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酱酒市场低迷,去库存成企业共同目标,头部品牌也受影响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去库存几乎成了酱香型白酒企业的共同目标。“大部分货都堆在仓库里,今年二三线或者一些不知名的酱香型白酒品牌都很难卖,甚至卖不出去。”业内人士李蜜(化名)说。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台镇酒庄老板李莉(化名)也对蓝鲨消费表示,今年酱酒市场确实不景气,“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自有品牌的产品,但今年销量不好,下一步可能要转向与酒庄的合作了。”

前几年风靡一时的酱香型独角兽品牌营收也出现大幅下滑。蓝鲨消费从白酒行业市场人士李老(化名)处了解到,499方的数据连年下滑。而之前冲进酱香型白酒市场的新晋白酒品牌古小酒,也不再做酱香型白酒了。

酱香型白酒的龙头品牌也感受到了“寒意”。今年以来,贵州习酒的两大主打产品君品习酒、酒仓1988价格“连跌”,部分终端挂牌零售价甚至低于批发价,形成价格倒挂。比如习酒明星产品君品习酒的建议零售价为1498元/瓶,但蓝鲨消费在市场走访中发现,部分烟酒店对君品习酒的定价在840元至920元左右。

图片

“前期酱香型白酒行业超常规发展,导致库存压力严重,价格倒挂现象十分普遍。”业内人士李敏(化名)称,整个酱香型白酒行业,能够实现正常价格销售的企业,只有茅台一家。

但今年4月,飞天茅台单瓶价格跌至2500元。此后,飞天茅台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6月4日,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破2500元大关。618期间,第三方平台价格显示,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至2295元。从业者认为,这是12年来飞天茅台价格首次出现如此大幅下跌。

受此影响,贵州茅台股价也一路下跌,7月30日最低跌至1379.99元(最高曾涨至2519元),创近一年半新低,市值蒸发逾3000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银华基金李小星管理的产品二季度持仓贵州茅台数量环比减少64.08%。据7月30日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近七日净卖出贵州茅台30.74亿元,位居第一。

图片

杂草丛生

其实,前几年,中国的酱酒非常火爆,巅峰时期,市场供不应求,很多酱酒都断货了,真是“好时候”。

《2020-2021年中国酱酒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20年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占整个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但其销售收入约1550亿元,占白酒行业的26%左右,利润约630亿元,占整个行业利润的40%左右。也就是说:2020年酱酒仅以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营收和40%的利润。

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众多非传统酒商纷纷涌入酱香型白酒市场,使得酱香型白酒行业鱼龙混杂、黑心商家林立。

在酱酒行业,茅台自然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贵州茅台一直以来都有着惊人的赚钱能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据2023年财报显示,贵州茅台营收1476.94亿元,同比增长19.01%,营业总收入1505.60亿元,同比增长18.04%;净利润747.34亿元,同比增长19.16%。也就是说,2023年,贵州茅台一天的净利润就是2.04亿元。

第二梯队中,有习酒、珍酒等品牌。以习酒为例,在砍掉浓香型生产线后,习酒推出了酒仓1988、君品习酒等爆款产品,短短两年营收就突破百亿。据不久前发布的《习酒集团2023社会责任报告》,习酒集团2023年营业收入198.64亿元,利润总额90.06亿元,成为白酒行业不可小觑的力量。

“跨界染酱”新品牌可谓是一股新生力量,它们在短短几年间凭借着新的模式和运营能力异军突起,比如四喜酒坊、真功酒业、顾小酒等。

以699房为例,其创始人张传宗曾是联想集团高管,董事长刘军也曾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699房创立短短几年,就创造了数百亿的销售额,获得大量融资,迅速成长为独角兽。

为了进入更为成熟的酱香型白酒市场,四十九坊采取了创新的众创模式。

图片

首先,集合了49位认同酒文化、面临传统企业转型危机的中年人,募集500万元启动资金,全部享有原始股,成为699坊的核心一级股东,负责产品、品牌、售后等。其次,一级股东在全国发展分店,各分店招募二级股东,分店组成核心销售单位。最后,二级股东众筹开店,通过门店、社区等方式销售酒水。

短短六年时间,499坊在全国发展了10万家合作伙伴,构建了100多家经销商、2000多家门店、上千个新零售终端的网络,分布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地级市。2018年,499坊销售额达30亿元,已进入酱香型白酒行业第二梯队。

2018年以来,“酱酒热”逐渐升温,一些非酒类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开宣布布局酱酒行业,如融创中国、海南椰岛、中兴菌业、怡亚通、吉鸿股份等。2022年,华润啤酒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子公司华润酒业控股(下称“华润酒业”)拟以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一举“引爆”了整个白酒行业。

此外,一些本土酱酒企业也“悄然发财”。如在最大的酱酒消费市场河南,李双(化名)以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茅台镇酱酒行业,并利用自己在河南的关系,以“内部特供”的形式销售给政界、商界人士,赚取了不菲的利润。

图片

劣势显现

“跨界酱染”的涌入,给酱酒行业注入了不少活力,但也给酱酒行业带来了不少问题。酱酒业内人士李特(化名)说,“整个行业的风气,前些年就被一些人给破坏了。”

李特介绍,前几年市场上突然冒出很多酱酒企业,在遵义注册的销售公司就有3万多家,玩法五花八门。“酱酒”明显“过热”,但实际上核心酱酒产区的产能相对固定,一些品牌没有那么多“存酒”,就想方设法“勾兑”,打着“酱酒”的旗号,价格往往与茅台相当。

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一些中小酱酒品牌通过创新模式崛起,如699坊采用总领队、分领队、堂主三种身份体系的特殊经营模式,堂主收益以售卖酱酒的多少决定,售卖越多收益越高。

这意味着,“真正赚钱的,并不是零售市场上卖了多少酒,而是通过‘封坛’模式封了多少坛酒,只要馆里带来的消费者‘封坛’了,钱就赚了。”李敏透露。

图片

但“卖1000公斤‘封坛子’,跨度太大了,其实酒厂也没那么多酒,只能从市场上进货。但他们不是这个行业,容易被骗,同时进货的酒也不能保持稳定。”而卖酱香型白酒,最终还是要看产品。“比如,消费者买了‘封坛子’,退货几乎不可能,因为‘封坛子’的业绩(提成)都被销售端拿走了,会引发各种扯皮。”久而久之,四喜酒坊的销售业绩一落千丈也就不足为奇了。

善于营销的顾小酒,也在“酱酒热”盛行之时入局。但据李特介绍,其生产模式为贴牌生产,产品本身不够好,“成本只有8元”。这是互联网上常见的手段——把价格压得极低。更有不知名的酱酒品牌,找茅台镇的酒厂,以自己的品牌生产,在网上低价销售。“但实际上,酱酒的成本相当高,比其他11大口味都高出好几倍。如果单靠流量‘挖金’,其实并不能抵消成本,保证利润。”李特说,大量涌现的低价酱酒品质可想而知,“想赚快钱的人把事情搞砸了”把酱酒搞砸了。

其实,不少酱香型白酒老品牌都有自己的经营逻辑,很少盲目扩产。“一旦盲目扩产,一是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会出现经济周期不可控因素,容易引发问题。”李敏说。

另一位酱香型白酒分析师陆蜜(化名)指出,“受茅台酱香型白酒系列及业外资本的多重影响,前几年酱香型白酒热度持续高企,也带动了渠道的超前投入;受名酒企业‘储新酒喝旧酒’‘储酒胜于理财’的影响,很多核心消费者也在仓库囤积了大量酒。”

茅台也一度被“酱油酒热”带入歧途。前任贵州茅台董事长丁雄军任内,将年产能由5.6万吨提升至7.6万吨;推出,将直销占比由20%提升至45%;与瑞幸咖啡等品牌合作,进行跨界营销……虽然其初衷是为了“占领”年轻人阵地,但一定程度上让“奢侈品”茅台失去了价值。

受此影响,今年4月份以来,贵州茅台遭遇了酒价和股价的“双杀”。

图片

艰难时刻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酱酒热度逐渐降温,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挤压发展的竞争格局中,酱酒企业不得不面临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价格倒挂等难题。

作为领头羊,贵州茅台早已有所行动。贵州茅台董事长张德勤上任后,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暂停企业对1499元飞天茅台的认购。此前,企业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认购1499元飞天茅台,这催生了一批希望从茅台价格涨跌中获利的“黄牛”。张德勤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价格,得到了经销商的支持。

随后,经销商们也收到了贵州茅台的最新指示:“取消12瓶装飞天茅台、取消飞天茅台拆箱政策、暂停十五年茅台、特级茅台发货。”这一管控措施给经销商们发出了积极信号,此后,经销商停止对外报价,“不低于2500元”,茅台酒市场交易价格受到管控。

李特指出,虽然网络上仍有一些“声音”,但大多是借此次事件“捞流量”,事实上,茅台控货源、控价的举措已见成效。

生产端,地方政府也在努力“稳住”酱香型白酒。根据茅台镇当地政府相关规定,今年将关闭24个窖池以下的小作坊。早在2021年,《仁怀市白酒行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就提出,从2021年起,通过三年努力,仁怀市将综合整治600家以上小散弱白酒生产企业;到2025年,全市白酒生产企业总数大幅下降,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家。

从茅台对政府治理的主动调整来看,留给中小酱香型白酒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图片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目前,酱酒市场已经度过了“遍地黄金”的第一阶段,进入“大浪淘沙”的中期阶段。这也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以质取胜才是关键。酱酒品牌只有严守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才能选择“致富之路”。白酒专家肖竹青表示,在更多资本流入酱酒市场后,未来只有市场份额较大的品牌或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事实上,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很多中小酱香酒品牌很难突围。

一方面,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所减弱,消费更加理性,不再为那些虚高的价格买单。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市场的白酒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80年代前出生的人群,年轻人对白酒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谨慎、偏爱下降趋势。据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的《年轻人的白酒——中国白酒品类创新研究报告》显示,在年轻人回答“过去一年你最常喝哪种白酒”时,白酒仅占9%,远低于啤酒、葡萄酒和果酒的占比。

知名财经媒体人李刚(化名)对蓝鲨消费表示,白酒公司的市盈率明显过高,通常消费行业市盈率在20-30左右(一级市场甚至低至10-15),但白酒行业市盈率高达80以上,其中茅台的市盈率仅为19.56%,这意味着大部分白酒(酱酒)公司的市值都不小(例如古井贡酒的市盈率高达84.9)。

当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变得谨慎起来时,茅台、习酒、699坊等酱香型白酒企业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