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工新材料平台型企业联虹新材料(,诊股)(下称联虹新材料)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075万元,同比下降56.82%;扣非净利润11,157万元,同比增长60.73%。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联宏新材董秘办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各项费用的综合影响而实现的。
2022年以来,联宏新材业绩一路下滑,公司2022年、2023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0.57%、48.50%,对应股价也一路下跌,自2021年创下78.32元/股新高后,公司股价震荡下行,8月2日收盘报13.50元/股,跌幅逾80%。
政府补助减少2.2亿元
联宏新材料是一家位于山东的化工企业,成立于2009年5月21日,2020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精细材料等。
公司重点关注新能源材料,如光伏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生物材料,如可降解材料、生物质材料等;其他特种精细材料,如电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打造新材料平台型企业。
7月16日,联泓新材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3亿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56.82%;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60.73%。
联宏新材表示,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同比收到的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减少,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同比下降、产品结构优化,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记者注意到,联宏新材在其此前的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公司同比少收到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约2.2亿元,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那么,此后公司是否还收到发展扶持资金?上述董秘办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是非经常性损益,因此是否还会继续减少尚不明确。
对于扣非净利润增加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整体综合成本有所下降,包括原材料及其他费用等。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27%至1959.56万元;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29%至4914.16万元。
股价连续三年跌至新低
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联化新材便取得了亮眼的业绩。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1亿元,同比增长27.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1亿元,同比增长70.24%;扣非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43.04%。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EVA的高景气度,公司光伏膜材料产销量增长,2021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约42%,毛利率达50.52%,抵消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据悉,2021年,公司主要原材料煤炭、甲醇、醋酸乙烯的平均采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7%、35%、127%。
受益于业绩的增长和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股价也表现不俗,2021年9月17日盘中,公司股价创下上市以来新高,达到78.32元/股,不过这也是公司迄今为止在资本市场创下的最高价,此后公司股价开始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3.50元/股,较最高点下跌逾80%。
此后,公司业绩也随股价一路下滑,2022年联宏新材实现营业收入81.57亿元,同比增长7.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亿元,同比下降20.57%;扣非净利润7.07亿元,同比下降19.77%。
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四季度EVA板块受下游需求疲软拖累,而主要原材料煤炭价格全年高位承压,2022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9.12%,环比下降29.8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下降67.06%,环比下降72.44%。
2023年,联宏新材业绩增速将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8亿元,同比下降16.9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46亿元,同比下降48.50%;扣非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74.40%。
EVA市场需求增速低于预期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2023年二、三季度传统关键下游发泡鞋材海外订单萎缩;四季度光伏组件价格战激烈,产业链价格上涨;此外,新产能投产、原料端支撑减弱、EVA价格低迷也是公司盈利能力承压的原因。
产品价格低位波动
据悉,EVA主要应用于光伏膜、电线电缆、发泡、热熔胶等领域,其中光伏膜成为EVA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54.6%,光伏等下游领域的增长带动国内EVA需求。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年1-5月,我国EVA产量为101.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37.8万吨,同比增长6.9%,进口依存度为33.2%。
作为EVA行业主要企业,联宏新材现有EVA装置采用釜式工艺,年产能为15万吨。此外,公司正在建设的20万吨/年装置采用管式工艺,将于2025年投产,届时产能将超过35万吨/年。此外,公司9万吨/年VA装置已于2024年1月投产。
2024年上半年下游需求整体不及预期,EVA市场弱势探底。据隆众资讯数据,以国产硬质材料为例,市场均价10985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25.2个百分点。6月底出现在10300元/吨,最高价出现在2月份,为11300元/吨。
虽然上半年光伏组件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依然是上半年EVA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6月我国累计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02.48GW,同比增长15.7%;出口方面,我国出口光伏组件约131.9GW,较去年的106.1GW同比增长24%。
对于EVA市场未来价格走势,隆众资讯EVA分析师刘鹏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下半年预计新增产能在20万吨,EVA石化企业计划检修较少,因此整体供应量或将有所增加。三季度为下游需求传统旺季,整体刚性需求有所好转,但增幅或将有限,在需求难以大幅增加、供应有望增加的供需博弈下,价格或将低位震荡,预计厦门市场主流价格在9500-12000元/吨左右。”
展望未来,POE与EVA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光伏领域,N型电池、双面双玻组件的市场渗透率呈上升趋势,带动POE、EPE膜的需求,进而带动原料POE颗粒的需求。
“光伏封装膜的主要原材料是EVA和POE,两种薄膜各有优势,EVA薄膜是目前主流的封装材料,加工性能好,货源充足,但其抗PID性能较差。”卓创资讯EVA分析负责人滕晓芳老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OE薄膜水汽透过率低,体积电阻率高,抗PID性能好,比较符合N型组件的封装要求,但其加工性能较差,POE树脂的供应有限。
滕晓芳进一步指出,从二者的价差来看,目前POE颗粒较EVA颗粒的溢价在6000-8000元/吨,在目前整个光伏产业链利润压缩的背景下,成本也将是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
国内化工企业也在积极布局POE产能。联宏新材规划了10万吨POE装置,计划于2025年投产。据卓创资讯不完全统计,目前规划中的POE项目超过400万吨。记者了解到,其中,万华化学、卫星化工、天津石化、鼎吉德等公司的工业装置预计在2024年至2025年间投产。
行业大规模产能规划是否会导致供给过剩?滕小芳向记者分析,若规划产能全部投产,POE将从供需紧平衡转为供给宽松。“但目前高碳α烯烃、催化剂、聚合技术等对POE生产影响还是很大,未来实际投产多少、何时投产,还有待观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