的机会还是有的,2002年韩国SK公司采用另一套技术手段成功量产了PETG。
然而正如SK所料,也实施了技术封锁,此后全球PCTG市场几乎被这两家公司瓜分。
全球PETG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来源:ZION研究报告
差评君找到一份名为《2024-2029年中国PETG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研究咨询报告》的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85%以上的PETG都要从、SK两大公司进口。
当然,我国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只是起步稍晚,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不少突破。
例如2012年,我国辽阳石化实现10万吨PETG工业化生产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PETG专利的企业;近年来,江苏伊尔曼等企业也宣称掌握了相对成熟的生产路线。
不过研报也提到,部分下游工厂认为国产PETG品质仍有提升空间,当然也有一些本土企业成功实现小规模高品质PETG生产,但规模依然不够大。
总而言之,我们还要在黎明前夕继续努力。
但最后回归正题,为什么这两年冰杯会这么火爆,甚至米雪冰城、农夫山泉这样的饮料巨头也加入进来?我觉得这里面也有商业和消费者习惯的因素。
冰杯概念最早在日本、韩国流行起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一年冰杯销量达25.7亿杯,销量好于瓶装水。
韩国的冰杯也比冰淇淋卖得好得多,一家连锁便利店一天的销量就达100万杯,热度之高让韩国年轻人都说“宁可冻死也不想喝冰美式咖啡”。
在国内,年轻人近些年已经养成了消费冰品的习惯,咖啡、奶茶、酒类、冷饮等都是冰品的主要使用者,另一方面,国内冷链运输也日趋发达,让冰杯消费的出现恰逢其时。
根据《2023年即食零售冰品及冰饮料消费趋势白皮书》的预测,2026年我国冰品及冰饮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30亿,这个规模的概念,举个例子就可以理解,天然矿泉水的市场规模才690亿。
但未来每个人都会像矿泉水瓶一样拥有冰杯吗?我觉得不会。因为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像我一样买冰杯来 DIY 冰饮。不是因为懒,主要还是因为:
公司的制冰机一直有冰...
撰文: 纳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