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A 股市场表现麻木,重磅改革等利好未能提振,公募基金中报披露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7月对于A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上半年即将结束,经济数据的发布是一次总结和回顾。对于下半年的第一个月,政策取向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表态,对市场影响重大。今年的7月更是重要,因为5年一次、以经济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

虽然有大改革、国外降息、国内降息等诸多利好因素,但从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我看到的是“麻木”。不只是散户、基金投资者等个人投资者麻木了,就连机构投资者可能也开始麻木了。市场交易的活跃度降到了冰点,整个市场交易量降到了五六千亿。

虽然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公募基金半年报的披露,影响亿万投资者盈亏的公募基金还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亏钱的底细。

从投资者主要偏好持有的主动型股票型基金的表现来看,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指数(.CSI)的表现仍然明显跑输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等主要大盘指数。截至7月23日,股票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7.62%,基本相当于2023年14.6%跌幅的一半。

公募

分析原因的话,也不难理解,历史上公募基金主要偏好成长股,比如医药、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但上半年或者说近三年,市场都是以价值风格为主,偏好成长的公募基金自然亏损惨重。

从基金角度更容易理解,上半年公募基金持续亏损,不仅新发基金数量继续处于历史低位,还面临老基金的持续赎回。从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来看,已经连续5个季度出现净赎回,今年一季度更是创下2005年以来单季度最大赎回。市场增量资金主要由国家队贡献,而国家队的主力买入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和板块几乎没有增量资金流入,业绩自然惨淡。

除了整体业绩表现,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公募基金中报中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看法和观点。从目前已发布的公募基金中报来看,在持续三年多的熊市中,公募基金普遍亏损惨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基金经理在中报中“写短文”的比例大幅降低,这或许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情绪的麻木。

同时,我也想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表达的观点。第一,主动股票基金规模虽然缩水,但也数万亿元,是市场最重要的长期基金之一,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的看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基金未来的配置方向。第二,基金是普通散户配置权益类资产最适合的产品,虽然这几年主动股票基金表现不佳,但这并不影响未来基金的配置。第三,虽然公募基金经理业绩有好有坏,但公募基金经理整体水平远高于散户,是对市场理解最深的一类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个案不代表整个行业,对投资者来说,选择好产品、好基金经理才是最合适的方式,噎废食未必合适。

总体来看,多数基金经理或多或少都对分红发表了看法,如同过去对“核心资产”的热烈讨论。但其中也存在巨大分歧,不少近两年表现不错的价值股,都表示担心分红快到极限了。当然,也有基金经理继续看好并增加分红配置。对于基金过去重仓的医药、消费、新能源,也有不少表态。医药普遍被看好,被认为是少数有一定需求和现值行业的股票。消费、新能源也存在较大分歧,无论是对与经济强相关的内需,还是对新能源供需平衡点的判断,都存在较大分歧。对于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有人看好长线,认为有广阔的机会,开始配置,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应用不佳,执行不如预期。

以备受关注的基金经理张昆为例,从规模来看,目前张昆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600亿元,依然位居市场前列。

在二季报告中,张坤依然表达了对市场非常乐观的看法:

第一,市场无视央行的屡次警告,疯狂涌向长期国债以及类似性质的红利资产,而避开与内需相关的行业,表明市场情绪已经极度悲观。

其次,张昆并不认同市场对于经济停滞的担忧,基于对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认可,张昆对经济继续保持乐观。

第三,按照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成长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能够持续增长并产生回报。即使这些公司没有增长,其股息收益率也接近或超过一些传统股息股票的股息收益率。

最后,张坤认为,悲观的预期终究会被证伪,目前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优质公司被私有化,控股股东不再愿意与流通股东分享公司未来的发展成果,但目前来看这个风险并不大。

我个人之所以长期认可并关注张坤,是因为张坤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动始终如一。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一定要始终明白一件事:买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你需要确保对基金经理的信任,才能放心的把钱交给他管理。如果你不能理解和认同基金经理,投资基金就等于开了盲盒。买被动指数基金更安全。

虽然季报中对经济的乐观情绪与目前市场的走势和情绪并不十分一致,但作为权益类产品的投资,一定程度上的逆势操作还是有必要的,俗话说“悲观者往往是正确的,乐观者往往是成功的”。

我们再来看看业绩表现较好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谭莉,她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近三个季度管理规模逆势增长的基金经理之一。

曾靠价值取胜的谭力在二季报中表示对分红资产有所担忧,并减持了部分分红资产,尤其是上游资源股,比如中海油、中国神华等均大幅减持。

第一个观点是,经过几年的增长,分红资产估值趋于合理,投资吸引力下降,因此减持部分分红资产。第二个观点是,对于成长股来说,大量稳定增长的公司股价受到悲观预期的推动,因此会更积极地寻找有机会的底部资产。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